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iNKT细胞与γδT细胞比例及数量的变化与意义
-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iNKT细胞和γδ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年龄匹配健康对照人群(HC组)各11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细胞和γδT细胞百分比和数量,并对结果进行统...
- 任玥黎贞何丹谢旭芳
- 关键词:帕金森病INKT细胞ΓΔT细胞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的小胶质细胞分离纯化方法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率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方法以McCarthy等经典的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培养方法为基础,并进行改进,使用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帮助小胶质细胞从混合培养的胶质细胞分离下来,用OX42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获得了高纯度的小胶质细胞。结论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分离小胶质细胞与经典的振摇分离法所获得的纯度相当,但提高了细胞的分离效率。
- 项正兵吴晓牧丁伟荣张昆南柳喆何丹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研究
- 吴晓牧王卫真谢旭芳熊英琼陈元仲丁伟荣何丹易敬林杨志刚柳吉吉胡国柱
- (1)任务来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研究”是江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申请时间为2006年1月。批准时间为2007年11月,批准经费1.2万元。研究正式开始于2006年1月。全部实验工作于2008年2月完...
- 关键词: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 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T总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及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患者淋巴细胞CD3、CD19、CD25阳性表达率。结果: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CD...
- 柳喆邓国花熊英琼吴晓牧陈波丁伟荣何丹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
- 文献传递
- 抗TNF-α和IL-1βIgY抗体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机理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分正常对照组(C组,17只)、模型组(M组,27只)、0.1%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组(Z1组,21只)、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Z2组,21只);应用卵清白蛋白建立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分别在治疗后2、4、8 h进行鼻灌洗和支气管肺灌洗,收集鼻灌洗液(NLF)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鼻黏膜和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其炎症因子原位表达情况。结果:M组鼻黏膜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改变,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和支气管平滑肌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Z1组和Z2组炎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NLF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在Z1和Z2组显著少于M组(P<0.05)。Z1组鼻黏膜IL-1β和肺组织IL-1β和TNF-α从2 h开始,而IL-5和IL-33从4 h开始表达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抗TNF-α和IL-1βIgY滴鼻治疗显著减轻了豚鼠过敏性鼻炎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病理反应,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 朱喜玲胡微煦吴梨华文珠何丹吴晓牧胡国柱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卵白蛋白
- 山药多糖对神经细胞毒性及抗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作用。方法: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凋亡诱导组、山药多糖0.025g/L组、山药多糖0.05g/L组、山药多糖0.1g/L组、山药多糖0.25g/L组。采用"Neurobasal+B27"体外神经细胞无血清培养,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细胞,MTT测定药物毒性,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及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山药多糖在2.0g/L之内预处理神经细胞对其无毒性作用,山药多糖在0.05g/L~0.1g/L范围显著地改善缺氧对神经细胞生长的抑制,0.025g/L~0.25g/L范围内显著地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结论:山药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抗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早期凋亡作用。
- 向勤胡微煦蒲明文珠何丹朱喜玲胡国柱
- 关键词:山药多糖神经细胞毒性凋亡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 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 换液1 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 易敬林杨海军丁伟荣柳喆吴晓牧杨志刚陈波何丹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CD133和KDR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TIA、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EPCs数量呈降低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轻度和中度狭窄相比有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Cs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急性缺血可能会增加EPCs的动员。
- 屈新辉王卫真蒋婷何丹谢旭芳吴晓牧张昆南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TIA颈动脉粥样硬化
- 川芎嗪对长春新碱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干预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LH)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的促进及干预长春新碱(VCR)诱导的凋亡作用。方法:①LH(5、10、20、40μg/mL)及VCR(2.5、5、10、15μg/mL)分别与BMSCs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②不同浓度LH与BMSCs培养1h后再加入5μg/mL VCR继续培养14d,测定细胞增殖;③BMSCs培养14d后再加入不同浓度VCR继续培养24h,应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ACS)方法测定细胞凋亡。④不同浓度LH与BMSCs培养14d后再加入5μg/mL VCR继续培养24h测定细胞凋亡。结果:①随LH的浓度增加BMSCs增殖率升高,其中20μg/mL和40μg/mL两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VCR组随浓度增加BMSCs增殖率下降,10μg/mL和15μg/mL两组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BMSsC与LH孵育1h后再加入5μg/mL VCR,培养14d后10μg/mL、20μg/mL、40μg/mLLH三组OD值与单用5μg/mLVC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BMSCs培养14d再加VCR继续培养24h后FACS测定5μg/mL、10μg/mL、15μg/mL VCR三组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LH与BMSCs培养14d再加入5μg/mL VCR继续培养24h后,FACS测定20μg/mL和40μg/mL LH两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凋亡诱导组(P<0.05);Hoechst33342检测,则10μg/mL、20μg/mL、40μg/mL LH3组凋亡率依次为(30.67±8.02)%、(20.33±4.16)%、(19.0±4.58)%,显著低于VCR5μg/mL凋亡诱导组(47.0±6.00)%(P<0.05)。结论:川芎嗪可促进BMSCs增殖,干预长春新碱对BMSCs生长的抑制;川芎嗪能干预长春新碱诱导的BMSCs凋亡。
- 文珠胡国柱何丹俞火戎吉平
- 关键词:川芎嗪长春新碱骨髓基质细胞凋亡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 吴晓牧屈新辉吴凌峰杨海玉熊英琼任玥张洪连周超柴文何丹
- 项目所属:神经内科疾病及干细胞治疗领域。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探索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科技内容:1.利用动物模型(脑缺血、酒精性痴呆)探索BMSCs的最佳移植途径、移植时间及作用机制,2....
- 关键词:
-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