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三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关于民办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从对课余体育的认识出发,结合民办高校课余体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民办高校体育应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丁小燕章茹王刚
-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
- 我国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3年
-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研究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分析我国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推动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 丁小燕洪平
-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
- 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与促进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为促进农村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与养成良好运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生1448名,利用问卷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体育锻炼现状上,有30.11%的老师布置家庭体育作业、28.76%的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96.98%的屏幕时间≥2h、15.86%的每周体育锻炼≥3次、9.21%的每次锻炼时间≥60min、41.67%的运动强度达中等以上,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程序与卫生上,有36.83%的运动前热身、14.38%的运动中监测心率、40.73%的运动后放松、85.08%的饭后不立即运动、82.66%的运动中注意补水、71.24%的运动后不立即坐卧休息、77.02%的注意运动后保暖;体育锻炼动机上,有65.93%的为了增强体质、39.05%的喜欢运动、38.64%的瘦身塑形、45.23%的缓解压力、49.53%的增强抵抗力、20.09%的学校要求、11.09%的家长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与卫生状况堪忧,需特别关注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与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居家体育锻炼的卫生习惯。
- 丁小燕洪平洪平
- 关键词:农村人口
- 奥林匹克精神对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启示
- 2010年
-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文化对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启示进行了研究。奥林匹克精神在以下方面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启示意义:以人为本,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公平、平等的竞争精神;和谐理念,建立更美好的世界。提出了高校在启示后应采取的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弘扬奥林匹克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引进来"。
- 丁小燕吕艳玲
-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和谐校园
- 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被引量:28
- 2008年
- 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从人本主义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现代体育教学应注重人本主义的应用,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1)心理特点——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2)思想特点——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关注民主和世界和平;(3)行为特点——平等意识强,追求个性张扬,接受习惯"视觉化"。提出了高校老师的应对策略:(1)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扮演新的体育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平等观念",建立新的师生关系;(2)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拓宽知识视野——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多元需求,调整个人知识结构,拓展"多元"知识视野;(3)以学生的"行为特点为本"注重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培养。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洪平章茹丁小燕
-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人本主义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特点
- 3-6岁儿童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南京市部分幼儿园个案的研究
- 调查南京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身体活动现状,分析幼儿年龄、生长发育特点、日常身体活动量,均衡幼儿膳食营养,探讨影响3-6周岁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幼儿园五所,380名3-6周岁幼儿,其中小班100人,...
- 丁小燕张蕴琨徐凯
- 关键词:膳食营养身体活动
- 江苏省农村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素养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农村地区20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427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农村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素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显示,江苏省农村地区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素养之间存在关联,提示在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的同时,要关注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不足的学生。
- 丁小燕洪平马喆
- 关键词:体育锻炼初中生农村
- 江苏省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况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影响因素,为南京市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15所4223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有49.37%的南京市中小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2085名经常锻炼的学生中有69.37%认为父母锻炼和13.59%的认为体育课经常被占用是影响其锻炼的客观因素。有46.19%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是由于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且小学、高中多于初中(P<0.05);有31.09%的学生是由于不喜欢体育教师授课方式,且小学多于初中、高中(P<0.05);有23.21%的学生是由于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且男生多于女生,小学、初中高于高中;有14.49%的学生是由于家长不支持,小学多于初中、高中(P<0.05);有24.79%的学生是由于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学业没有影响,小学多于初中、高中(P<0.05);有22.19%的学生是由于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小学、初中多于高中(P<0.05);有8.67%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初中多于小学和高中(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父母锻炼、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家长不支持、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和其他原因是南京市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素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需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丁小燕洪平
- 关键词: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况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个城市30所学校的7~18岁学生6 847名,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不足,每天能保障1 h活动时间的中小学生不超过17%,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20%的父母支持孩子校外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小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参与比例呈下降趋势,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掌握1项运动技能的学生比例最高(47.46%),到高中阶段仍有8.39%的学生没有掌握1项运动技能,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和家长应相互配合加强中小学生校内和校外的体育锻炼,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章茹丁小燕李海峰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徐州市农村中小学生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 2024年
- 【目的】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在中小学生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作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应受到关注。【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徐州市农村10所中小学校26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农村学校体育场馆器材不能满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需求的报告率分别为18.5%,21.1%。小型运动场报告率最高为61.2%,室外球场为21.3%,标准田径场为17.8%,无体育场馆设施为10.2%,综合体育馆和文体活动室分别为4.5%、2.7%。19.8%中小学生报告每周体育课不足3节,65.2%体育课被占用过,15.4%的上体育课时间不足。34.5%学生认为体育课内容缺乏趣味性,15.4%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老师授课方式。32.3%中小学生报告学校未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体育成绩、体质测试成绩不影响其在校评优,赞同体育成绩纳入中考、高考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3%、70.9%、81.4%、68.7%。【结论】徐州市农村中小学生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堪忧。体育场馆器材匮乏、质量低、类型单一;体育课时不能保障、课程质量低;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重视;缺乏强有力的学校体育激励政策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 牟玉梅洪平丁小燕
-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