初钊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9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髓转移癌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骨痛、发热、消瘦为最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白细胞;68%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异常升高;88%的患者骨扫描检查发现骨放射性异常。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占46%,其次为肺癌、前列腺癌等。18例接受了抗肿瘤治疗,4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结论:临床出现骨痛、发热、消瘦伴血象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骨扫描检查发现骨病灶时应怀疑骨髓转移癌,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及早给予抗肿瘤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初钊辉 周鑫莉 梁晓华 黄若凡关键词:骨髓 肿瘤转移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鱼藤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和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观察鱼藤素对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0、1、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1),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而相同条件下1μmol/L鱼藤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5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MCF-7细胞内磷酸化Akt(p-Akt)(Thr308)、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Ser9)、磷酸化磷酸肌醇依赖性激酶1(phosphorylated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PDK1)(Ser241)和磷酸化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编码的蛋白(phosphorylated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PTEN)(Ser380)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而总Akt蛋白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1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细胞内上述所有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鱼藤素可能通过抑制PTEN(Ser380)和PDK1(Ser241)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Akt(Thr308)的磷酸化,间接抑制其下游GSK-3β(Ser9)的磷酸化,最终诱导MCF-7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 初钊辉 梁晓华 周鑫莉 黄若凡 詹琼 蒋京伟关键词:鱼藤素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MCF-7细胞株 体外实验 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肺癌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 2008年 目的:建立抗CDI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Lewis肺癌模型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的方法。方法:在C57BL/6小鼠侧腹壁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1.0×10^6/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提取TIDC,抗小鼠CD11c-PE标记TI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到的细胞纯度;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抗小鼠MHC-Ⅱ-PE和CD83-FITC或CD86-FITC抗体双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结果: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可在每克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分离到(1.73±0.31)×10^6个TIDC,占肿瘤组织细胞总数的(2.18±0.29)%;TIDC纯度达到96.49%。电镜观察到分离的TIDC具有DC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其细胞表面MHC-Ⅱ、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51.25±4.21)%、(3.48±0.34)%和(3.07±0.65)%。结论: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体外分离TIDC具有高效、简便、相对经济实用的优点,有推广价值。 蒋京伟 梁晓华 周鑫莉 黄若凡 初钊辉关键词: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肺癌细胞 细胞分离 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2009年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或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差异。方法在CENTRAL、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铂类联合GEM或NVB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包括21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缓解率和一年生存率在GEM组与NVB组无统计学差异(RR合并=0.91,95%CI:0.81-1.03,P=0.15;RR合并=1.06,95%CI:0.96-1.18,P=0.27);GEM组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升高,NVB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静脉炎、腹胀便秘、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升高,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但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存在明显差异,成为个体化治疗时选择化疗方案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高广辉 周鑫莉 黄若凡 蒋京伟 初钊辉 詹琼 梁晓华关键词:吉西他滨 顺铂 卡铂 META分析 消癌平注射液抗C57小鼠Lewis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消癌平对体内小鼠移植瘤生长以及移植瘤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消癌平抗肿瘤的机制。方法以C57BL/6雌性小鼠皮下接种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造模1周后,将45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给予顺铂(0.1mg/ml d1、d4、d7、d10)作阳性对照,B组给予消癌平注射液(5g/ml d1-d21),C组予生理盐水(d1-d21)作阴性对照,均腹腔注射。治疗3周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切除瘤体,称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数目(MV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结果消癌平组的抑瘤率15.69%、微血管密度(28.41±5.985)个、血清VEGF(78.305±7.468)pg/ml和bFGF(14.945±3.840)ng/ml,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肺癌VEGF和bFGF的生成,从而降低肿瘤MVD,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 梁晓华 高广辉 周鑫莉 蒋京伟 黄若凡 初钊辉 林浩 詹琼关键词:消癌平 LEWIS肺癌 血管生成 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表达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表达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采用细胞离心涂片收集器收集乳腺癌患者若干脑脊液样本以获取其中潜在的肿瘤细胞样本;第二步,将存在于乳腺癌患者脑脊液样本中的肿瘤细... 初钊辉 陈锟鱼藤素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
鱼藤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且与它能抑制Akt的磷酸化相关,因此它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ldnase/prot... 初钊辉关键词:鱼藤素 PI3K/AKT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西妥昔单抗治疗mCR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的评价,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8篇文献(4543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西妥昔单抗组缓解率为32.19%,对照组缓解率为22.81%(相对危险度为1.70,95%的可信区间为1.24~2.31,P=0.0008)。一线治疗mCRC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组的缓解率为45.89%,对照组缓解率为37.74%(相对危险度为1.22,95%的可信区间为1.11~1.33,P<0.0001)。3~4级皮疹发生率在西妥昔单抗组为14.77%,对照组为0.24%(优势比为61.65,95%的可信区间为27.44~138.52,P<0.00001);3~4级腹泻发生率在西妥昔单抗组为21.36%,对照组为13.80%(优势比为1.71,95%的可信区间为1.43~2.04,P<0.00001)。结论:西妥昔单抗可以明显提高化疗、生物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对mCRC患者的缓解率,并可提高3~4级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 高广辉 周鑫莉 黄若凡 蒋京伟 初钊辉 梁晓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西妥昔单抗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例报告 被引量:1 2004年 周鑫莉 梁晓华 黄若凡 初钊辉关键词:TNF 联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质工程 TF 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表达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表达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采用细胞离心涂片收集器收集乳腺癌患者若干脑脊液样本以获取其中潜在的肿瘤细胞样本;第二步,将存在于乳腺癌患者脑脊液样本中的肿瘤细... 初钊辉 陈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