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宇晖

作品数:36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新生儿
  • 12篇婴儿
  • 9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8篇气管
  • 7篇心脏
  • 7篇支气管
  • 6篇动脉
  • 6篇支气管镜
  • 6篇气管镜
  • 6篇先天性心脏
  • 6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纤维支气管
  • 6篇纤维支气管镜
  • 5篇心脏病
  • 5篇血管
  • 4篇大血管
  • 4篇手术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机构

  • 26篇广东省人民医...
  • 8篇广东省人民医...
  • 6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36篇余宇晖
  • 24篇何少茹
  • 24篇孙云霞
  • 23篇钟劲
  • 19篇梁穗新
  • 14篇刘玉梅
  • 12篇农绍汉
  • 9篇钟敏泉
  • 5篇张宇昕
  • 5篇庄建
  • 5篇谢衍铭
  • 4篇林晓源
  • 4篇葛平江
  • 4篇孙新
  • 4篇翟琼香
  • 4篇郭予雄
  • 3篇曾小璐
  • 3篇王一飞
  • 3篇陈铁锋
  • 3篇陈炫炜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婴儿大血管转位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防治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婴儿大血管转位术(ASO)后的早期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生后4个月内接受大血管转位(TGA)手术患儿135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接受ASO手术的患儿年龄在1d至4月,胎龄35~41+4周,手术时体重1.8~5.0 kg,手术日龄1~120d。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感染(32.6%)、心律失常(22.2%)、气胸(15.6%)、肺动脉高压危象(14.8%)、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4.1%)、肾功能衰竭(12.6%)、肺出血(9.6%)、膈肌麻痹(9.6%)、乳糜胸(3.7%)等;死亡原因包括严重低心排、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危象、感染、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心律失常、气胸。结论术后应严密监测,尽早发现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纠正残存的心脏解剖异常,以降低病死率。
钟敏泉曾小璐郭予雄钟劲余宇晖王一飞梁穗新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婴儿手术并发症
儿童抽动障碍65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门诊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患儿 6 5例 ,对照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诊断为抽动障碍的 6 5例儿童中 ,以男性为主 ,多见于学龄儿童 ,平均年龄为 8 4岁 ;以眨眼及吸鼻症状多见 ,各占 83%和 6 0 % ,而精神症状 (以多动为主 )则作为伴随症状出现 ;出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前 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 4 2例 ,占 6 4 5 % ,其中链球菌感染指标检查异常者 10例 ,占 35 7% ;本病误诊率极高 ,总误诊率为 5 2 3% (34/ 6 5 ) ;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 ;可不医自愈。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 。
林晓源余宇晖翟琼香张宇昕卢亦云
关键词:抽动障碍儿童误诊率颅脑伴随症状
小婴儿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与季节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NICU住院患儿的院内深部真菌感染(nosocomi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NIFI)的季节分布情况。方法对NICU住院患儿中的符合NIFI诊断标准的小婴儿共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感染日期及标本类型等情况。结果住院患儿NIFI发病率3.31%(68/2 052)。春季发病率4.81%(23/478),夏季发病率3.14%(17/541),秋季发病率1.68%(10/594),冬季发病率4.10%(18/439)。四季间NIF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春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升高(P=0.037),秋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08),春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03),冬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18),余季节间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FI发病率与季节有关,春季发病率高,秋季发病率较低。
钟劲陈炫炜何少茹庄建余宇晖孙云霞梁穗新农绍汉
关键词:真菌婴儿
不同的抗癫药物与血清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了解癫儿童应用抗癫药 (AEDs)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选用不同的AEDs(单药治疗 ) ,将 66例 46岁的癫患儿分成丙戊酸钠治疗组 (治疗组 )和非丙戊酸钠治疗组 (对照组 ) ,从服用AEDs开始至治疗后6个月 ,测定其餐前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 ,治疗后 3个月与治疗后 1个月血清胰岛素水平相比 ,P <0 0 1,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 3个月与治疗后 6个月胰岛素水平相比 ,P <0 0 1,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 ,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可导致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其发生时间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 3个月开始 ,这与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导致体重指数 (BMI)值出现明显改变的情况相吻合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 ,患儿产生胰岛素耐受有关。
林晓源余宇晖翟琼香张宇昕郑有为陈铁锋
关键词:抗惊厥药胰岛素
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237例院际转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院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主动院际转运237例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院前的危重评分、转运路程和需要的时间以及转运途中、住院期间相关资料和患儿的转归。结果237例患儿中,男162例,女75例;转运的中位日龄为6 d,中位体质量2.98 kg;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86.54±9.05)分,>90分136例,70~90分84例,<70分17例;转运距离中位数90 km,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NCIS(87.05±8.19)分,>90分138例,70~90分82例,<70分17例,根据转运时间和路程分组,转运前后危重病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转运前后各急危重症患儿生命体征无明显恶化;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好转及治愈出院222例,放弃治疗或丧失手术时机后死亡15例。结论院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按照原则及转运规章制度,做好双方医院医护人员的沟通,转运设备齐全,转运途中认真观察及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转运是安全有效的。
