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力丹

作品数:66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9篇病毒
  • 20篇抗体
  • 13篇禽腺病毒
  • 11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1篇克隆
  • 10篇免疫
  • 10篇传染
  • 9篇毒株
  • 9篇疫苗
  • 9篇试剂
  • 9篇试剂盒
  • 9篇流感
  • 8篇蛋白
  • 8篇基因
  • 8篇传染性
  • 7篇网状内皮组织
  • 7篇网状内皮组织...
  • 7篇网状内皮组织...
  • 6篇荧光

机构

  • 61篇中国兽医药品...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国药集团动物...
  • 1篇上海医药集团...
  • 1篇大连锦绣生物...
  • 1篇武汉科前生物...

作者

  • 65篇侯力丹
  • 41篇刘丹
  • 34篇黄小洁
  • 29篇李俊平
  • 23篇杨承槐
  • 22篇毛娅卿
  • 21篇薛麒
  • 20篇孔冬妮
  • 20篇王嘉
  • 20篇陈晓春
  • 20篇吴华伟
  • 18篇邓永
  • 9篇薛青红
  • 9篇李启红
  • 8篇王乐元
  • 8篇李慧姣
  • 8篇刘文军
  • 5篇李晶
  • 5篇赵鹏
  • 5篇张兵

传媒

  • 16篇中国兽药杂志
  • 4篇中国动物传染...
  • 3篇中国家禽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养殖与饲料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5篇2025
  • 10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2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鸭瘟病毒UL56基因3’端缺失和LORF5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鸭瘟病毒UL56基因3’端缺失和LORF5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UL56基因3’端缺失和LORF5基因缺失的重组鸭瘟病毒毒株,该毒株具有减弱的毒力,对鸭无致病性,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杨承槐毛娅卿刘丹侯力丹黄小洁李俊平李启红王乐元
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UL2-H5株的构建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UL2-H5株的构建及其应用。本发明设计构建了一株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 UL2-H5,该毒株是表达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鸭肠炎病毒,可用于制备制备成活...
杨承槐李俊平侯力丹刘丹毛娅卿李岭李启红李慧姣王乐元
文献传递
犬细小病毒2c亚型毒株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9年
采集一疑似犬细小病毒(CPV)患犬的粪便,用纳米PCR方法对病料进行CPV检测,并应用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病毒在F81细胞中的增殖动态。利用PCR扩增分离病毒的VP2基因,测序结果用DNAMAN软件对获得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并与NCBI上已经公布的犬细小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以及相关蛋白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确定其所分离的病毒株型并推导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纳米PCR检测结果为CPV核酸阳性,病料接种到F81细胞培养后出现明显细胞病变(CPE),血清学鉴定为CPV抗原阳性,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毒株VP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755 bp。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CPV-2c型,并命名为CPV-2c-Guangxi23。
邓永孔冬妮侯力丹毛娅卿王嘉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
FAd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5年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1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opies/μL,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与A群轮状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H10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FAdV-Ⅰ其他血清型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8%~0.90%,批间CV为0.75%~1.1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1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V-1 q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FAdV-1感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孟鸽李阳封莹洁蔡成杰王阳王莹王莹罗娟刘冠慧于晓慧蒋文明蒋文明刘华雷侯力丹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一种检测八种禽传染病病原的引物探针组、芯片、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八种禽传染病病原的引物探针组、芯片、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八种禽传染病病原的引物探针组,包括检测以下八种禽传染病病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引物探针组: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
毛娅卿翟天舒王嘉许冠龙刘丹汪溪孔冬妮邓永侯力丹薛麒
RIG-I敲除293T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B型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人工设计的单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指导Cas9蛋白对目的基因靶位点进行特异性的识别、结合和切割后,通过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末端重组修复机制来完成对基因组的敲除与敲入的编辑技术。RIG-I是机体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胞质中的含5′-三磷酸基团的RNA,并通过与下游信号分子MAVS相互作用,激活IRF3/7和NF-κB,从而启动I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B型流感病毒(IBV)在感染早期能够上调RIG-I的表达水平。为了探索RIG-I是否为B型流感病毒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及其对IB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293T细胞中的RIG-I基因进行了敲除,经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到了一株稳定敲除RIG-I基因的293T(RIG-I-/-293T)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BV或仙台病毒感染后该细胞系中RIG-I不再表达,说明该敲除细胞系构建成功。IBV感染RIG-I-/-293T细胞后,干扰素、炎性因子及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野生型293T细胞相比明显下降,并且在RIG-I-/-293T细胞中检测不到p65和IRF3磷酸化,表明IBV感染早期细胞因子的表达主要依赖于RIG-I信号通路的激活。IBV在野生型及RIG-I-/-293T细胞中的多步生长曲线表明,RIG-I可抑制IBV的复制。以上结果表明,RIG-I敲除的293T细胞系构建成功,RIG-I是IBV激活下游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之一,且对IBV的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为探索IBV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田璐焦鹏涛侯力丹李芸宋正宇刘文军范文辉范文辉
关键词:RIG-I基因敲除B型流感病毒
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UL2‑H5株的构建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UL2‑H5株的构建及其应用。本发明设计构建了一株重组鸭肠炎病毒rDEVΔUL2‑H5,该毒株是表达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鸭肠炎病毒,可用于制备制备成活疫...
杨承槐李俊平侯力丹刘丹毛娅卿李岭李启红李慧姣王乐元
文献传递
Ⅰ群禽腺病毒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近年来Ⅰ群禽腺病毒(FAdV-I)在我国广泛流行并给养禽业造成重大损失,多血清型的流行态势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迄今尚未见可识别FAdV-I的通用型单克隆抗体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同源性分析基础上,确定了12个血清...
侯力丹刘丹陈晓春薛麒邓永孔冬妮杨承槐黄小洁李俊平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一种检测禽呼肠孤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检测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通过分析Sigma‑B蛋白序列信息进行二级结构、亲疏水性、抗原性等分析,选取抗原重组表位,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制备蛋白质...
侯力丹毛娅卿 翟天舒陈晓春 苏佳吴华伟
我国禽用生物制品现状及禽用病毒类生物制品质量情况分析
2024年
对我国禽用生物制品基本现状及2013-2022年禽用病毒类生物制品的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SPF鸡(鸡胚)质量控制、持续开展风险监测方法研究、完善禽用标准物质、推动禽用新型生物制品研制的建议。
吴华伟刘丹王嘉陈晓春黄小洁孔冬妮苏佳侯力丹薛麒邓永翟天舒赵炜白洪旭薛青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