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芬兰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皮瓣
  • 7篇细胞
  • 6篇神经生长
  • 6篇神经生长因子
  • 6篇神经细胞
  • 5篇成活
  • 5篇大脑
  • 4篇血管
  • 4篇血流
  • 4篇随意皮瓣
  • 4篇胎鼠
  • 4篇突起
  • 4篇皮瓣成活
  • 4篇皮瓣移植
  • 4篇缺血
  • 4篇免疫
  • 4篇脑神经
  • 4篇大脑神经
  • 3篇血管构筑
  • 3篇沙土鼠

机构

  • 29篇沈阳医学院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儿童医...
  • 2篇长春地质学院
  • 2篇沈阳北站医院
  • 2篇东北电业中心...
  • 2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29篇刘芬兰
  • 9篇赵建文
  • 8篇富成志
  • 8篇张志芬
  • 5篇李吉
  • 3篇柏树令
  • 3篇张富安
  • 3篇苏学忠
  • 3篇齐金萍
  • 3篇姚万才
  • 3篇金韵
  • 2篇邢雪松
  • 2篇刘远峰
  • 2篇银欢
  • 2篇闻杰
  • 2篇吕永利
  • 2篇吕捷
  • 1篇张德林
  • 1篇白富春
  • 1篇田伟

传媒

  • 8篇沈阳医学院学...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胸蚓溶栓酶对体外培养的WISTAR胎鼠大脑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2000年
目的:探讨双胸蚓溶栓酶对神经元突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1~10 d内在不同剂量双胸蚓溶栓酶作用下的 Wistar胎鼠大脑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不同剂量双胸蚓溶栓酶对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以及轴索的形态与增长均有影响。结论:双胸蚓溶栓酶对体外培养的胎鼠大脑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刘芬兰戴晋张志芬闫喜民
关键词:神经细胞神经元突起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随意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皮瓣愈合过程中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用下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实验组一次局部注射66.7μgNGF,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连续观察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结果:从术后1d开始,实验组皮瓣各部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显著,实验组尾部、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分别为(0.94±0.32),(1.09±0.53),(1.11±0.94)mm/s,对照组分别为(0.85±0.29),(0.96±0.31),(1.01±0.34)mm/s,两者相比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9,1.98和2.13,P<0.05),至术后5d,实验组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各为(0.99±0.42),(0.96±0.25)mm/s,对照组的血流速度各为(0.83±0.37),(0.80±0.41)mm/s,增加非常显著(t=2.60和3.31,P<0.01)。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差异从术后1d开始,而蒂部则从3d开始,术后1d时实验组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分别为(30.91±1.13),(30.15±0.92)℃,对照组分别为(28.95±1.06),(29.05±1.23)℃,术后3d时实验组蒂部皮温为(30.52±0.62)℃,对照组皮温为(29.31±1.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99和2.31,P<0.05)。结论:NGF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速度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张志芬刘芬兰赵建文葛盛东金韵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外科皮瓣
应用新型轨道钢板治疗长管状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新型轨道齿式拱型加压接骨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骨折 ,因钢板与骨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故不仅可以防止骨膜与血管的破坏 ,也可防止骨皮质的吸收、松动和坏死。由于拱型钢板上的轨道尖齿咬入骨皮质内 ,故在结构上形成了相互交织的聚合应力 ,并起内固定的作用。由于行骨膜外固定 ,即可以保证骨折处的正常血运 ,又不压迫骨皮质 ,有利于骨痂在髓腔内表面形成和爬行。
刘芬兰田伟赵建文郑伟陈茜刘来功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折固定术
蚓激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被引量:3
1996年
采用沙土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前脑缺血后再灌流性脑损伤。两组均于右侧大脑皮质体感区注入2.5%HRP20μl。实验组动物腹腔注射蚓激酶10μl,而对照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μl。心脏灌流固定,取材、冰冻切片,行TMB法呈色反应,光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10例126张切片中丘脑标记细胞总数为1885个,平均14.96个。对照组10例中126张切片中丘脑内标记细胞总数为502个,平均为3.99个。两组均为丘脑外侧核群标记细胞数量最多。
刘芬兰姚万才苏学忠富成志
关键词:沙土鼠脑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对Wistar大鼠皮瓣成活及其血流容积值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对Wistar大鼠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 ,自身对照。手术后第 1d ,随机选择一侧皮瓣为实验组 ,皮下注射 0 5ml(6 6 7μg)NGF ;另一侧为对照组 ,皮下注射 0 5ml生理盐水。借助BPM2 镭射多普勒血液仪对随意皮瓣的血流容积值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实验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组血流容积值 ,从术后第 2d起 ,在皮瓣蒂部 ,从术后第 5d起 ,在皮瓣中部、末端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NGF能促进皮瓣血管的再通与增生 ,加速血液微循环的重建 ,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长度 ,并可达到早期断蒂的目的。
赵建文刘芬兰银欢张甦
关键词:皮瓣成活血流WISTAR大鼠NGF神经生长因子皮下注射
双胸蚯蚓溶栓酶对胎鼠大脑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
1996年
为了探讨双胸蚯蚓溶栓酶对神经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应用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1—30日内在不同剂量双胸蚯蚓溶栓酶作用下的Wis-tar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溶栓酶对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以及轴索的形成和发展均有影响,表明双胸蚯蚓溶栓酶对体外培养的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刘芬兰张志芬富成志
关键词:神经细胞神经突起
皮瓣移植前后FGF受体分布特点
2002年
目的 :研究皮瓣移植前后FGF受体分布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大鼠皮瓣表皮基底层细胞 ,真皮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毛囊、汗腺的上皮细胞都有FGF受体。FGF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皮瓣移植术后 1~ 5天逐渐增加 ,第 5天达高峰 ,第 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大鼠皮瓣各层组织细胞中都存在FGF受体。FGF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术后 1~ 5天逐渐增加 ,第 5天达高峰。
刘芬兰闻杰柏树令李吉
关键词:皮瓣移植免疫组化
双胸蚯蚓溶栓酶对体外培养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以体外培养的大白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时程内,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突起长度以及测定培养液中肌酸激酶的活性,探讨双胸蚯蚓溶栓酶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长势、突起长度以及培养液中肌酸激酶的活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该酶对大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张志芬刘芬兰富成志邵锡柱韩素珍曹咏
关键词:神经细胞肌酸激酶大脑
菱形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995年
观测100例成人指背腱膜,在2~5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有一菱形结构,它主要由外侧束、外侧腱以及纵、横和斜行的纤维所构成的并与关节囊和屈指腱鞘相连的复杂结构。伸指肌腱,在近侧指骨背面变宽并分3个束:中间束,接受骨间肌内侧束的纤维构成中间腱,2~5指的X6.3、6.4;5.8、6.0mm止于中节指骨底背面;外侧束有骨间肌腱和蚓状肌腱参与构成外侧腱,2~5指X4.5.4.7、4.2、4.4mm。
张富安田菊霞刘芬兰
关键词:应用解剖学指背腱膜伸指肌腱
胃在腹腔内的三维空间位置测量
1997年
将成人尸体31具(男22具、女9具)行腹前壁正中“十”字切口,将胃的外形分为A、B、C、D、E5个点,并将各点的三维空间距离分别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在A、B、C各点中最大者为男性B点1,平均为3.79±1.73cm,女性为A点1,平均为3.75±2.18cm,最小者为男性B点2,平均为1.95±0.83cm,女性为A点2,平均为1.09±1.64cm。所测数据为临床行Hofmeiter胃大部切除时确定合理的预切线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刘芬兰藏晋刘远峰
关键词:吻合口腹腔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