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丹

作品数:4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9篇MRI
  • 8篇血管
  • 7篇造影
  • 5篇血管造影
  • 5篇影像
  • 5篇CT
  • 4篇动脉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多平面
  • 4篇多平面成像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机构

  • 48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薄板厂医...
  • 1篇金泽大学

作者

  • 48篇何丹
  • 13篇宋士群
  • 10篇孙英
  • 7篇李道伟
  • 7篇高森
  • 6篇马强
  • 5篇董齐
  • 5篇孙玲玲
  • 5篇王志荃
  • 4篇陈向红
  • 4篇王琨华
  • 3篇李利利
  • 3篇龙猛
  • 3篇刘娜
  • 2篇丛林
  • 2篇刘娜
  • 2篇张国洋
  • 2篇王洁心
  • 2篇于宏
  • 2篇倪海滨

传媒

  • 9篇医用放射技术...
  • 7篇中国CT和M...
  • 5篇辽宁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9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核磁共振SPGR序列研究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MRISPGR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RI-TOF序列扫描1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干段,并作多平面重建,评判所见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结果124例中30例神经与血管无关系,94例为有关系组,有症状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与神经夹角(74.5,%73/98)>450,无症状组(30.1%25/83)结论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评估非常有价值。
宋士群何丹刘峥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发育不良合并 颈椎横突孔畸形一例
王琨华何丹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颌面部骨折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传输至CT工作站行多重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 轴位像提供外伤的基本信息,螺旋CT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提高了颌面部骨折的检出率.多重面重建从任意平面任意角度更好地显示骨折及周围情况,特别是对复杂骨折显示具有明显优势.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图像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脱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6例患者术后复查三维CT,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联合应用螺旋CT的3种后处理重建方法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整形修复术前制定完整的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娜何丹
关键词:颌面部三维重建
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原始数据重建后传至工作站(Vitrea2,Version3.4,Toshiba),应用多平面成像(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并与手术及纤维胃镜(FG)结果比较。结果16层螺旋CTCTVG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胃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孙英何丹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Vitrea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琨华何丹孙玲玲孙英宋士群王志荃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扫描、多平面成像(MPR)及曲面重建(CPR)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71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扫描、多平面成像(MPR)及曲面重建(C...
孙英何丹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梗阻性黄疸
MR胰胆管2D和3D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MR胰胆管2D和3D成像(MRCP)的扫描技术.方法 截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SS-FSE序列,采用统一标准,(1)2D连续薄层扫描序列A为SSFSE序列,...
丛林何丹
关键词:MR胰胆管成像
几种CT检查技术进展与适应证选择
1996年
几种CT检查技术进展与适应证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放射线科(110015)王志荃,何丹,李利利80年代末CT在我省已普及到县区级医院。进入90年代,新一代高、低压滑环式CT机相继引进,为开展CT新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外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就以下几...
王志荃何丹李利利
关键词:CT胸部疾病骨骼肌肉疾病
面肌痉挛核磁共振3D-TOF-MRA成像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术前3D-TOF-MR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总结分析72例面肌痉挛病人术前3D-TOF-MRA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面神经斜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重建,观察血管和面神经近脑干端的关系,判明责任血管,并与术中发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患侧与健侧对照组相比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TOF-MRA对神经接触或压迫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5.7%。结论 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血管的关系,对责任血管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是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术者探查责任血管,避免遗漏,提高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宋士群何丹
关键词:面部痉挛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微血管减压术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诊断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报告了28例典型MCL损伤。其损伤程度分级分别为2、3级。通过分析认为:MRI是诊断MCL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可以发现多种MR征象。其中韧带近端或/和远端连续性中断与韧带形态异常是确定本病的可靠征象。常规冠状位T_1、T_2加权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并存的骨挫伤表现。MRI尚可发现其它并存的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何丹于宏王志荃
关键词:MRI膝关节韧带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