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剑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8篇室间隔
  • 8篇室间隔缺损
  • 8篇缺损
  • 8篇外科
  • 8篇间隔缺损
  • 6篇婴儿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动脉
  • 5篇新生儿
  • 4篇心脏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科治疗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术后
  • 3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5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5篇刘剑
  • 14篇黄鹏
  • 13篇罗金文
  • 9篇易立文
  • 9篇陈仁伟
  • 8篇阳广贤
  • 8篇王敬华
  • 8篇刘平波
  • 6篇曾德斌
  • 5篇陈京南
  • 5篇邓喜成
  • 4篇周文武
  • 4篇黄胜
  • 4篇杨小晖
  • 3篇彭小明
  • 1篇杨贵红
  • 1篇占彩霞
  • 1篇肖倬君
  • 1篇罗天女
  • 1篇钟燕

传媒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VSD合并RVOTS手术治疗76例。结果:全组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VSD合并RVOTS术前易漏诊;术中仔细探查、有效疏通,效果良好。
陈仁伟周文武黄鹏曾德斌刘剑罗金文刘平波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VSD合并中-重度MR的患者21例。分别于术后1、6个月和1年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21例术后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13例无明显反流,5例为轻度反流,3例为轻-中度反流。远期随访1年,15例无明显反流,5例为轻度反流,1例为轻-中度反流。结论VSD合并中-重度MR患者应做好综合评估,尤其是术前和术中食道超声评估,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术后早晚期效果。
罗金文陈思雨刘剑黄鹏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脏外科手术儿童
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69例诊疗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肺囊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收治的69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男39例,女30例,年龄2d至15岁,平均年龄(1.2±0.6)岁。其中先天性肺囊肿48例,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肺囊肿中行囊肿摘除术8例,40例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均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均行肺叶切除术。结果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气胸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肺炎4例。随访2个月至9年,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表现多样,易产生压迫症状或急性呼吸窘迫,应早诊断,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者,应急诊手术治疗。
阳广贤刘剑邓喜成陈仁伟王敬华刘平波
关键词:肺疾病儿童
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监测及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总结了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监测及护理,包括术后低体温的护理及术后高温的护理。认为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患儿体温的监测及处理尤为重要。
陈京南刘剑黄胜
关键词: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体温监测护理
小儿复杂性先天性漏斗胸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
2011年
[目的]总结小儿复杂性先天性漏斗胸合并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胸腔下行改良NUSS手术矫治复杂性漏斗胸30例,并对合并疾病同期处理.其中合并扁平胸7例,漏斗胸再发3例,严重不对称10例,脊柱侧弯5例,不对称并脊柱侧弯3例,多发肺囊肿1例,肺大疱1例.30例患儿单纯先天性漏斗胸同期行NUSS手术,进行对比.[结果]复杂组手术时间30-78 min(42±11.5 min),术中出血均少于15 mL,较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大出血和胸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活动耐受性较同龄正常儿童无差异,术后1例出现气胸伴皮下气肿,1例少量胸腔积液,2例半年后出现伤口红肿,1例出现钢板位置改变(予以再次手术,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与同期单纯先天性漏斗胸的NUSS手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个性化改良NUSS手术对于复杂性先天性漏斗胸的矫治效果良好,同期处理合并疾病效果满意.
黄鹏刘平波陈仁伟王敬华曾德斌刘剑
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先天性肺囊肿患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33例,6例术前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患儿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本病。行囊肿切除术9例,单肺叶切除术20例,肺段切除术5例、肺叶+肺段切除术3例、双肺叶切除术2例。结果39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28(14±8)d。术后随访0.5—5年,效果良好,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肺囊肿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
刘剑黄鹏王敬华易立文
婴儿及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手术治疗26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婴儿期重症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8月我们收治的26例婴儿及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12例,包括早产儿10例,足月新生儿2例,术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12例;婴儿14例,术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均行急诊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15例经左腋下横切口,10例经左腋下直切口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出现动脉导管破裂,予直接缝合;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6例随访2~72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正常,无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婴儿及新生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需及时手术治疗,以阻断异常分流,减少肺血,纠正心衰,及时关闭动脉导管,能有效缩短重症监护时间,降低死亡率。.
阳广贤曾德斌刘剑易立文王敬华刘平波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急诊处理婴儿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先心病患者共80例为对象。其中: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各阶段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动脉平均压(BP)、肺动脉平均压/动脉平均压(Pp/Ps)、呼吸指数(RI)、PGF1α/TXB2与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围手术期多数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多数指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XB2、RI和P/T与TPR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7、0.558、0.547,P〈0.05)。结论相比于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体液因素变化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生肺损伤。
杨小晖黄鹏罗金文刘剑
关键词: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体液因素肺损伤
负压吸引辅助静脉引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辅助静脉引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的实施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10kg以下婴幼儿CPB予无血预充,采用TERUMO RX05膜肺、动脉微栓过滤器及配套管道,并对膜肺硬质静脉贮血罐加以-20mmHg的微量负压吸引辅助静脉引流,维持贮血罐内低血液平面:结果有47例10kg以下的婴幼儿予无血预充CPB,其中11例术中补充浓缩红细胞0.75~1.5U,36例在无血预充CPB下完成心脏手术,CPB预充量为230~350mL,中位数为320mL;转流过程红细胞压积维持0.20—0.25,动脉血压维持30~60mmHg,所有患儿手术及CPB过程顺利,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膜肺硬质静脉贮血罐加以负压吸引辅助引流可减少CPB预充量,为无血预充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操作简便、安全,可应用于10kg以下婴幼儿CPB的无血预充。
陈京南周文武黄胜刘剑易立文
关键词:体外循环无血预充婴幼儿
干预性呼吸治疗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干预性呼吸治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呼吸治疗方法和干预性呼吸治疗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通气/血流比以及胸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气管插管率为10.0%(2/2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PCO2和P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通气/血流比值由治疗前的失调均得到明显平衡和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呼吸治疗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提高手术成功率。
杨贵红田甫翠邓喜成李运飞罗天女刘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物理疗法婴幼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