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细胞
  • 2篇扩张法
  • 1篇导尿
  • 1篇导尿困难
  • 1篇凋亡
  • 1篇阴茎
  • 1篇引导穿刺
  • 1篇造影
  • 1篇增生
  • 1篇肉毒
  • 1篇肉毒毒素
  • 1篇肉毒毒素注射
  • 1篇上尿路
  • 1篇上尿路梗阻
  • 1篇上皮
  • 1篇肾结石
  • 1篇肾镜
  • 1篇肾镜取石术
  • 1篇肾盂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侯腾
  • 7篇杨雄
  • 5篇李兵
  • 3篇李璐璐
  • 3篇章小平
  • 3篇韩晓敏
  • 3篇李文成
  • 2篇杨栋
  • 2篇汪良
  • 2篇潘峰
  • 2篇海波
  • 2篇陈朝晖
  • 1篇谌科
  • 1篇梁华庚
  • 1篇石瑛
  • 1篇邢毅飞
  • 1篇朱朝晖
  • 1篇李智
  • 1篇王振迪
  • 1篇朱朝辉

传媒

  • 9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CNL术中超声引导穿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肾盂造影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PCNL术中对比超声引导穿刺影像和逆行肾盂造影影像,明确PCNL术中超声引导肾盏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6月,顺序进入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准备接受PCNL手术的4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结合术前KUB和CT影像,依据术中超声影像确定穿刺目标肾盏。首先在超声影像下确定穿刺路径:目标肾盏的穹窿核心点、盏颈中点及皮肤穿刺点(前两点连线在皮肤的投影点);取穿刺针分两段沿已确定的穿刺路径分别穿刺肾外段(固定段)和肾内段(活动段)进入集合系统,即"三点一线和两段穿刺法"。超声引导穿刺成功后,置入超硬导丝,行术中逆行肾盂造影,对比超声影像和逆行肾盂造影影像所显示的穿刺针走行路径。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取石通道,行碎石取石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工作鞘逐步旋转后撤至肾脏实质取石通道边缘,肾镜直视下观察取石通道是否经肾盏乳头建立。分析取石通道建立成功率、通道建立时间、集合系统穿孔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清肌酐浓度值、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42例患者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目标肾盏穿刺,采用术中逆行肾盂造影进行对比,证实所有患者超声引导穿刺均成功经目标肾盏穹窿核心点进入集合系统。术中肾镜直视通道观察进一步证实工作鞘是经肾盏乳头中心区域扩张进入集合系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0.46±0.72)g/d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3±1.7)d,术中无肾脏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术中逆行肾盂造影和肾镜直视通道观察证实,"三点一线和两段穿刺法"超声引导下目标肾盏穿刺安全有效。
李文成石瑛侯腾海波杨雄章小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穿刺
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研究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Ⅲ度精索静脉曲张并男性不育患者118例,观察其显微结扎术前后睾丸体积、精子密度、活率、形态、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抑制素B浓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左侧睾丸体积(P<0.05)、精子密度(P<0.01)及活率(P<0.05)均明显提高,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P<0.05),T(P<0.01)及抑制素B(P<0.05)水平明显提高,而睾丸体积及精子形态无显著变化。结论:显微结扎术能改善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精功能。
李璐璐李智海波侯腾杨雄朱朝辉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精液
输尿管镜手术中输尿管完全撕脱伤的处理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输尿管镜手术中发生输尿管两端完全撕脱伤的原因及治疗方式,并探讨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接诊的输尿管镜手术中发生输尿管两端完全性撕脱伤的3例病例,并对其发生原因、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3例均为男性患者,术中观察到输尿管壁内段存在相对狭窄,进镜过程中受阻,用力推进输尿管镜时阻力消失;随后在退镜操作时均发现存在阻力,输尿管镜无法撤出,用力退镜时发生输尿管撕脱伤。1例术中探查见输尿管两端完全性撕脱,近端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UPJ)下方约1.0cm处,远端位于输尿管膀胱交界处(UVJ)处,行左侧肾脏切除术;1例术中探查见输尿管两端完全性撕脱,近段位于UPJ下方约4.0cm处,远端位于UVJ处,行Boari膀胱瓣术;1例术中行输尿管镜探查见输尿管远端于UVJ处离断,改行左侧经皮肾镜手术探查见近段输尿管于UPJ下方约2.0cm处离断,遂行左肾造瘘术,术后1周行回肠代输尿管手术。3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3~6个月。结论:输尿管壁内段相对狭窄是发生输尿管两端完全性撕脱伤的高危因素,操作不当是发生输尿管两端完全性撕脱伤的直接原因。损伤发生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理解剖等因素制定适当手术方式。输尿管壁内段相对狭窄存在时,应高度警惕发生输尿管撕脱伤的可能。
李文成陈朝晖汪良谌科侯腾李兵章小平
关键词:输尿管镜手术术中并发症膀胱瓣回肠代输尿管术
小鼠膀胱整标本的制备方法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制备小鼠膀胱整标本的方法.以及整标本技术在尿路上皮形态学中的应用。方法:取C57BL/6小鼠膀胱组织制作整标本.对制作完成的标本进行切片核染色和整标本核染色。用解剖显微镜.表面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整标本膀胱的大体和超微形态.并建立小鼠膀胱上皮的3D成像。结果:小鼠膀胱整标本组织形态良好.膀胱上皮完整.表面平坦.黏膜皱襞全部消失。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逐层扫描可观察到膀胱上皮全层及上皮下间质层。结论:小鼠膀胱整标本的制备简便易行.可弥补连续切片无法达到的组织整体观。可以用于组织形态学的分析研究.对于膀胱上皮发生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侯腾杨雄李璐璐朱朝晖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
