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美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刺参Apostichopus jo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别,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刺参(体质量约为200 g)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鱼礁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二者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Na和Mg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Ca、Fe、Cu、Mn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池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苏氨酸外,鱼礁和池塘组刺参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值均小于1,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脂肪酸中仅C16:1和C20:5n3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养殖模式会影响刺参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人工鱼礁区养殖的刺参,其营养价值优于池塘养殖刺参。
-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 关键词:刺参池塘养殖体壁营养成分
- 盐度对杂交东方鲀存活和摄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盐度骤变和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0、5‰、10‰、15‰、20‰、25‰、30‰、35‰、40‰、45‰、50‰、55‰、60‰共13个梯度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表明,盐度从30‰骤变到15‰~50‰时,杂交F1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1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1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约为33.3%,而盐度0、5‰、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均低于1%;盐度5‰~5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20‰~35‰是最佳摄食盐度。盐度渐变时,盐度5‰~50‰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低,约为12%;盐度0~6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盐度20‰、25‰、30‰、35‰和40‰时,杂交F1摄食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30‰时摄食量和摄食率均达到最大。表明,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是广盐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而且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盐度骤变。
- 张福崇万玉美方笑赵海涛
- 关键词: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盐度摄食率
- 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罗非鱼养殖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解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养鱼效果,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试养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 d,比较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以及消化酶活性、水体及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水体和肠道中除梭菌属(Clostridium)外其余潜在致病菌如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含量水平硝化型组均高于异养型组。通过鱼类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对比结果发现异养型生物絮团更有利于罗非鱼幼鱼的养殖。
- 杜欣泽刘文畅谭洪新罗国芝万玉美
- 关键词:罗非鱼微生物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
- 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4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 申淑琦万玉美申亮王颉
- 关键词:海湾扇贝保活存活率失重率
- 海湾扇贝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营养成分和生化特性的变化被引量:16
- 2014年
- 在4℃条件下,采用充氧保湿处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无水保活20 d,测定无水保活过程中海湾扇贝的营养成分、糖原、乳酸含量,以及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TBA)和盐可萃取性蛋白氮(EP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充氧保湿条件下,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粗灰分含量上升,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原含量和EPN值呈下降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TVB-N值呈上升趋势,且在15~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但保活20 d时的TVB-N含量仍低于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2005)中对海产贝类的TVB-N可接受限0.15 mg/g;FFA、TBA值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平缓,变化幅度小,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充氧保湿条件下,低温无水保活20 d的海湾扇贝营养损失和品质风味变化均较小,且保持着良好的鲜活状态。
