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晶晶

作品数: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草地
  • 3篇异速增长
  • 2篇性状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性状
  • 2篇水分
  • 2篇退化草地
  • 2篇祁连山北坡
  • 2篇种群
  • 2篇高寒草地
  • 2篇斑块
  • 2篇北坡
  • 1篇雄虫
  • 1篇亚洲小车蝗
  • 1篇叶干重
  • 1篇异速生长
  • 1篇异速生长分析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党晶晶
  • 8篇赵成章
  • 4篇杨泉
  • 4篇查高德
  • 3篇董小刚
  • 2篇李钰
  • 2篇侯兆疆
  • 1篇任珩
  • 1篇张军霞
  • 1篇史丽丽
  • 1篇王继伟
  • 1篇殷翠琴
  • 1篇韩玲
  • 1篇冯威
  • 1篇徐婷
  • 1篇郑慧玲

传媒

  • 6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寒退化草地甘肃棘豆小尺度点格局被引量:2
2016年
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是植物与环境协同适应的结果,体现了植物种群的生活史对策。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选择未退化(Ⅰ)、轻度退化(Ⅱ)、中度退化(Ⅲ)和重度退化(Ⅳ)4种高寒草地,研究了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种群小尺度格局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甘肃棘豆种群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大,小株丛(一级)比例逐渐减小,大株丛(二、三级)比例逐渐增大;甘肃棘豆的分布格局表现出与尺度关联的变化趋势,在未退化(梯度Ⅰ)和轻度退化(梯度Ⅱ)草地,甘肃棘豆种群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在中度(梯度Ⅲ)和重度(梯度Ⅳ)退化草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则表现出相异的格局特征。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甘肃棘豆种群的聚集分布格局由小尺度转向较大尺度,体现了植物种群的扩散和更新策略。
冯威赵成章党晶晶郑慧玲段贝贝韩玲徐婷
关键词:甘肃棘豆种群扩散祁连山北坡
藏嵩草和矮嵩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水分的响应被引量:18
2014年
植物种群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异质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环境基础。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按湿地中心向边缘土壤水分依次递减的规律设置5个样地,分析了不同水分梯度下祁连山北坡高寒湿地主要植物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和矮嵩草(K.humilis)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减少,藏嵩草种群盖度、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持续降低,矮嵩草的生物学特征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藏嵩草种群在土壤水分递减过程中小尺度上空间分布类型变化为聚集—均匀—聚集,矮嵩草种群在小尺度上由聚集分布逐渐转为均匀分布;随着土壤水分降低,藏嵩草和矮嵩草种群小尺度上的空间关联性逐渐表现为:显著正关联—关联性不显著—显著负关联。高寒湿地中藏嵩草与矮嵩草种群生物学特征、空间格局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植物种间关系对生境异质性的适应性。
党晶晶赵成章董小刚杨泉查高德
关键词:高寒湿地矮嵩草
高寒草地甘肃臭草斑块不同发育阶段茎-叶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反映了环境对植物的选择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在祁连山高寒退化草地,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方法,探讨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茎、叶生物量变化及其分配策略对斑块不同发育阶段(斑块形成、斑块扩散、斑块稳定及斑块衰退阶段)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甘肃臭草斑块的发育,甘肃臭草茎生物量积累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叶生物量积累及生物量分配比例在斑块形成、斑块扩散及斑块稳定阶段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斑块衰退阶段呈下降趋势;斑块形成阶段甘肃臭草茎叶生物量呈等速生长模式,斑块扩散及稳定阶段叶生物量的增长速度大于茎生物量的增长速度,斑块衰退阶段转为茎生物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叶生物量的增长速度。随着斑块的发育,甘肃臭草由依靠增加叶干物质投入占领资源,转为减小叶生物量投入、提高茎生物量的增长速度。
党晶晶赵成章王继伟
关键词:斑块叶干重生物量分配异速增长
祁连山高寒草地甘肃臭草叶性状与坡向间的关系被引量:56
2015年
植物功能性状可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祁连山高寒退化草地,利用Arc 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坡向数据,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研究了不同坡向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甘肃臭草叶面积和叶体积在北坡最大,东坡、西坡、南坡逐渐减小,叶干质量无显著变化;2)叶面积与叶干质量在北坡、东坡和西坡呈等速生长关系,在南坡呈异速生长关系,且叶干质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叶面积的增长速度;3)叶体积与叶干质量在4个坡向上呈异速生长关系,且叶干质量的增长速度均小于叶体积的增长速度。甘肃臭草叶性状关系随坡向的变化反映了该物种在异质生境中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从而有利于其适应和占据高寒退化生境。