35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的急诊处理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分析其病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急诊收治的35名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进行分析与总结,了解造成急性无尿的常见原因及其预后。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上尿路结石梗阻28例,腹盆部包块压迫4例,结核致输尿管狭窄2例,盆腔手术误扎输尿管1例。急诊治疗行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13例,肾穿刺造瘘10例,输尿管镜取石+双J管植入6例,血液透析治疗5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35例患者中,30例患者短期内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2周后仍有氮质血症。结论:结石是导致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最主要的原因,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术应作为首选急诊处理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解除梗阻是肾功能恢复的关键。
杨雄侯腾韩晓敏李兵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无尿急诊处理
膀胱平滑肌瘤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尿频、尿急2个月余,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0天。CT扫描示膀胱后壁有一2.6cm×3.1cm均质肿块突向膀胱内,界限清楚。行开放手术剜除肿瘤。结果: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排尿刺激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平滑肌瘤与子宫肌瘤均为良性肿瘤,女性多发。二者均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和下腹疼痛,不易鉴别。超声是较为敏感的诊断工具,而CT和MRI更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两病治疗均首选手术,预后良好。
杨栋潘峰梁华庚侯腾李兵
关键词:膀胱平滑肌瘤子宫肌瘤
阴茎背根神经阻滞在男性儿童导尿困难中的应用探讨(附20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在尿道外括约肌无法松弛而致导尿困难时应用阴茎背根神经阻滞(DPNB)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导尿困难的男性儿童应用1%利多卡因进行DPNB的经验。导尿过程中患儿的疼痛程度用Oucher量表评估。结果:20例患儿均为尿道外括约肌的无法松弛而致导尿管插入困难者,应用DPNB后,均导尿成功。背根神经阻滞后,患儿在导尿过程中较麻醉前疼痛减少(P<0.05)。平均操作时间8(6~12)min。导尿过程以及导尿后无并发症。结论:虽然DPNB并非男性儿童导尿时的常规操作,但尿道外括约肌紧张所致导尿困难时应用DPNB安全有效。
侯腾杨雄李璐璐韩晓敏
关键词:导尿男性儿童
A型肉毒毒素注射引起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前列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模型大鼠前列腺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后,TUNEL检测前列腺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照组与10U肉毒毒素注射组Bcl-2、Fas及Caspase-3的表达差异。结果:随着注射剂量的加大,大鼠前列腺体积及湿重出现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相比对照组,10U肉毒毒素注射组Bcl-2的表达下调而Fas及Caspase-3的表达上凋。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的缩小前列腺体积,引起前列腺细胞的凋亡。
杨雄杨栋侯腾马彦汪隆旺韩晓敏李兵陈朝晖
关键词:肉毒毒素前列腺增生凋亡
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和大通道建立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本研究中,我们拟介绍"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同时评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这两种通道建立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采用"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PCNL治疗的52例多发性、铸型或鹿角形肾结石病例,按照术中建立的第一通道(主要通道)的大小分为两组,标准通道组(F22)29例,大通道组(F26)23例,两组患者所建立的辅助通道均为F22。比较两组患者第一通道的建立时间、总体手术时间、肾脏出血、总肾功能、通道扩张失败、集合系统穿孔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建立的所有取石通道均采用一步扩张法成功建立标准通道(F22)或大通道(F26),无通道扩张失败者。标准通道组和大通道组平均第一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1.9±0.3)min和(2.5±0.4)min(P〈0.01),总手术时间分别为(45.2±22.6)min和(39.8±23.3)min(P〈0.01),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分别为(0.5±0.8)g/dl和(0.7±0.7)g/dl(P〈0.01),患者术中及术后无需输血治疗。两组患者中无发生集合系统穿孔者。结论:"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均为安全且有效的肾脏取石通道建立方法。在严格经肾盏穹窿沿肾盏颈管走行穿刺的前提下,PCNL手术中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大通道(F26)与建立标准通道(F22)相比肾脏出血略有增多,患者均无需输血。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大通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取石效率更高。
李文成杨雄潘峰汪良王振迪侯腾邢毅飞鞠文李兵章小平曾甫清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大通道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