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王国维与方东美悲剧艺术理论之比较
- 2015年
- 文章比较王国维和方东美二人悲剧艺术理论之异同。王国维悲剧观内容的核心是解脱生命,而方东美的是热爱生命。在哲学理论来源上,王国维独钟叔本华,方东美推崇尼采,吸收和批判了叔本华的理论,也汲取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二人建立悲剧艺术理论的思维路径也不同,王国维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理论研究进行对接与融通;而方东美以西释西和以西济中,主要偏向于对西方悲剧艺术理论的阐发。对其二人悲剧艺术理论的考察,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与演进,具有着启发意义。
- 刘玉梅
- 关键词:叔本华尼采
- 舞意天道兼——论周代雅乐的象征性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周代雅乐从远古巫术祭祀礼仪中逐渐演化而来,是一个象征性的体系。在周代祭祀中,雅乐传达天意,沟通神人,象征着神秘的天的意志;在日常礼仪活动中,雅乐规范着周人用乐的规格、形式,象征着社会上下尊卑秩序和伦理道德;而雅乐自身的艺术构成亦有着君王之德和周人身份等级的象征意义。本文从象征入手,来揭示周代雅乐的象征艺术的特征。
- 刘玉梅
- 浅论孔子象征诗学观
- 2005年
- 孔子作为春秋以远官方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对春秋时期的诗歌、音乐、舞蹈有着深入的认识,并对后世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孔子象征诗学观的来源及其象征诗学观的具体表现来论述孔子的象征诗学观。
- 刘玉梅
- 关键词:孔子《诗》文学研究
-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被引量:6
- 2014年
- "品味"概念在中国古今的历史语境中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变迁:一、空间的位移,从艺术领域来到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二、审美心理的变构,从具有审美长度的回味、反思缩短为短暂、即时性的感性愉悦;三、主客体关系的疏离,从情感投射、物我合一到消费性的物质满足和符号象征。"品味"从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概念转变为当代社会生活的物质主义的时尚表征。
- 刘玉梅方国武
- 关键词:情感
- 陆文夫与《苏州杂志》——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
- 2017年
- 《苏州杂志》在陆文夫手中共办有100期,这100期取得的成效确是显著的,《苏州杂志》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侧面也说明陆文夫在创办这份杂志上投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苏州杂志》,可以把多项与他有关的称谓对照起来:探索者,陆老师,陆"苏州"。作者力图从《苏州杂志》出发,解读陆文夫的这三重身份。
- 曾晨亚刘玉梅
- 关键词:陆文夫
- 今天的国学热是一场文化虚热吗--与郜元宝教授商榷
- 2010年
-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应该是既继承又超越,"和合转生"儒家文化传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资源,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 刘玉梅
- 关键词: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国学热
- 论荀子的象征文艺观
- 2012年
- 荀子继承了儒道两家的象征思维方式,他在欣赏自然物、论诗和音乐的时候,常发掘其中所包含的"道",用象征思维方式解释《诗经》,形成了他完整的象征文学观;并在理论上,给艺术的象征观以哲学的论证。由此,荀子继承了孔孟儒家象征文艺观的传统,并使之成熟。
- 刘玉梅洪永稳
- 关键词:苟子
- 论孔子比德式思维及其对审美范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先秦时期的"礼"是由巫术文化的象征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庞大的象征系统。孔子及先秦儒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观是典型代表。对自然物,孔子以象征思维方式进行观照,开创了比德式思维传统,经过历代文人传承,形成了诸如松、竹、梅等几种固定的审美艺术范型。
- 刘玉梅
- 关键词:孔子
- 中国文化研究两种维度反思--兼评孙士聪的文化研究“及物性”命题
- 2012年
- 政治和审美是中国文化研究两种主要维度,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及物性"。政治维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参与性,最终导致向文化政治的转变;审美维度的文化研究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图景,由诗意文化转向物质文化。两种维度的文化研究显示了中国文艺学研究者重建学科品格的愿望。
- 方国武刘玉梅
-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政治
- 传媒时代下“图文体”与文学审美趣味研究
- 2019年
-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传播媒介的发展,图像入侵文字,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文字和图像产生碰撞,读图成为了当今的文化时尚和习惯。"图文体"这种语图混合表意形态从诗画中走来,在传媒时代下影响着人们文学审美趣味的发展,这种影响给传统的文学经典再次走入人心带来机遇,同时,传媒时代的不可控因素使文学审美趣味产生焦虑。基于此,文章对"图文体"进行初步研究,以期探索传媒时代下"图文体"和文学审美趣味的联系。
- 陆亚慧刘玉梅刘捷赵阳
- 关键词:传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