- 申淑琦万玉美王小瑞王颉
- 关键词:海湾扇贝营养成分生化特性
- 雌核发育、野生及养殖牙鲆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结构特征数据,利用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间38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核发育牙鲆先和野生牙鲆聚成一支,二者再与养殖牙鲆聚到一支。共得到9个主成分,表明三种牙鲆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鲆鱼体纵向和头部性状指标间。雌核发育、野生、养殖牙鲆的判别准确率P1均为90%,其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96.43%、90%、84.38%,综合判别率为90%。研究表明: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三种牙鲆差异分析比较有效。
- 赵海涛范宁宁万玉美孙桂清吴彦徐晨曦
- 关键词:主成分
- 鲤多拷贝基因Apo-14kDa和ApoE的系统学分析和其在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探索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首次从鲤(Cyprinus carpio)中得到2种形式的14 kD载脂蛋白(Apo-14kD)和4种形式的载脂蛋白E(ApoE),分别为Apo-14kDa-a和Apo-14kDa-b(同源性为79%)、ApoE-a1和ApoE-a2(同源性为91%)以及ApoE-b1和ApoE-b2(同源性为90%)。系统学分析表明,Apo-14kDa-a与多数硬骨鱼的Apo-14kDa同源性高于与Apo-14kDa-b的同源性,而Apo-14kDa-b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Apo-14kDa同源性较高,提示二者在鲤科鱼类中的分化时间较早;ApoE-a和ApoE-b的分化时间也应该处于鲤科鱼类分化的早期阶段,随后进一步分化出4个同源基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Apo-14kDa-a基因在肝、头肾中大量表达,肠中微弱表达,其他组织无表达,Apo-14kDa-b基因只在肝表达;ApoE-a1基因和ApoE-a2基因只在肠表达;而ApoE-b1基因和ApoE-b2基因均在脑、皮肤、鳃、肝、精巢、肠、心脏、肌肉、体肾、头肾中表达,但在脾和卵巢发生表达分化。进一步的qRT-PCR检测发现6个基因在不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也有较大不同,且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均存在阶段差异性。另外,qRT-PCR分析证实Apo-14kDa基因和ApoE基因均有可能在鲤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显著不同的作用。
- 崔润滋万玉美孙金生汪金兔徐鹏孙效文
- 关键词:载脂蛋白APOE分子系统学胚胎发育
- Cr(Ⅵ)对大菱鲆幼鱼的急性毒性
- 2022年
- 为了解Cr(Ⅵ)对大菱鲆幼鱼的急性毒性,选用体长(6.00±0.40)cm,体质量(8.19±1.47)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在水温(15.0±2.0)℃条件下,采用静水实验法,进行Cr(Ⅵ)对大菱鲆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r(Ⅵ)胁迫下大菱鲆幼鱼死亡率的概率单位与Cr(Ⅵ)的浓度对数的48 h、72 h和96 h回归方程分别为y=13.167 x-20.76,y=6.2083 x-5.2783和y=6.25 x-4.0067。Cr(Ⅵ)对大菱鲆幼鱼的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90.449、45.248、27.606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76 mg/L。Cr(Ⅵ)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级别为低毒。
- 王鑫赵海涛万玉美孙桂清崔兆进吴彦陈秀玲
- 关键词:半致死浓度
- 投喂模式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优化大菱鲆养殖管理、科学投喂,研究分析了禁食再投喂和循环禁食再投喂两种投喂模式对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禁食再投喂模式下,除肝体比外,循环禁食1 d投喂6 d(NS1F6)和循环禁食2 d投喂5 d(NS2F5)模式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N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完全补偿生长。形态特征中NS2F5组体表增加面积和形态指标与N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NS1F6组大菱鲆幼鱼肝体比为(4.44±0.74)%,显著高于NS0组(P<0.05)。禁食再投喂模式下,禁食3 d投喂32 d(RS3F32)模式生长指标与对照组(R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禁食9 d投喂26 d(RS9F26)模式的生长指标除肝体比外,均高于RS0组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肝体比为(3.41±0.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完全补偿生长。形态学指标中RS9F26组体表增加面积和形体指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
- 赵海涛胡智鑫万玉美孙桂清吴彦郭敏莉邓鹏春
- 关键词:禁食再投喂
- 铜离子对大菱鲆幼鱼的急性毒性
- 2021年
- 在水温(15±2)℃条件下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胁迫对体重(8.19±1.47)g,体长(6.0±0.4)cm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水中Cu^(2+)浓度的升高,大菱鲆幼鱼表现出更多显著的急躁狂游、抬头频繁、跳跃、鳃盖起伏剧烈和分泌黏液等应激行为,随胁迫时间增加,大菱鲆幼鱼的死亡率显著升高。Cu^(2+)对大菱鲆幼鱼的48 h、72 h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926、1.733和1.221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1221 mg/L。暴露时间为48 h、72 h和96 h回归方程分别为y=2.065 x+4.0371,y=4.0953 x+4.0223和y=8.7459 x+4.243。Cu^(2+)对大菱鲆幼鱼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 师皓晨万玉美孙桂清赵海涛崔兆进吴彦陈秀玲
- 关键词:大菱鲆急性毒性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