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剑

作品数:6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对比剂
  • 2篇造影
  • 2篇冠状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致密化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预试验
  • 1篇造影术
  • 1篇致密化不全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刘剑
  • 4篇王继琛
  • 3篇刘建新
  • 3篇邱建星
  • 2篇蒋学祥
  • 2篇高莉
  • 2篇孙晓伟
  • 1篇窦砚彬
  • 1篇宛然
  • 1篇王仪生
  • 1篇曹新鸣
  • 1篇秦乃姗
  • 1篇孙洪跃
  • 1篇王霄英
  • 1篇唐光健
  • 1篇赵峰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触发技术在CT下肢静脉直接成像法中的可行性研究
刘建新宛然曹新鸣刘剑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SCT诊断1例被引量:1
2007年
刘剑邱建星赵峰王继琛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234.4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974.4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mSv,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mSv,降低76.47%。结论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建新刘剑窦砚彬王继琛孙洪跃
关键词: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冠状动脉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寻使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法。方法将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的连续30位患者中,分出10位体重低于70kg(A组)和20位体重高于70kg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B1和B2组),其中A组及B1组注射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4.5ml/s),B2组注射70ml对比剂(注射速度5ml/s)。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的强化程度。结果A组与B2组患者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B1组患者部分血管的增强程度明显低于B2组。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邱建星王继琛刘剑高莉孙晓伟王仪生蒋学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
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通过与CAG的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06年4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及对支架及桥血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70%、<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96.3%、89.3%、67.3%,特异性分别为94.2%、95.6%、86.2%。64层螺旋CT判断支架内≥50%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判断桥血管及吻合口通畅的敏感性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蒋学祥邱建星刘剑王继琛高莉孙晓伟秦乃姗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试验肺动脉MSCT成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探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T)和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PTDC)技术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而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中,筛选出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38例,其中采用BT法者20例、PTDC法者18例。BT法的兴趣区选在取主动脉弓上1cm水平的头臂静脉内,阈值设为100HU,触发后延迟3.2s开始增强扫描;PTDC法的兴趣区选在支气管隆突水平肺动脉主干内。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双上肺动脉与肺静脉、下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密度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T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PTD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右上肺前叶和右肺下叶的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左上肺前叶和左下肺下叶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论:选择头臂静脉BT法CTPA检查较PTDC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和患者受照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好于PTDC法。
刘建新刘剑王霄英唐光健
关键词:肺动脉触发对比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