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锋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脑
  • 4篇脑损伤
  • 3篇亚低温
  • 3篇颅脑损伤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氧代谢
  • 2篇内压
  • 2篇外科
  • 2篇外科学
  • 2篇外伤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压
  • 2篇脑氧代谢
  • 1篇血肿
  • 1篇氧分压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医院感染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外科

机构

  • 6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6篇刘文锋
  • 6篇贾军
  • 6篇林源泉
  • 5篇张浚
  • 3篇钟天安
  • 3篇黄仕春
  • 1篇张俊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5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型脑损伤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75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组 ( 4 0例 )与常温组 ( 35例 )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ET 1、NO和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 72h后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温组 (P <0 0 1)。亚低温组病死率 10 0 % ,明显低于常温组 (P <0 0 5 )。结论 血中ET、NO和CRP水平在重型脑损伤时明显增高 ,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血中ET 1、NO和CRP水平 。
林源泉贾军刘文锋张浚
关键词:重型脑损伤内皮素-1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亚低温治疗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调查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部位、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2 3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感染因素与患者的原发病及各种功能障碍 ,如咳嗽反射障碍、排尿障碍等有关 ;细菌学检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 1 38株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位居前 3位。结论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减少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 ,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合理应用抗生素 ,依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 。
刘文锋林源泉贾军钟天安黄仕春张浚
关键词:外科学医院感染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颅内压及脑氧代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亚低温(33~35℃)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放置ICP脑组织PO2光纤探头,持续监测ICP及脑组织PO2.结果亚低温治疗24h后ICP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使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降低.
林源泉贾军刘文锋张浚
关键词:脑损伤亚低温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
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 ,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近 8年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的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 35例病例 ,包括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 ,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时间 ,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 35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中 ,硬膜外血肿 2 1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脑内血肿 6例 ,多发性血肿 2例。预后良好 18例 ,重残 5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1例。手术死亡率为 2 5 0 %。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 ,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 ,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 ,宜动态复查CT ,加强观察和监护 ,必要时手术探查 ,早诊早治 。
刘文锋林源泉贾军钟天安黄仕春张俊
关键词:外科学外伤性颅内血肿迟发性血肿
颅脑外伤脑疝的早期观察及诊断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脑疝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123例急性颅脑外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诊治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存活82例,恢复良好34例(27.6%),中残22例(17.9%),重残15例(12.2%),植物生存11例(8.9%);死亡41例,死亡率为33.3%,死于并发症19例(15.4%)。瞳孔散大时间<30分的生存率为78.0%,GCS评分3~5分、6~8分的死亡率分别为41.9%和28.6%。结论抢在脑疝形成早期诊断颅内血肿,及时抢救,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尽早解除脑疝,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相结合是判断颅脑损伤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伤后距手术时间越短,特别是脑疝后距手术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好。
刘文锋林源泉贾军钟天安黄仕春张浚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疝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颅内压及脑氧代谢影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亚低温(33~35℃)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放置ICP脑组织PbrO2光纤探头,持续监测ICP及脑组织PbrO2。结果亚低温治疗24h后ICP逐渐下降,脑组织PbrO2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组织氧代谢。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林源泉贾军刘文锋张浚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颅内压脑氧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