吴家兴刘玉梅孙云霞钟劲余宇晖郑曼利王一飞邹有群孙新陈亮陈寄梅何少茹
关键词:急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与血清激素水平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患儿服用的不同抗癫痫药 (AEDs) ,将 6 6例癫痫患儿分成丙戊酸钠治疗组和非丙戊酸钠治疗组 ,在丙戊酸钠治疗组中 ,至治疗后 6个月时 ,按所计算的肥胖指标 (BMI)情况 ;又分成肥胖组 (即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 )和非肥胖组 ;同时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3,6个月测定早晨空腹血糖、餐前血清胰岛素 ,以及血清雌二醇、睾酮的水平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 ,以及与非丙戊酸钠组相比 ,血清胰岛素从治疗后 3个月开始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 ;而血糖、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则无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林晓源余宇晖翟琼香郑有为张宇昕陈铁锋
关键词:丙戊酸钠肥胖血清激素癫痫
汉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易感基因筛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汉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易感基因位点多态性与BPD 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筛选出28个可能与 BPD 发生发展有关的候选基因位点;收集2013年4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46例汉族早产儿。其中 BPD 患儿31例(BPD组),非BPD患儿15例(对照组)。2组早产儿均于入院3 d内采血,提取DNA后应用PCR扩增、单碱基延伸及DNA质谱法对28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位点与 BPD 发生的关系。结果 28个基因位点中,14个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 einberg平衡定律(P 〉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列入候选基因。BPD 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位点rs1799724和 Toll样受体-10(TLR-10)基因位点 rs11096955基因型发生变异,TNF-α基因位点 rs1799724 CC明显增多[93.5%(29/31例)]、TT明显减少[0(0/31例)],与对照组[33.3%(5/15例)、20.0%(3/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4,P 〈0.01);TLR-10基因位点 rs11096955 AC明显增多[64.5%(20/31例)]、CC明显减少[12.9%(4/31例)],与对照组[33.3%(5/15例)、46.7%(7/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 =0.043);BPD 组 TNF-α 基因位点 rs1799724中 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93.5%(29/31例)]明显增高,与对照组[46.7%(7/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3,P 〈0.01)。未发现与BPD严重程度有关的基因位点(P 〉0.05)。结论 TNF-α、TLR-10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汉族早产儿BPD发生有关;TNF-α基因位点rs1799724 CC基因型和TLR-10基因位点rs11096955 AC基因型可能是 BPD易感基因型,而携带TNF-α基因位点rs1799724 C等位基因者BPD风险较高。
赵堃农绍汉余宇晖钟劲欧阳维富黄小穗聂志强孙云霞梁穗新何少茹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易感基因婴儿早产汉族
婴儿中重度喉软化症临床转归及中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估伴发畸形的婴儿喉软化症的转归及中长期预后情况,探讨婴儿喉软化症的临床管理规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中一重度喉软化症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伴发畸形组(37例)及不伴发畸形组(19例)。结果56例喉软化患儿纳入研究。伴发畸形组呼吸症状消失月龄[(10.00±3.56)个月]大于不伴发畸形组[(7.89±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畸形组患儿在确诊后3、6及12个月时的体重百分位明显低于不伴发畸形组(P〈0.05)。而确诊后24个月两组患儿的体重百分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发畸形组共有5例患儿接受声门上成形术,其中1例最终需行气管切开术;不伴发畸形组共有3例患儿接受声门上成形术。结论中一重度喉软化患儿呼吸症状及体格发育落后均可随月龄增长而逐渐改善,目前没有证据提示伴发畸形的此类患儿需要更积极的声门上成形术。
梁穗新何少茹桂娟孙云霞钟劲余宇晖王一飞
关键词:并发畸形
婴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住院患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NIPFI)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中符合院内深部真菌感染(NIFI)诊断标准的婴儿[日龄(77±61)d]共68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感染前诊疗经过、标本类型等,并对NIPFI及其他NIFI患儿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患儿NIFI发病率为3.31%(68/2 052例),其中NIPFI发生率为1.36%(28/2 052例)。NIPFI患儿总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50 d;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94.6%,感染真菌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6.4%,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占64.3%;78.6%的患儿接受了心脏手术;机械通气率为82.1%;中心静脉置管为67.9%;留置胃管率为96.4%;激素使用者占78.6%。NIPFI患儿机械通气率较其他NIFI患儿高(χ2=7.32,P=0.010);余因素在2组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与NIPFI有显著相关性(OR=0.229,95%CI0.072~0.725,P=0.012)。结论在NIFI的各种危险因素中,机械通气是NIPFI的危险因素。
梁穗新陈炫炜何少茹刘玉梅余宇晖孙云霞
关键词:真菌婴儿
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18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患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