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守章

作品数:27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镇痛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术后
  • 5篇麻醉
  • 5篇芬太尼
  • 4篇术后镇痛
  • 3篇舒芬太尼
  • 3篇自控镇痛
  • 3篇细胞
  • 3篇罗哌卡因
  • 3篇吗啡
  • 3篇靶控
  • 3篇靶控输注
  • 3篇比卡因
  • 3篇PCEA
  • 3篇布比卡因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异丙酚

机构

  • 25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27篇余守章
  • 10篇刘继云
  • 8篇许立新
  • 6篇许学兵
  • 4篇阮祥才
  • 3篇曾彦茹
  • 2篇郑彬
  • 2篇彭吕宪
  • 2篇谢晓青
  • 2篇邬子林
  • 1篇张兴洁
  • 1篇罗禄萍
  • 1篇傅文婷
  • 1篇吴燕云
  • 1篇杨凤泉
  • 1篇涂学云
  • 1篇史誉吾
  • 1篇陈勇
  • 1篇丁宁
  • 1篇胡善鉴

传媒

  • 10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2004中华...
  • 1篇2007年粤...
  • 1篇2009年中...
  • 1篇2009中华...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啡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评价吗啡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培养于RPMI 1640无血清高糖培养基中,接种于10 cm培养皿中,分为3组,每组9皿,每皿2 ml,M组加入1 μg/ml吗啡,P+M组在加入吗啡前1 h加入5 μnol/L 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药物浓度均为终浓度,C组不作药物处理.加入吗啡后24 h时收集细胞,测定P-gp和NF-κB p65-abcb1b DNA复合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M组P-gp和NF-κB p65-abcb1bDNA复合体的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M组比较,P+M组P-gp和NF-κB p65-abcb1b DNA复合体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0.01).结论 吗啡可上调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其机制与NF-κB介导的P-gp基因abcb1b激活有关.
苏健阮祥才余守章许立新
关键词:吗啡内皮血管糖蛋白类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后PCEA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针内针套管法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作为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探讨CSEA后保留导管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者设计并进行了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60例(ASA Ⅰ~Ⅱ级)下腹、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4组双盲对照观察;Ⅰ_B组(n=40):CSEA后PCEA,镇痛液为0.0015%丁丙诺啡十0.015%丁哌卡因;Ⅰ_B组(n=40):CSEA后PCEA,镇痛液为0.01%吗啡+0.015%丁哌卡因;Ⅱ_B(n=40)硬膜外麻醉(EA)后,PCEA液同Ⅰ_B组;Ⅱ_M组(n=40)
余守章刘继云刘睿阮祥才索琨邬子林
关键词:CSEA自控镇痛可行性安全性
高位硬膜外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规范化护理配合。方法高位硬膜外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给予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检查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紧密配合,密切监测患者;术后随访,鼓励患者康复训练并给予正确的生活指导。结果规范化护理配合后,各种操作规范、紧凑,患者配合主动、默契,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满意度较高,疗效较好。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高质量的规范化护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高位硬膜外臭氧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刘焕仪曾祝文曾彦茹余守章郑彬
关键词:臭氧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择期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1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6~48岁。以第6颈椎棘突为刺激线圈的中点进行磁刺激,周期20s。试验Ⅰ:经30s匀速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记录给药即刻至患者出现睁眼或体动反应期间右拇短展肌MEP波幅的基础值、最低值和最后值,及其对应的潜伏期,以及波幅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时程)。试验Ⅱ:试验Ⅰ结束后30min,经大隐静脉依次匀速注射异丙酚2mg/kg和芬太尼5μg/kg,每种药物注射时间为30s。记录给药即刻开始拇短展肌MEP波幅的基础值、最低值和最后值,及其对应的潜伏期,以及时程,记录时间为360s。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试验拇短展肌MEP波幅的最低值和最后值降低(P〈0.01);与试验Ⅰ比较,试验Ⅱ拇短展肌MEP波幅的最后值降低(P〈0.05)。结论与静脉注射异丙酚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拇短展肌MEP的抑制作用更强。
张兴洁余革余守章杨凤泉郑则广陈荣昌
关键词:二异丙酚芬太尼诱发电位
双管式喉罩用于困难性气管插管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 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I-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H2O,CLM组为(25.5±10.5)cm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刘继云许立新余守章
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的效果被引量:54
