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子清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溶血
  • 3篇输血
  • 2篇新生儿
  • 2篇血小板治疗
  • 2篇血型
  • 2篇溶血病
  • 2篇肿瘤
  • 2篇紫癜
  • 2篇难治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恶性
  • 2篇VP-16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新生儿溶血症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机构

  • 1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省临床检...
  • 1篇安徽省医学科...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13篇丁子清
  • 12篇胡兆平
  • 4篇朱新友
  • 4篇陶良军
  • 3篇王红梅
  • 3篇宋海波
  • 2篇陈家萍
  • 2篇朱微波
  • 2篇潘理明
  • 1篇张明华
  • 1篇徐华梅
  • 1篇沈春明
  • 1篇章秋霞
  • 1篇周新华
  • 1篇孙自敏
  • 1篇杨秀珍
  • 1篇李晓红
  • 1篇庄建生
  • 1篇张琼芝
  • 1篇高人焘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遗传
  • 1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及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Rh不合溶血病
1994年
重症新生儿Rh不合溶血病患儿宫内处理如不及时后果严重。最近我们采用孕妇血浆置换及新生婴儿换血治疗抢救一例重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获成功。报告如下:
陆达林杨秀珍欧阳玲张明华周先瑛丁子清胡兆平朱新友陈永萍
关键词:溶血病血浆置换新生儿
VP-16偶联血小板治疗难治型 ITP 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为难治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筛选不配合的供血者血小板,用该血小板载体与 VP-16(足叶乙甙)偶联,并输给5例难治型 ITP 病人。5例治疗均有效,其中4例完全缓解,显示了临床上的治疗价值。
丁子清胡兆平朱新友陈家萍潘理明朱微波宋海波王祖贻
关键词:血小板ITP紫癜
恶性实体瘤与红细胞血型抗原强度变化的研究
1992年
自Van Loghem等1957年报道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以来,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但有关恶性实体瘤患者血型抗原性变弱的报道不多。
胡兆平丁子清胡长路庄建生
关键词:肿瘤红细胞血型抗原
Rh_0(D)阴性个体中产生抗-D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1993年
ABO 血型抗体存在于人体中,但 Rh 抗体几乎都是由于输入 Rh 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胎母间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如果某个体已产生 Rh 抗体,在输入 Rh 血型不合血液或妊娠有 Rh 血型不合的胎儿时,将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中最常见、临床意义最重要的是
胡兆平丁子清陶良军孙爱农查勇王庆泰
关键词:血型阴性抗DD抗原
用载有VP-16的血小板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潘理明丁子清朱微波胡兆平吴竞生孙自敏朱新友徐华梅陈家萍周新华
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是国际公认治疗难题。该研究引进国外方法并加以改进,用载有VP-16的血小板治疗RITP共20例,达到了总有效率64.7%,显效率23.5%的可喜成果。该方法无毒副作用,为RI...
关键词: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
合肥地区献血员中抗丙型肝炎抗体调查
1993年
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当前估计有5~10%的输血者将发生急性NANB。因此用特异性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方法筛选供血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问题倍受重视。文献报道各地献血员检测抗HCV结果悬殊。安徽地区献血员HCV感染率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合肥地区职业献血员342人进行了血清抗HCV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342人均为既往无肝炎病史,一般体检合格,来我院定期献血的职业献血员,其中5例查ALT异常。检测抗HCV试剂(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1191)用ELISA法。
高人焘章秋霞沈春明胡兆平陶良军丁子清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病毒
配组红细胞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结果
1995年
配组红细胞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结果胡兆平,王红梅,陶良军,丁子清检查病人及献血员血清中的意外抗体,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输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在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时.找出血清中抗体特异性,就能有效地防止死胎、流产及新生儿...
胡兆平王红梅陶良军丁子清
关键词: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67例分析被引量:4
1991年
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是指胎儿与母体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种免疫作用所引起的,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水肿以及核黄疸,甚至死亡等危险。我们回顾分析了67例HDN的实验室及部分临床资料,以便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胡兆平丁子清宋海波王红梅张琼芝冷志勤林斌芦蓉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HDN
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对输血后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探讨被引量:1
1989年
血小板表面有已被证实的非特异性抗原,如类似红细胞的ABH抗原,类似白细胞的HLA-A、B位点抗原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8至9个,分属PLA/Zw、PLE、Ko、Bak、Pen等血型系.在临床上,PAIgG大多数为免疫刺激后产生。
丁子清胡兆平王红梅王汝乐周建华刘世友朱新友樊树林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输血
抗-C引起婴儿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被引量:1
1989年
Lawrence提出,温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简称AIHA)自身抗体的特异性分为"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Rh特异性"的观点.从1953年起,随着Weiner报道了抗-e引起AIHA以后。
胡兆平丁子清李晓红
关键词:抗-C婴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