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玉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精料条件下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
- 利用体外发酵体系,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细菌在高精料条件下的发酵特性的影响。向含40 ml接种了20%瘤胃液的培养基的发酵瓶中添加0、4、8 mmol/L和12mmol/L4个浓度的富马酸,厌氧条件下培养0、4、8、12、1...
- 张耿毛胜勇刘相玉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富马酸乳酸VFA
- 文献传递
- 不同精粗比日粮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研究
-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乳酸积累情况,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的方法,设两个部分进行。第1部分设3个处理,精粗比分别为5:5、7:3、9:1;第2部分是在第1部分的基础上添加0.2 g葡萄糖,即5:5G...
- 刘相玉毛胜勇张耿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不同精粗比瘤胃微生物乳酸浓度VFA
- 文献传递
- 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不同饲料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7年
- 以黑麦草、高羊茅、稻草、花生壳等粗料成分以及玉米、小麦、可溶性淀粉等精料成分为发酵底物研究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各种底物的发酵产气量(P<0.01),黑麦草粉、高羊茅草粉、稻草粉和花生壳粉的底物消失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22%(P<0.05),14.16%(P<0.05),28.54%(P<0.01)和45.09%(P<0.05);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和可溶性淀粉的pH值(P<0.05),但对粗料无明显影响(P>0.05);小麦、玉米和可溶性淀粉处理组的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各种底物的处理组的NH3-N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种底物中,小麦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浓度最高,小麦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丙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酸丙酸比降低了0.18(P<0.01),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所有底物的丙酸浓度及其比例。综合各指标的发酵情况,延胡索酸二钠对各种底物均有一定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
- 张耿朱伟云刘相玉毛胜勇
- 关键词:延胡索酸二钠瘤胃酸中毒体外瘤胃发酵
- 影响乳脂的因素及提高乳脂率的方法被引量:23
- 2004年
- 吴自光刘相玉
- 关键词:牛奶乳脂率乳品质产乳量乳产量牛奶质量牛奶生产
- 高精料条件下富马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
- 向含40ml接种了20%瘤胃液的培养基的发酵瓶中添加0、4、8和12mmol/L四个浓度的富马酸,厌氧条件下培养0h、4h、8h、12h、16h、20h和24h后研究高精料条件下富马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实验组...
- 张耿朱伟云毛胜勇刘相玉
- 文献传递
- 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调控的研究
- 本文进行了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调控的研究,向95ml培养基接种5ml山羊瘤胃液,并添加不同浓度的延胡索酸(0、4、8和12mmol/L),厌氧条件下发酵0h、2h、8h、12h、16h和24h后分别测定累积产气量...
- 张耿朱伟云毛胜勇刘相玉
- 文献传递
- 瘤胃微生物对不同精粗比日粮发酵的体外研究
-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乳酸积累情况,本实验通过体外发酵的方法,设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设三个处理,精粗比分别为5:5、7:3、9:1;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添加0.2g葡萄糖,即5:5G、...
- 刘相玉毛胜勇张耿姚文朱伟云
- 文献传递
- 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及芽孢乳杆菌S1研制
- 朱伟云姚文毛胜勇黄瑞华张红霞苏勇吴惠芬陆扬杭苏琴董红军孙云章余卓腾张耿刘相玉姚光国
- 针对我国养猪生产上仔猪腹泻发病较高,仔猪饲料中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现状,采用基于技术和系列分析技术并结合微生物氧培养,首次系统研究了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演变,并通过研究断奶,开食等因素的影响,提示了仔猪肠道优势菌群的形成与变...
- 关键词:
- 关键词: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
- 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技术
- 2004年
- 谢金栋周圣刚刘相玉李本科
- 关键词:小尾寒羊饲养管理饲料疫病防治
- 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酵母培养物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本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活性和不同浓度的酵母培养物在高精料日粮的发酵体系中对混合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采用二因子设计,进行体外厌氧发酵,发酵结束采集样品,测定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及酶活浓度。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各处理pH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活性组各处理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灭活组(P<0.05),灭活组与活性组中各处理之间淀粉酶酶活均差异显著(P<0.05),且各处理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活性组中各处理乙丙比均显著低于灭活组,而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灭活组(P<0.05),发酵系统中NH3.N浓度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瘤胃环境,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 刘相玉毛胜勇朱伟云
- 关键词:酵母培养物瘤胃细菌体外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