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红凡
- 作品数:81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财政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河北省苹果绵蚜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对当前河北省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分布与为害现状、传播扩散途径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严格检疫制度、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 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屈振刚李建成
- 关键词:苹果绵蚜
- 桃树梨小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桃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 刘文旭李建成马爱红魏洪亮冉红凡路子云杨小凡
- 草地贪夜蛾对7种作物的产卵与取食偏好选择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禾本科、豆科和锦葵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采用罩笼选择试验和叶蝶法,分别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7种作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差异,并探究了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盆栽和田间罩笼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均对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其次是高粱,在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上的产卵选择性均较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有显著差异,偏好在玉米中上层叶片上产卵。草地贪夜蛾幼虫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具有差异,初孵幼虫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其次是高粱,对花生、大豆和棉花的取食选择率均较低。分别用玉米、高粱、谷子、花生和大豆幼苗饲养繁殖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相似,均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对不同作物的选择性不同,其中对禾本科的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好性,其次是高粱,对豆科的花生和大豆以及锦葵科的棉花选择性均较差。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 杨小凡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刘文旭李建成
- 关键词:寄主植物玉米产卵选择
-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
-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为世界性蛀果害虫之一.在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在果产区为害梨、桃等果树甚重.由于其钻蛀习性,防治较为困难,常规的化学防治难以达到防治效果,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果品农药残...
- 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李建成
-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
- 不同蜂虫比例对中红侧沟茧蜂繁蜂效果的影响
-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蜂茧蜂亚科侧沟茧蜂属。该蜂属于独居性内寄生蜂(Solitary parasite),一头雌蜂平均产卵80头,最高可产200头以上;寄...
- 马爱红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李建成
-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
- 影响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的因子被引量:3
- 2003年
-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的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为明确环境因子对该微孢子虫及其致病力的影响,测定了温度与紫外线对该微孢子虫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温度范围较宽,最高温度上限为55℃。温度对其致病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生境温度的升高,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增强。该微孢子虫对紫外线较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失活而丧失致病力。
- 冉红凡潘文亮冯书亮范秀华王容燕
- 关键词:微孢子虫棉铃虫温度紫外线
-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李辉利李中建屈振刚
- 关键词: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
- 河北省生产推广种植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
- 2012年
- 2012年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针对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目前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其中,河农6049、石新828、济麦22、良星99、良星66和石麦12号6个品种为农艺性状好、高产、抗性稳定的高抗品种。并依据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种植面积,对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价。
- 路子云赵磊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 关键词: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
- 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暗循环变化过程中的光周期、日落时间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为研发基于光干扰成虫产卵行为的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室内人工气候箱中比较分析不同光周期(15L∶9D,14L∶10D和13L∶11D)、日落时间(19:00和16:00)及不同强度(1000,500,100,50,10,5,1,0.5和0.1 mW/m^(2))弱光间断(1 h)等光暗周期条件下成虫产卵节律的差异。【结果】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表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春、夏和秋季(日落时间分别为18:30,19:30和18:30)时,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8:00-19:00,19:00-20:00和18:00-19:00,即均为日落前后0.5 h内,该时段光照强度变化剧烈,从10000 mW/m^(2)迅速降至0.01 mW/m^(2)。同一日落时间不同光周期(15L∶9D,14L∶10D和13L∶11D)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节律无明显差异,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日落时间为19:00和16:00时,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具有明显差异,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9:00-20:00和16:00-17:00,即日落后1 h,占单日总产卵量的54%以上。日落前的弱光间断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发生了改变,相比于1000,500和100 mW/m^(2)弱光间断下的前小后大的“双峰型”曲线,50,10,5,1,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成虫的产卵节律则为前大后小的“双峰型”曲线,产卵高峰出现均在16:00-17:00(即弱光间断期),产卵百分数高达40%以上,其次为19:00-20:00。不同强度的弱光间断下梨小食心虫的单日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单日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05和31.00粒)。【结论】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昼夜节律,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低于50 mW/m^(2)弱光或黑暗期。
- 杨小凡马爱红朱洁牛一平冉红凡路子云李建成
-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产卵昼夜节律光照强度
- 七种杀虫剂对中红侧沟茧蜂安全性评价
-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等农作物重要...
- 冉红凡路子云刘文旭马爱红杨小凡李建成
-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杀虫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