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为滔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分裂症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网络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低T3综合征
  • 1篇典型抗精神病...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动蛋白
  • 1篇心动过缓
  • 1篇休克
  • 1篇学生网络
  • 1篇药物
  • 1篇抑郁性
  • 1篇抑郁症

机构

  • 8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万为滔
  • 4篇胡一文
  • 4篇高玉军
  • 2篇严燕国
  • 1篇郑金瓯
  • 1篇王高华
  • 1篇周铭
  • 1篇肖菊荣
  • 1篇郑一瑾
  • 1篇余意
  • 1篇张瑞岭
  • 1篇黄楠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处方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影响现代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发作时间模型.方法 对46例住院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每次MECT治疗时的体重,全程治疗时间、通电量、麻醉量、抽搐发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编码.结果 抽搐发作时间在不同性别、诊断及操作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与年龄、电量及麻醉量呈弱的负相关,与治疗总次数、全程治疗时间呈弱的正相关,与体重无关,且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对抽搐发作时间影响最大.结论 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是影响抽搐发作时间两个重要相关因素,治疗中选定合适的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抽搐发作时间.
胡一文王高华万为滔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双相情感障碍与重度抑郁症患者长期服用锂剂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老年双相情感障碍(BD)与重度抑郁(MDD)患者长期服用锂剂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115例55岁及以上有BD或MDD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服用锂治疗组与未服用锂治疗组。评估锂对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临床可感知严重程度以及过去一年因精神病住院次数等影响,控制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药物使用等资料后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别比较患者的疗效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结果 115例老年BD或MDD患者中,有18例(15.65%)服用锂治疗,97例(84.35%)未服用锂治疗。服用锂治疗组和未服用锂治疗组之间疾病诊断结果、发病年龄、病程、抗抑郁药物使用史、CES-D评分、CGI-S评分、过去一年精神科住院次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服用锂可显著降低患者的CGI-S评分(P<0.05),但对患者IADL和MMSE评分影响没有显著性(P>0.05),对患者的耐受性指标的影响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服用锂剂对老年BD或MDD患者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相对较好。
万为滔汪六六张欣程淑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临床疗效耐受性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及易患因素的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析与探讨糖尿病相关的易患因素。方法:130例笔者所在医院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糖尿病诊断符合我国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体重指数、婚姻、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高血脂、高血压病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患糖尿病人数20例,占15.4%,糖尿病与糖尿病家庭史、高血压病、体重指数、年龄、高血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病程明显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病是其患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高玉军黄春艳万为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患病率易患因素
1例抑郁性木僵状态伴窦性心动过缓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当今社会,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分科也日益细化,但每个科室只会注意本科室的问题,缺乏综合考虑,本例患者因过度饥饿导致机体自我保护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症状,同时出现低T3综合征,之间相互影响,患者看来好像各系统均存在较严重的疾病,并在专科及专业医院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而经营养支持、内科保守治疗及精神科专业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故在医疗工作中,应注重整体,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万为滔高玉军胡一文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低T3综合征
某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74%,男性(χ2=57.90,P<0.01)、二年级(χ2=56.92,P<0.01)、成绩差(χ2=77.30,P<0.01)、来自大城市(χ2=102.12,P<0.01)、独生子女(χ2=44.95,P<0.01)及家庭经济条件好(χ2=53.37,P<0.01)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级(OR:1.740,95%CI:1.018~2.975)、成绩(OR=1.918,95%CI:1.196~3.078)和家庭来源(OR=0.403,95%CI:0.179~0.908)对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影响的变量(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对重点人群应进行网络监督,预防成瘾行为发生。
周铭胡一文郑一瑾万为滔高玉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2年纳入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其中对照组采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记忆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临床记忆量表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明显改善精神症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万为滔严燕国李啸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
右侧颞叶癫痫患者默认网络同质性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右侧颞叶癫痫(rTLE)患者默认网络(DMN)同质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3例rTLE患者(研究组)和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采用网络同质性(NH)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右侧颞下回(ITG)和左侧颞中叶(MTG)NH值降低,而双侧楔前叶(PCu)和右侧顶下叶(IPL)NH值升高;研究组执行功能反应时间(R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差异脑区的NH值与执行功能RT、病程、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rTLE执行功能异常可能与DMN同质性异常有关。
高玉军苏国畔李啸万为滔严燕国肖菊荣汪六六张欣郑金瓯
关键词:颞叶癫痫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
酒精依赖大鼠不同脑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长期酒精暴露对大鼠不同脑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慢性酒精暴露1月组(E1组)和2月组(E2组),各饮酒组均设对照组(C1组、C2组),每组大鼠6只。参照文献制作实验动物模型,给慢性酒精暴露组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为6%)的水溶液,对照组大鼠正常饮自来水。撤除酒精后6 h进行戒断症状评分,并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CA1区cofil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饮酒组大鼠撤除酒精后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在前额皮质区,E1组大鼠cofilin表达水平较C1组显著升高(P<0.05),E2组大鼠cofilin表达水平较C2组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海马CA1区,E1组cofilin表达水平较C1组显著升高(P<0.05),E2组cofilin表达水平较C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酒精暴露可导致大鼠前额皮质及海马CA1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
余意黄楠张瑞岭万为滔胡一文
关键词:酒精依赖突触可塑性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