2007年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nag)+生理盐水0.7ml+ 50%葡萄糖0.3 ml;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mg)+舒芬太尼5μg(0.1 ml)+生理盐水0.6 ml+50%葡萄糖0.3ml。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R+S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T6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且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或0.01);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均为3分(P〉0.05)。R+S组感觉阻滞恢复至L3、首次感觉疼痛和开始PCA镇痛的时间比R组长(P〈0.05或0.01),下肢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上移,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
邬子林韩光炜余守章
关键词:酰胺类舒芬太尼剖宫产术
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3
1998年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外伤或颈椎病对麻醉要求较高,我院近年来治疗5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全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16~68岁,体重45~72kg。各种外伤38例,无明显诱因12例。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为:寰枢椎骨折3例,颈椎_(3~7)骨折伴有间盘突出27例,脱位、颈椎压缩性骨折伴高位截瘫4例,颈椎病16例。常规术前准备,根据病情及诱导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Ⅰ组(21例)慢诱导插管全麻:对颈椎间盘突出伴有椎体骨折、脱位、颈髓压迫较重的。
刘继云余守章
关键词:颈椎外伤颈椎病颈椎前入路麻醉
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全麻病人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观察在相同麻醉深度下,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全麻病人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复合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1%利多卡因组(Ⅱ组)、2%利多卡因组(Ⅲ组),每组15例.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麻醉诱导以25 mg/min异丙酚连续输注至病人神志消失;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50~55,硬膜外以7ml/h泵注维持.记录异丙酚用量、异氟醚呼气末浓度(ETiso)及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结果病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Ⅰ组(1.7±0.4)mg/kg、Ⅱ组(1.2±0.3)mg/kg和Ⅲ组(1.0±0.3)mg/kg,Ⅲ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比Ⅰ组明显减少(P<0.01).ETiso分别为Ⅰ组(0.85±0.10)%,Ⅱ组(0.65±0.06)%,Ⅲ组(0.57±0.12)%,Ⅱ组、Ⅲ组比Ⅰ组和Ⅲ组比Ⅱ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下,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组比2%利多卡因组既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又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陈勇余守章闫焱
关键词:异丙酚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全麻病人麻醉深度目的观
SNAP指数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评价
2004年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SNAP组(S组)BI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设定诱导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4ng·ml^-1和3μg·ml^-1。术中丙泊酚浓度根据SNAP值(55)或BIS值(50)调节.对照组则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SNAP或BIS的改变并记录术毕停药后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组和B组较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S组为4.3±1.2mg·kg^-1·h^-1组为4.4±1.1mg·kg^-1·h^-1组为6.7±1.1mg·kg^-1·h^-1mg·kg^-1·h^-1(P<0.001)。S组和B组恢复期比C组明显缩短其睁眼时间分别为4.3±1.1min、4.5±2.8min和10.2±3.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9.6±1.3min,10.3±1.5min和15.5±1.8min(p<0.001)。三组术中MAP均有下降趋势但C组需升压药处理的病例(60%)多于S组(15%)和B组(20%)(p<0.01)。结论:SNAP指数和BIS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同样可行有效.能够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和稳定的循环功能并缩短全麻后恢复时间.
涂学云余守章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SNAP麻醉深度监测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拔管时间
一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方法——自控靶控镇痛新技术被引量:3
2009年
自控-靶控镇痛(PCA—TCI)是一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方法,该方法是将患者自控镇痛(PCA)和靶控输注技术(TCI)结合起来的创新技术,PCA—TCI能使患者体内镇痛药物迅速达到设定的血药浓度,患者可通过PCA对血药浓度自如调控,最大限度地符合按需法则和给药个体化规律。本文主要介绍这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技术,并对舒芬太尼PCA-TCI静脉镇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余守章
关键词:镇痛靶控输注舒芬太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