党晶晶赵成章李钰侯兆疆董小刚
关键词:坡向叶面积异速增长
祁连山地甘肃臭草斑块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用传统统计学方法探讨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前提条件是用于研究的数据在统计上必须独立且均匀分布,但土壤水分在空间上一般存在空间自相关,这些空间自相关包含一些有用信息。本文利用Moran,系数研究了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przewalskyi)单优种群斑块浅层剖面(0—30cm)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相关尺度,建立了各层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并比较了2种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水分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与空间集聚特征,10~20cm层土壤水分的空间集聚特征较0-10cm和20~30cm土层更为明显;土壤水分的Moran I系数随着分析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4m的范围内各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影响甘肃臭草浅层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因素在不同土层不尽相同;空间自回归模型的LIK值和尺。的值比线性回归模型的值要大,从而显示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要优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杨泉赵成章史丽丽党晶晶查高德
关键词:斑块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
高寒草地甘肃臭草茎-叶性状的坡度差异性被引量:17
2014年
茎与叶的生长形态决定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力,茎叶的异速生长模式对认识植物表型可塑性及其调节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祁连山高寒退化草地,利用Arc 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样地坡度数据,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种群茎与叶的生长。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增大,甘肃臭草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叶片数呈增加趋势;甘肃臭草叶干质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茎干质量的增长速度,叶面积与茎干质量近等速增长;不同坡度间的比较显示,随着坡度变陡甘肃臭草茎干质量与叶干质量异速斜率显著减小(p<0.05),陡坡上的甘肃臭草若要生成与缓坡样地中相同的叶生物量需要投入更多的茎生物量,茎干质量与叶面积的y轴截距显著减小(p<0.05),即相同的茎干质量投入下,较大坡度的甘肃臭草叶面积投入显著降低,趋向于减小叶面积增加叶数量。坡度梯度上甘肃臭草加快了茎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减小了在叶面积上的投入,体现了不同坡度甘肃臭草茎-叶生物量分配机制及资源利用策略,同时说明高寒草地中小叶更具生境适应性。
党晶晶赵成章李钰侯兆疆董小刚
关键词:异速增长叶面积坡度
高寒草地狼毒与阴山扁蓿豆种群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0
2013年
不同的格局类型和空间关联性可以反映出干扰状态下天然草地植物种群的资源环境适应对策。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优势种群更替过程中狼毒和阴山扁蓿豆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狼毒种群地上生物量、密度、植株高度持续增加,空间分布类型由聚集分布转变为非聚集分布,阴山扁蓿豆种群高度逐渐降低,种群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空间分布类型由均匀或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狼毒和阴山扁蓿豆的空间关联性由显著正关联区间不断增大转为关联性不显著。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上层禾草西北针茅种群的衰退以及狼毒和阴山扁蓿豆的植株高度差异,导致了植物对光资源的非对称性竞争,使二者的资源分配策略发生了调整,并影响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
党晶晶赵成章任珩杨泉查高德
关键词:退化草地祁连山北坡狼毒
黑河上游天然草地亚洲小车蝗雌雄虫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
2013年
蝗虫雌雄类群对地形响应的空间异质性格局,反映了蝗虫种群适应生境的多样性特征的资源协同进化机制。在2009年7—8月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GIS和S-PLUS软件,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黑河上游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雌虫与雄虫多度分布特征与海拔、坡向、坡度和剖面曲率等6类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雌虫与雄虫具有不同的模型结构、模拟效果以及结果的稳定性,能够较好地体现二者所受地形因子影响的差异;各地形因子对亚洲小车蝗多度分布的影响不尽相同,海拔对亚洲小车蝗雌虫与雄虫多度的空间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但雌虫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上限大于雄虫;剖面曲率和坡向因子分别对亚洲小车蝗雌虫与雄虫的多度分布起重要作用,雌虫主要分布在坡度高程变化率小的范围,雄虫主要集中在南坡与西南坡。亚洲小车蝗对生境选择的异质性属性,使雌雄蝗虫对各种地形要素响应的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
查高德赵成章张军霞殷翠琴党晶晶杨泉
关键词:亚洲小车蝗雌虫雄虫广义相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