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志成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妇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枢性
  • 2篇中枢性协调障...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1篇碘水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新生儿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外部性脑...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月龄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期新生儿
  • 1篇生理学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诱发
  • 1篇听觉诱发电位

机构

  • 5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5篇冯志成
  • 5篇李小晶
  • 4篇肖华
  • 4篇程冰梅
  • 3篇邹红梅
  • 3篇刘莎
  • 2篇董海鹏
  • 1篇苗研
  • 1篇李智华
  • 1篇黄永兰
  • 1篇杨红玲
  • 1篇佘文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5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康复干预不同月龄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对比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月龄组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以期阻断或降低脑性瘫痪所致的伤残发生。方法:适取脑性瘫痪患儿108例为观察对象。按诊治开始的年龄分为1~3,4~6,7~9个月3组,每组均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相结合的运动疗法,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多肽、吡拉西坦分别加入100g/L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共两三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肌张力对比评价,治疗至2岁时,比较各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3%(104/108),正常化率61.1%(86/108),有效率及正常化率随月龄增大有下降趋势,无效率随月龄增大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
肖华程冰梅李小晶冯志成刘莎
关键词:综合康复干预脑性瘫痪运动疗法脑多肽
42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 ,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 ,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 ,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 :对 4 2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 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方面的检查 ,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主要病因依次为母亲妊娠早期感冒 2 8.5 %、早产 2 0 .7%、妊娠早期阴道流血 2 0 .5 %、病理性黄疸 18.8%、羊水浊 16 .7%、脐带因素 14 .8%、宫内窘迫 10 .6 %等。最能引起家人注意的表现主要是易惊跳 4 0 %、睡眠少 32 .2 %、昼夜哭闹不安 2 0 .9%等。体检除 Vojta姿势反射异常外 ,尚有原始反射消退延迟 37.4 % ,踝阵挛阳性 10 .1% ,单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12 .6 %。结论 :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 ,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 ,从而阻断因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 。
肖华李小晶邹红梅程冰梅董海鹏冯志成刘莎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小儿脑瘫
42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对42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
肖华李小晶邹红梅程冰梅董海鹏冯志成刘莎
文献传递
370例婴儿外部性脑积水就诊原因与脑神经电生理学改变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对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进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其脑神经电生理功能。方法:使用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LQWY-N8型脑电图仪对370名脑积水婴儿进行检查。结果:49.5%的患儿脑电图异常,存在脑细胞功能障碍,66.8%的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听觉传导的异常。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外部性脑积水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合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了解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可作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手段之一,以期早期发现、定期追踪、酌情治疗。
肖华李小晶李智华苗研程冰梅冯志成佘文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早期新生儿尿碘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生后第 1天新生儿的尿碘水平 ,评价广州市区早期新生儿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 )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早期新生儿 6 0例 ,其中健康足月儿 4 2例 ,NICU早产儿 18例 ,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检测新生儿生后第 1天的尿碘水平 ,早产儿一周后复查尿碘。产科、新生儿科和NICU常规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 ,所有新生儿于生后第 3天进行血滴纸片TSH检测筛查先天性甲低。结果 6 0例早期新生儿中有 19例尿碘在 10 0~ 30 0 μg/L ,,6例尿碘 <10 0 μg/L ,35例尿碘 >30 0 μg/L。新生儿尿碘水平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无显著相关 (P >0 0 5 )。在足月新生儿中 ,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尿碘水平显著高于经剖宫产娩出者 (783 2 4± 5 6 4 8) μg/Lvs (2 6 7 8± 2 2 4 7) μg/L(P <0 0 1)。NICU早产儿生后一周的尿碘水平与生后 1天尿碘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4 89 1± 386 1) μg/Lvs(2 97 1± 2 6 8 2 ) μg/L(P >0 0 5 )。所有新生儿生后第 3天TSH <10mU/L ,未发现先天性甲低患儿。结论 广州市区早期新生儿的碘营养充足 ,多数处于碘过剩状态 ,围产期碘暴露可能是碘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存在新生儿碘缺乏和碘过剩 ,但新生儿甲低筛查TSH值尚在正常范围内。
黄永兰邹红梅杨红玲李小晶冯志成
关键词:新生儿尿碘水平NICUTSH早产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