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射流
  • 3篇射流冲击
  • 3篇冲击射流
  • 2篇对流换热
  • 2篇识别方法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自动化
  • 2篇换热
  • 2篇工件
  • 2篇工件表面
  • 2篇负载均衡
  • 2篇值模拟
  • 1篇低轨
  • 1篇低轨卫星
  • 1篇对换
  • 1篇旋转盘
  • 1篇湿空气
  • 1篇转速
  • 1篇卫星
  • 1篇相变

机构

  • 8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8篇刘波
  • 4篇张靖周
  • 4篇谭晓茗
  • 2篇朱兴丹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结合功能指标和非功能指标的自动化微服务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功能指标和非功能指标的自动化微服务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从遗留系统的可执行包中识别出合适并且负载均衡的微服务候选集合。
张煜堃刘波
文献传递
旋转效应下射流冲击速度对换热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对不同射流冲击速度,考虑旋转盘诱导的气旋卷吸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下,研究分析加热壁面的对流换热效果。在转盘诱导的气旋流动影响下,冲击射流向转盘和加热表面之间区域的侵入能力受到抑制,而射流速度的提高能够加强射流冲击的穿透力;在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卷吸作用下,空气射流冲击能有效改善磨削弧区的对流换热,且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加,其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更显著。
刘波张靖周谭晓茗
关键词:冲击射流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基于低轨卫星的通导遥技术融合与发展
<正>~~
刘波
关键词:HTSDFH低轨卫星
文献传递
旋转盘附近加热表面的射流冲击传热研究
2015年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对不同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下,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转盘诱导的气旋流动影响下,冲击射流向转盘和加热表面之间区域的侵入能力受到抑制,但气旋流动与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均使得加热表面的对流换热能力相对圆盘静止时得到增强;盘缘在射流冲击喷嘴附近的切向速度与射流冲击方向协调时,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有利于改善磨削弧区的对流换热,随着转盘旋转速度的增加,其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更显著。
刘波张靖周谭晓茗
关键词:冲击射流旋转盘流场传热
一种结合功能指标和非功能指标的自动化微服务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功能指标和非功能指标的自动化微服务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从遗留系统的可执行包中识别出合适并且负载均衡的微服务候选集合。
张煜堃刘波
文献传递
磨削工件表面射流冲击冷却研究
磨削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而磨削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磨削区的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磨削烧伤。为了有效地疏散磨削弧区的热量,基于冲击强化传热机理的空气射流冷却和喷雾射流冷却等高效绿色环保传热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磨削加工...
刘波
关键词:射流冲击磨削工件数值模拟
磨削工件表面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换热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一方面,通过数值研究,揭示旋转表面诱导的气旋和射流冲击的耦合流动换热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强化换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盘缘在射流冲击喷嘴附近的切向速度与射流冲击方向协调时,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有利于改善磨削弧区的对流换热,随着转盘旋转速度的增加,其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更显著;采用含湿空气作为冲击射流可以显著提高加热壁面的冷却效果。
张靖周谭晓茗刘波朱兴丹
关键词:冲击射流对流换热
自由空间水/气垂直冲击冷却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单一空气冲击冷却以及不同流量比的水/气混合冲击冷却分别开展了实验研究,比较分析了加入水滴的气流中液滴蒸发相变换热对冲击冷却效果的增强作用,研究发现:气流是否夹带液滴对冲击壁面冷却效果的影响显著.加大液滴含量可以明显提高换热效果;加热板的热流密度大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加热板的换热增强比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热流密度q=6699 W/m^2,水/气比F_w/F_a=0.1412%时,驻点区的换热增强比最大可以达到4.1.
谭晓茗刘波朱兴丹张靖周
关键词: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