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佰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 PM2.5与心血管疾病
- 2014年
- 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PM2.5引起心血管损害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何勤任佰慧武常芬于雯
- 关键词:PM2心血管
- 海军舰艇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海军舰艇人员人格特征,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215名飞行员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其人格特征。结果 16种人格因素中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得分低于军人常模(t=-4.17,-3.45,-4.71,-3.57;P<0.001和P<0.01),4个次级因素中感情用事与安详型(X3)低于军人常模(t=-5.28;P<0.001),其余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结论海军舰艇人员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为从事职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 任佰慧
-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 蒲元和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吗丁啉、耐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01—2013-05来我院消化门诊就诊90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多吗丁啉及耐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元和胃胶囊,6周后复查胃镜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吗丁啉、耐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吗丁啉及耐信的对照组。
- 刘依凌何勤任佰慧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 心理干预对长期住院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长期住院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干预组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面对、屈服和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更易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t=6.905,P<0.001),采用屈服(t=-6.901,P<0.001)和回避(t=-3.981,P<0.001)的应对方式减少。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长期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巩固和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 任佰慧
-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
- 高压氧治疗中入舱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 2013年
- 高压氧(HBO)治疗是指在高气压环境中吸入氧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其在纠正缺血缺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治疗方法特殊,患者在入舱前和治疗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何让患者接受并认可这项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是我们首要面临的问题。
- 王晨任佰慧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护理对策心理问题高气压环境缺血缺氧心理障碍
- 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护理干预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卒中偏瘫患者自我保健、自我康复的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上半年收治的64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培养,患者主动,护士被动的模式进行护理支持,3个月后对患者自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对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支持与教育,培养自我效能感,使患者自理能力提高,减轻自理缺陷,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加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培养,能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主动训练,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 秦剑剑秦静任佰慧
- 关键词:卒中偏瘫自我效能护理干预
- 疗养院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查房的实施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丰富疗养院护士理论知识,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疗养院门诊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和就诊病人满意度。方法每月一次由科室护士长主持,全科护士参加,内容是由每个科室责任护士针对各诊室病人主要疾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经过为期1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疗养院门诊工作特点的护理查房管理模式。结果全科护士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明显提升,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查房是提高疗养院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 刘霞任佰慧秦静
- 关键词:疗养院门诊护理护理查房健康教育
- 对入职体检人员抽血前后血压测量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抽血前后测量血压对入职健康体检人群血压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500例入职健康体检人员分别在抽血前和抽血后测量血压,比较所得血压均值的变化。结果抽血后测量的血压均值与抽血前测量的血压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血前测量血压可避免因抽血疼痛、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使血压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进一步优化体检流程,提高体检质量。
- 刘霞任佰慧秦静
- 关键词:体检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