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娟莉
- 作品数:3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唐"胡部"乐是产生于初盛唐而盛行于中晚唐五代的一个新乐部,与"胡乐"并非一事。其音乐风格来自西凉乐,是西凉乐部在唐代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中融会发展而产生的;胡部立于乐部时间较晚,其乐器以丝竹为主,有歌有舞,亦有坐部、立部之分。胡部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的盛行对研究唐代文学及词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以上分析,论文从实证角度考察并指出了唐墓室壁画及敦煌石窟壁画中有关胡部乐的伎乐壁画。
- 亓娟莉
- 关键词:乐部乐器词体壁画
- 《乐府杂录》两处错简新考
- 2009年
- 《乐府杂录》是研究唐代乐舞及乐制的重要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参用《乐书》等史料,对前人研究中存疑及待考的两段文字加以考辨,认为《驱傩》条下"御楼"一段文字当属错简文字,其正确位置应在《鼓吹部》;被前校勘者删减而附于书末的"乐具库"一句当是《熊罴部》正文首句。
- 亓娟莉
- 《乐书》所见《律书乐图》辑考
- 2015年
- 《律书乐图》记载了唐鼓吹五部乐等珍贵史料,其作时在玄宗开元时期,大约于北宋后期散佚。本文辑录整理《乐书》所引《律书乐图》佚文并探讨其文献价值。《乐书》所存佚文与《新唐书·仪卫志》极为相近,对解读校勘《仪卫志》有重要意义。
- 亓娟莉
- 关键词:《乐书》
-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琴及琴乐与古代诗歌有一种天然的较其它音乐形式更为紧密的联系,琴曲歌辞乃古琴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最直接的产物。上古至唐代的乐府琴曲歌辞,或咏怀抒志,或低吟哀叹,音韵优美,质朴古雅,记录着...
- 亓娟莉
- 关键词:古代诗歌古琴音乐唐代
- 文献传递
- 赵耶利及其琴学贡献考论被引量:2
- 2018年
- 赵耶利是隋唐时期著名古琴家,琴技高超,论著丰富,为当时琴学代表人物,探讨其生平及琴学理论对研究隋唐古琴音乐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尚未有专门探讨赵耶利生平及琴学成就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赵氏生平、琴学理论及贡献等问题加以考察,以此就教于方家,亦期于隋唐古琴艺术研究有所补益。
- 亓娟莉
- 关键词:琴学考论隋唐时期音乐发展艺术研究
- 《乐府杂录》校勘二则——兼及梨园、教坊分和之沿革
- 2014年
- 在校勘《乐府杂录》"俗乐"及"古乐工"两段文字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唐梨园、教坊的沿革。肯定"梨园新院"与"梨园别教院"为同一音乐机构的观点。"梨园新院"即"梨园别教院"主掌宫廷俗乐,兼习供奉新曲以及法曲乐章,开元前隶属太常寺太乐署,开元二年别置左右教坊,梨园新院主掌之俗乐及乐工"于此旋抽入教坊"。
- 亓娟莉
- 《乐府杂录》研究
- 《乐府杂录》成书于唐末昭宗乾宁(公元894—898)年间,其成书与晚唐士人心态、唐代史传小说的发展、《教坊记》及《羯鼓录》的影响以及段安节本人的音乐修养等有关。《乐府杂录》所谓“乐府”是对唐代音乐机关及其乐舞活动的总称。...
- 亓娟莉
- 文献传递
- 唐人《古今乐纂》《乐纂》辑考——兼及隋代“汉乐坐部”史料的重新解读被引量:2
- 2015年
- 就目前可见资料来看,《御览》等所见《古今乐纂》《乐纂》为唐人所撰,且可能是两部不同的音乐文献。《乐纂》成书略早于或与《通典》同时,就其佚文而言,以载录乐器、乐人为主;《古今乐纂》是一部综合性音乐文献,作者可能为乐府专业人员。
- 亓娟莉
- 《旧唐书·经籍志》音乐文献浅议
- 2016年
-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音乐文献38种,主要见于经部乐类及集部总集类。所著录文献以唐前居多,唐代文献仅占三分之一。其中唐人音乐论著主要为初唐文献。其分类方式承袭《隋书·经籍志》,乐府歌词类作品或因"词多不经"被著录于集部总集类。
- 亓娟莉
- 关键词:《旧唐书·经籍志》音乐著录
- 也谈永明体与音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主张与传统音乐学"五声杂比"为乐的理论及方法非常接近,永明体平仄病犯等理论同乐论中"同声"、"异音"等理论亦相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是永明声律说最直接的来源。
- 亓娟莉
- 关键词:永明体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