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斯凡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刑法
  • 4篇共犯
  • 3篇商业秘密
  • 3篇商业秘密罪
  • 3篇侵犯
  • 3篇侵犯商业秘密
  • 3篇侵犯商业秘密...
  • 3篇犯罪
  • 3篇不真正不作为...
  • 3篇不作为
  • 3篇不作为犯
  • 2篇刑事
  • 2篇刑事诉讼
  • 2篇商业秘密权
  • 2篇诉讼
  • 2篇法定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义务
  • 1篇盗窃
  • 1篇盗窃罪

机构

  • 13篇武汉科技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7篇刘斯凡
  • 1篇戴中祥
  • 1篇莫洪宪
  • 1篇宫步坦
  • 1篇李希慧

传媒

  • 3篇河南省政法管...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2007年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知识产权视角下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被引量:2
2005年
商业秘密权属于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还是简单客体,客体的具体内容如何,都要结合商业秘密的这一属性来认定。由此,可以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为简单客体,即商业秘密权,其内容为使用权和处分权。
刘斯凡
关键词: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若干争议问题解析被引量:1
2014年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属于品格证据的范畴,根据我国刑事立法规定,可将其视为证人证言;考虑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特殊性,其调查主体由第三方组织担任最为适当,调查内容原则上可以分为人格调查和社会环境调查两个方面,调查程序中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时机及调查结论的确定都是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现有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和社区矫正社会调查存在交叉,从两者调查的侧重点来看,对未成人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适用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程序。
宫步坦刘斯凡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品格证据社区矫正
马克昌教授刑法立法思想要览被引量:1
2008年
马克昌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制度建构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刑法立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在宏观方面,确立了修改刑法的指导思想,厘清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化与非刑罚化的关系,确立了刑法立法的观念;针对79年刑法的修改,提出了废除类推、确立罪刑法定原则,支持对法人犯罪的立法,主张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建议将保安措施纳入刑法,并强调立足本国,吸收国外经验,改进立法技术;针对97年刑法,他对犯罪停止形态、死刑立法、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立法、社区矫正、缓刑和假释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莫洪宪刘斯凡
关键词:犯罪化罪刑法定死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新论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六)》)。为与已经批准的《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一致,同时,为将打击重点集中...
刘斯凡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文献传递
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法定性
2009年
在不真正不作为犯中,作为义务来源和作为义务没有被严格区分,导致作为义务来源理论的自相矛盾、作为义务的实质判断标准得不到发展。作为义务的法定不是指法律的规定,而是指刑法的规定。由于刑法无法对所有的作为义务进行规定,作为义务的法定性只能从法律的精神来理解,通过刑法解释来实现,故道德义务可以是作为义务的来源。
刘斯凡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道德义务法定性
共犯界限论
刘斯凡
论共同犯罪性质的认定——以整体犯罪构成为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整体犯罪构成是指两人以上的共同行为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不管是否采纳修正的犯罪构成概念,整体犯罪构成都是认定共同犯罪的基础;整体犯罪构成要和共犯的成立条件相区分,作为整体犯罪构成评价对象的事实行为要结合单独犯罪来确立;在共同犯罪中,只要有利用身份的情况出现,就可以认为构成相应的身份犯,如果同时满足非身份犯的犯罪构成,就形成了非常特殊的想象竞合关系。
刘斯凡
关键词:共犯想象竞合刑法理论身份犯
错置的共同正犯:概念探疑与性质认定
2012年
在共同正犯的归属原理中,整体模式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将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作为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个别模式主张行为的个别性,仅仅将他人行为作为个人行为因果链条的延长线,使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演变成单独犯罪的构成要件。这两种归属原理在对共同正犯进行诠释时都无法自圆其说,共同正犯的立法规定更多是共同犯罪性质认定的依据,未能给共同正犯的合理性提供充足理由。现有的错位的共同正犯概念阻碍了共同犯罪性质的认定以及共犯区分理论的发展。共同正犯从本质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是认定共同犯罪性质时的附庸产品。
刘斯凡
关键词:共同正犯
单一正犯体系初论被引量:4
2009年
虽然单一正犯体系将所有提供原因力贡献的参与者都视为正犯,但不妨碍在不同的行为人之间进行区分,该体系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正犯和狭义共犯的区分,最大的缺点是弱化了构成要件行为的概念;我国采取的是二元区分体系,但是因为带有单一共犯体系的某些特征,导致共犯认定上的一系列难题。
刘斯凡
关键词:共犯从属性
不真正不作为犯等价性否定论被引量:7
2009年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理论在提出根据上存在缺陷。和作为共用一个法律条文,并不意味着要等价。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与明确性原则相冲突的问题,非等价性理论力所能及。在内容上,从主观方面判断等价性只具有学说史价值;在客观说中,原因设定理论无法正确界定不作为的成立范围,同等的危险说不能形成等价的标准,综合判断理论混淆了等价性和可罚性,排他的法益支配说的错误与同等的危险说类似;主客观综合判断说并没有脱离客观说的窠臼。在具体的案例中,不论是罪与非罪还是此罪和彼罪的判断,等价性均无用武之地。
刘斯凡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等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