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轶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造影
  • 4篇造影剂
  • 4篇微泡
  • 4篇微泡造影剂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微泡
  • 4篇超声微泡造影...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细胞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细胞
  • 3篇节细胞
  • 3篇介导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视皮质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傅轶
  • 3篇刘苏
  • 3篇王志刚
  • 2篇王新宇
  • 2篇谢文跃
  • 1篇刘敏
  • 1篇苏红
  • 1篇杨静菲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体内实验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提高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体内转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效率.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各10只大鼠.A组玻璃体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5μl;B组玻璃体腔注射rAAV2-EGFP 5 μl;C组玻璃体腔注射rAAV2-EGFP 5 μl后立即用超声波辐照眼球;D组玻璃体腔注射rAAV2-EGFP和微泡造影剂的混悬液5 μl后立即用超声辐照眼球.玻璃体腔注射21 d后,3%荧光金逆行标记RGC.逆行标记7 d后取出眼球,制作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EGFP基因在RGC的转染率及在RGC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用RGC计数判断损伤情况.结果 荧光金标记RGC后,B、C、D 3组均可观察到RGC中有EGFP表达.其中,D组平均A值为95.02±7.25,RGC转染率为(20.10±0.74)%、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平均A值=25.970,F转染率=25.799;P〈0.01);A、B、C、D组RG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7,P〉0.05).结论 在低频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和微泡造影剂作用下,rAAV2介导EGFP基因转染体内RGC的效率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
谢文跃刘苏王志刚苏红傅轶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基因转移技术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对视神经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转染大鼠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8...
傅轶
关键词: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染视皮质皮质区
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美金胺增强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美金胺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praguPDawley(SD)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玻璃体腔单独注射美金胺组(D组),玻璃体腔注射美金胺加超声微泡组(E组)5个组,每组8只大鼠,再将各组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后1、2周2个亚组,各亚组4只大鼠。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只暴露视神经,不进行钳夹,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立即用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C~E组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后,处理方式分别为C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D组玻璃体腔注射美金胺,E组玻璃体腔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及美金胺,立即用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视神经损伤1、2周时,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并计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记录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荧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逆行荧光金标记RGC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视网膜定向铺片上均可见金黄色着染的RGC。A、B组RGc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18,0.011;P=0.986,0.873);C~E组RGC数均较A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944,P=0.012);D组RGC数多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721,1.924;P=0.043,0.037);E组RGC数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128,1.482,P=0.027,0.008;q=1.453,1.855,P=0.031,0.010)。F—VEP检测发现,A、B组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08,0.019,P=0.981,0.946;q:0.072,0.052,P=0.737,0.851);C~E组P100波潜伏期较A组延长,振幅较A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312,106.312;P=0.017,0.009)。荧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B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排列整齐,RGC�
杨静菲刘苏王志刚傅轶刘敏王新宇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转染大鼠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眼转染组(D组)、单纯脑转染组(E组)、联合转染组(F组);A组8只大鼠,B~F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钳夹视神经损伤模型,将B~F组大鼠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B、C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BDNF质粒(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F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同时注射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D~F组注射pBDNF微泡微泡造影剂悬液后,立即用超声辐照相应转染部位.视神经损伤后1、2周,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计数;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情况;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检测,记录N95振幅.结果 荧光金标记RGC结果 显示,各组均可见金黄色荧光散布于视网膜定向铺片上.A~F组间RG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0,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RGC计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65.18,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A、B组大鼠视网膜均未见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C~F组均可见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PERG检测发现,A~F组间N95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56,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N95振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2.38,P<0.01).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BDNF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能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凋亡,提高RGC存活数,保护其视功能.
傅轶刘苏王志刚谢文跃王新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