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小城

作品数:13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底栖动物
  • 4篇电站
  • 3篇需水
  • 3篇生态需水
  • 3篇水电
  • 3篇水电站
  • 3篇群落
  • 3篇小水电
  • 3篇小水电站
  • 3篇河流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需水量
  • 2篇生态需水量
  • 2篇水量
  • 2篇水系
  • 2篇水型
  • 2篇梯级
  • 2篇群落结构
  • 1篇大型底栖无脊...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枣庄学院

作者

  • 13篇傅小城
  • 8篇蔡庆华
  • 6篇蒋万祥
  • 5篇唐涛
  • 5篇李凤清
  • 5篇吴乃成
  • 4篇王芳
  • 4篇周淑婵
  • 2篇王浩
  • 1篇徐耀阳
  • 1篇贾金生
  • 1篇刘建康
  • 1篇刘瑞秋
  • 1篇王琳
  • 1篇叶麟
  • 1篇甘泓
  • 1篇倪红珍
  • 1篇殷峻暹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的长序列变化及与水资源关系被引量:36
2011年
根据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明显的升温过程,且增温幅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的升温幅度在0.5℃/10a左右,远大于同期全球的升温幅度;柴达木盆地降水也略有上升,变化幅度6.2mm/10a左右。从空间分布上看,柴达木盆地气温增幅从东到西逐渐增高,而降水倾向率则逐渐减小。季节分布上,盆地内冬季的气温升温幅度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0.72℃/10a左右,降水倾向率则夏季最大,达3.4mm/10a。累积距平曲线及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综合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增温过程,增温起点在1987年左右。气温、降水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资源量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气温关系不明显。另外,上一年降水也对地表水资源量有一定的影响。
傅小城王芳王浩段水强
关键词:气温降水水资源柴达木盆地
香溪河梯级小水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且靠近坝首的支流,干流全长94 km,流域面积为3099 km^(2),其水能资源丰富,自然落差达1540 m。以香溪河流域内的18座小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分别对河流主要理化指标及生态系统功能(以附石藻叶绿素a浓度为代表)进行测量,分析其对梯级水电站建设的响应。结果表明:5条河流(包括香溪河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的空间异质性较大;从全流域来看,各主要理化因子如溶解氧、水深、浊度、流速等与附石藻叶绿素a含量相关性很高,但不同支流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异,证明了流域空间异质性对研究小水电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梯级小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已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取水口下游的3号样点。由于取水造成的断流现象严重(采样时期,50%的电站出现断流,最长距离达3.2 km),因此在枯水期确定河流的最低生态需水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流域角度出发,通过多学科交叉手段研究小水电站建设如何与其他环境胁迫因子交互作用,如何共同影响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这将是流域水电站管理的重要抓手及解决途径,也是未来河流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吴乃成唐涛唐涛周淑婵傅小城蒋万祥傅小城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空间异质性
河口近岸海域生态需水研究——漳卫新河河口生态需水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河口-海岸-海洋模型对漳卫新河河口近岸海域盐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考虑鱼类的盐度耐受能力,分析了不同来水情景下漳卫新河河口的鱼类盐度适宜范围分布面积。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来水条件下,漳卫新河河口鱼类盐度适宜范围分布面积较小,生境较差。根据不同来水量与鱼类盐度适宜面积的关系曲线,分析得出维持漳卫新河河口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最小生态流量约为10m3/s,最适生态流量为160m3/s;最小年需水量为9.4亿m3,适宜年需水量为15.2亿m3。
傅小城王芳王浩
关键词:盐度生态需水
香溪河小水电的梯级开发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被引量:42
2007年
以香溪河干流上5个连续的小水电站为对象,于2005年10月20—22日分别对其浮游藻类和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占绝对优势(95.54%),其中,线性曲壳藻(Achnanthes linearis)、披针曲壳藻椭圆变种(A.lanceolatavar.elliptic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placentula)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富度分别为23.96%、18.62%和12.48%;所有样点的平均藻类密度为6.29×105ind.L-1,最高为1.81×106ind.L-1,最低为2.35×105ind.L-1.方差分析表明,流速变化是小水电站开发影响河流中浮游藻类的主要原因.电站取水坝的建立,使其下游生境(生境3)与其它4个生境显著不同,导致多个参数出现骤变,包括Mar-galef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属的丰富度、硅藻组成、硅藻百分含量等均受到显著影响.
吴乃成唐涛周淑婵傅小城蒋万祥李凤清蔡庆华
关键词:浮游藻类小水电站
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 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 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李凤清蔡庆华傅小城刘建康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玉符河生态修复目标及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分析济南市玉符河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样点调查方法,寻找玉符河生态水文规律,提出玉符河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方案,建议在玉符河生态恢复过程中进行长期的水文与生物监测,注重本底资料的完善与积累,以便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倪红珍贾金生王芳殷峻暹傅小城
关键词:生态修复
引水型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及生态需水量被引量:12
2008年
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对香溪河干流一典型引水型电站——苍坪河电站取水对坝下河段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及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加权可利用宽度法(Weighted Usable Width)分别计算了香溪河底栖动物3个主要的目(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的各断面加权可利用宽度,并对各断面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站引水坝的取水使下游河段部分地出现干涸,3个目的加权可利用宽度显著减小。根据底栖动物加权可利用宽度与流量的回归关系,计算得香溪河底栖动物主要类群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8m3/s。
傅小城吴乃成周淑婵蒋万祥李凤清蔡庆华
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底栖动物
小水电站对香溪河底栖动物的影响
本文在对香溪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的影响,分析了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尺度,分析了小水电站空间分布的差异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分析了小水电站在不同时间对河流底栖动物...
傅小城
关键词:水生生物群落生态生态需水量
文献传递
滦河中游干流底栖动物种类及分布被引量:9
2009年
2007年10月对华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滦河干流中游段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流底栖动物种类较为丰富,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有5种;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4g.m-2,平均密度为1128个.m-2;蜉蝣目有1种在各采样点均出现,说明滦河中游干流水质较好;下游段动物多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值都较小,上游段相应均较大,底栖生物分布与具体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下游段人为扰动使得生境质量较差,不利于底栖动物生存繁殖。
王琳甘泓傅小城王芳
关键词:底栖动物
黄河主要水系水环境与底栖动物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2005年5月对黄河水系的42个采样点进行了水质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水质总体污染严重,干流兰州段以上相对较好,但下游及支流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超标。在这些样点上共采到底栖动物90种,分属5门23科60属。其中,水生昆虫67种(74.4%),寡毛类15种(16.7%),软体动物5种(5.6%),甲壳动物与线形动物各一种(2.2%)。物种组成上水生昆虫的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的水丝蚓为主要类群。在数量分布上,全流域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411.1ind·m2。,生物量为1520.1mg·m2。干流密度与生物量(144.3ind·m2和151.6mg·m-2)相对支流(1173.5ind·m-2和5430.1mg·m-2)明显偏低。与1958年和1982年的资料相比,所获得的物种数相近,但组成上有很大变化:而在密度生物量上,这次调查结果相对较低。
傅小城叶麟徐耀阳蔡庆华
关键词:黄河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