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硕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氧化酶
  • 3篇中毒
  • 3篇铅中毒
  • 3篇中枢神经
  • 3篇维生素
  • 3篇维生素C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2篇多环麝香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污染
  • 2篇联合毒性
  • 2篇佳乐麝香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2篇
  • 1篇大型蚤
  • 1篇毒性效应
  • 1篇英文

机构

  • 9篇南开大学

作者

  • 9篇刘硕
  • 4篇周启星
  • 3篇郝雯颖
  • 3篇胡志成
  • 3篇党玉涛
  • 3篇车永哲
  • 3篇陈洁
  • 2篇李燕
  • 2篇朱琳
  • 1篇姚琨
  • 1篇陈中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维生素C对铅中毒幼年大鼠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铅对大鼠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以及应用维生素C后的影响,探讨维生素C对铅中毒条件下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1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及生理盐水组。各组于出生后第2周、第3周、第4周取材。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共42只。测量血铅,分别进行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并作光密度分析。结果通过对各个时间段各组血铅测定,可得维生素C给药组血铅含量为(2.395±0.974)μmol/L,低于铅染毒组(3.164±1.481)μmol/L。Bcl-2铅染毒组阳性细胞表达少于给药组(P<0.01),而Bax多于给药组(P<0.01),Flouro-Jade B铅染毒组阳性细胞率明显多于给药组(P<0.01)。结论维生素C可降低染铅大鼠的血铅浓度,并具有一定抗细胞损伤作用,对染铅大鼠的中枢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胡志成党玉涛郝雯颖陈洁刘硕车永哲
关键词:铅中毒中枢神经维生素C
维生素C对铅中毒幼年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铅对出生后7~21 d大鼠海马的损伤以及应用维生素C后的影响,探讨了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将健康1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及生理盐水组.铅染毒组、维生素C给药组每组各18只,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共42只.铅染毒组生后6 d起每天7.5 mL·kg^(-1)腹腔注射浓度0.05%的醋酸铅;维生素C给药组出生后6 d起每天按相同剂量醋酸铅注射的同时5 mL·kg^(-1)(125 g·L^(-1))维生素C灌胃;生理盐水组生后6日起每天腹腔注射7.5 mL·kg^(-1)灭菌生理盐水.各组于出生后第2、3、4周取材.测量血铅,分别进行Bcl-2、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并作平均光密度分析.通过对各个时间段每组血铅测定,可得维生素C给药组血铅含量为(2.395±0.974)μmol·L^(-1)低于铅染毒组(3.164±1.481)μmol·L^(-1).Bcl-2铅染毒组海马区阳性细胞表达少于给药组(P<0.01),而Bax多于给药组(P<0.01),Flouro-JadeB铅染毒组海马区阳性细胞率明显多于给药组(P<0.01).此结果提示维生素C可降低染铅幼年大鼠的血铅浓度,并具有一定抗海马细胞损伤作用.
胡志成郝雯颖陈洁党玉涛刘硕车永哲
关键词:铅中毒中枢神经维生素C
佳乐麝香与镉对蚯蚓在生化水平上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抗氧化酶在参与活性氧的清除及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生物体的污染物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活性氧,而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抗氧化系统,用于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其中抗氧化酶...
刘硕周启星
关键词:多环麝香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联合毒性
文献传递
两种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Zn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天津地区一系列景观水体和配制的模拟溶液,评价应用于大型蚤(Daphnia magna)毒性预测的两种急性Zn-生物配体(BLM)模型(模型A和模型B)的预测能力。采用Visual MINTEQ 2.5.2进行BLM的相关计算和金属形态分析。对一定水化学参数的测定表明,根据Zn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的模型B能够在Zn的生态风险评价中考虑其生物有效性,预测结果准确;以鱼类为对象开发并下调LA50后应用于水蚤毒性预测的模型A的预测值普遍高于实测值。可见,通过调整LA50拓展模型适用性的方法过于简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中智朱琳姚琨李燕刘硕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生物有效性ZN大型蚤
铅、汞单一及联合胁迫对栅藻的生长、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制,以单细胞藻类生长及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为指标,对铅和汞单一及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Pb(NO3)2]和汞(HgCl2)单一胁迫对四尾栅藻生长抑制的96h EC50分别为0.678 9 mg/L和0.140 1 mg/L,二者的联合作用相加指数AI为0.009,表现为典型的相加作用.经铅、汞单一及联合染毒12 h后,栅藻体内GSH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70%左右,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持水平上的稳定;GST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染毒高浓度组中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活性抑制,抑制率为13.04%;GPx活性整体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浓度增加而持续下降,最低值仅为对照组的38.77%.铅、汞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体内GSH含量、GST及GPx活性的影响也验证了二者之间的联合作用关系为相加作用.
李燕朱琳刘硕
关键词:四尾栅藻GPX
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污染物浓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P450可以预测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程度,从土壤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大气环境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同时概述了此类研究存在需要...
刘硕周启星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物标记物生态系统
佳乐麝香与镉对蚯蚓在生化水平上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正>抗氧化酶在参与活性氧的清除及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生物体的污染物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活性氧,而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抗氧化系统,用于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其中抗...
刘硕周启星
关键词:多环麝香HHCB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
文献传递
中枢神经铅中毒机制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神经系统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系统。侵入人体内的铅随血流进入中枢神经,损伤小脑和大脑,干扰其正常生理活动,导致一系列毒性作用的发生。目前所采用的螯合剂治疗铅中毒,其大都有不良反应。随着铅的毒性机制不断阐明,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可抑制铅离子所致的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等铅毒性抑制作用,是目前大家所关心的课题。抗氧化剂无论与螯合剂联合使用,还是单独使用,均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保护作用。该文主要对铅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机制及维生素C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胡志成陈洁党玉涛郝雯颖刘硕车永哲
关键词:抗坏血酸螯合剂
抗氧化酶诊断环境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8年
抗氧化酶在参与活性氧的清除及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抗氧化酶也被用于诊断环境污染以及评价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首先介绍了抗氧化酶的种类及性质,并对抗氧化酶的联合作用进行了探讨,从不同污染物类别的角度分析了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响应;还从物种敏感性和环境条件两个方面,概述了抗氧化酶诊断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今后以抗氧化酶作为环境污染生物指示的研究重点。
刘硕周启星
关键词:抗氧化酶生物标志物毒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