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冼培凤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炎
  • 8篇性关节炎
  • 7篇类风湿
  • 7篇类风湿性
  • 7篇风湿
  • 7篇风湿性
  • 6篇类风湿性关节...
  • 6篇蜂针
  • 6篇风湿性关节炎
  • 4篇佐剂性
  • 4篇蜂毒
  • 3篇神经节
  • 3篇辣椒素
  • 3篇辣椒素受体
  • 3篇关节炎大鼠
  • 3篇背根
  • 3篇背根神经节
  • 3篇大鼠背根神经...
  • 3篇TRKA
  • 2篇穴位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冼培凤
  • 11篇陈莹
  • 10篇王升旭
  • 9篇杨路
  • 4篇吴春晓
  • 2篇陈静
  • 1篇张继苹
  • 1篇冯淑兰
  • 1篇邓桂珠
  • 1篇黄焕琳
  • 1篇林国华
  • 1篇刘国涛
  • 1篇胡楠
  • 1篇彭澎
  • 1篇罗诗蕾
  • 1篇张冠中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陈莹杨路冼培凤吴春晓王升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蜂针白介素-1Β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
陈莹杨路冼培凤吴春晓王升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蜂针白介素-1Β
蜂毒注射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蜂毒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治疗作用的影响,研究蜜蜂蜂毒提取物(BV)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0只,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CFA 0.1 m L造模,分为模型组、蜂毒组。另设正常组,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 L。每组10只。蜂毒组大鼠每日蜂毒注射0.3 mg治疗。记录所有大鼠足跖厚度、痛阈,治疗后采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蜂毒组足跖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痛阈高于模型组;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水平显示蜂毒组血清IL-1β水平比模型组低。结论:蜂毒穴位注射足三里能减轻足跖肿胀,提高痛阈,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转录和表达,对AA大鼠有效。
冼培凤陈莹杨路王升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蜂毒IL-1Β针灸
不同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蜂针治疗4组(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取足三里穴,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足趾容积、缩足反应时间及HE切片观察。结果: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足趾容积提高,缩足反应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改变没有显著差异。单蜂1 min组大鼠足趾容积低于其余各组,缩足反应时间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单蜂1 min组近期疗效最显著。
陈莹杨路冼培凤符雅杰林国华王升旭
关键词:蜂针类风湿性关节炎量效关系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 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观察Trk A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 A、TRPV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冼培凤陈莹杨路刘国涛彭澎王升旭
关键词:蜂毒辣椒素受体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蜂毒注射足三里对CIA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rkA、TRPV1的影响
炎性痛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病理性疼痛之一,是严重困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临床难题。辣椒素受体(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sub-family member1...
冼培凤
关键词:足三里辣椒素受体
文献传递
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IL-15影响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蜂针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关节炎模型。蜂针治疗组:取肾俞、足三里、命门、大椎穴,用镊子轻轻捏住蜜蜂的腰部,将其尾部对准穴位,让其自然蛰入穴位并留针10 min。均治疗21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RA可以有效降低IL-15水平,从而有效缓解RA病情。
陈莹冼培凤冯淑兰杨路
关键词:蜂针IL-15动物模型
三种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蜂蛰刺留针1分钟、双蜂蛰刺留针1分钟、三蜂蛰刺留针1分钟)每组30例,取阿是穴配合辨证取穴,连续治疗7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单蜂组总有效率优于双蜂组和三蜂组。在改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减少关节疼痛个数方面,单蜂组效果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剂量蜂针均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单蜂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优于双蜂剂量和三蜂剂量。
陈莹杨路冼培凤王升旭
关键词:蜂针类风湿性关节炎量效关系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rk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mg/m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 Ⅱ+IFA 0.2ml造模.BV组于...
冼培凤陈莹杨路吴春晓王升旭
关键词:蜂毒辣椒素受体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及喷雾吸入,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A组)、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普通粉组(C组)和超微粉组(D组)。干预10天后,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4和IFN-γ。结果1A组血清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大幅降低,B组、C组和D组血清IFN-γ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5),D组血清IFN-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84);2A组血清IL-4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大幅升高,B组、C组和D组血清IL-4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D组血清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95、0.07)。结论超微粉腧穴敷贴能显著升高IFN-γ和降低IL-4,提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恢复Th1和Th2细胞的平衡关系。
陈静陈莹张继苹冼培凤黄焕琳王升旭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药超微粉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