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荫浩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BNP水平对重度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6例重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前、治疗后测定BNP浓度,比较本组不同预后患者的BNP水平,探讨BN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好转组与死亡组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好转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BNP水平与心衰患者近期预后呈现负相关性,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耿海华苏亚民黄荫浩张剑
- 关键词:血浆脑利钠肽心功能不全预后
- 多层螺旋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体积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7例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房颤组(125例)和窦性心律组(对照组,82例),其中房颤组又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80例)和持续性房颤亚组(45例)。采用256排多层螺旋CT测量所有患者的总EAT体积及左心房EAT(LA-EAT)体积,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LAD),测定血磷脂酶A2及血脂指标。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EAT体积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总EAT体积及LA-EAT体积与LAD的相关性。结果窦性心律组、房颤组、阵发性房颤亚组及持续性房颤亚组的总EAT体积分别为(92.2±32.1)、(136.0±46.0)、(134.2±46.3)和(140.1±52.6)cm3,LA-EAT体积分别为(27.1±7.5)、(39.2±19.2)、(35.9±17.0)、(45.1±21.5)cm^3,房颤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亚组的总EAT和LA-EAT体积均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P均<0.01)。持续性房颤亚组的LA-EAT体积大于阵发性房颤亚组(P<0.01),但两组的总EAT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EAT(OR=1.202,95%CI 1.083~1.334,P=0.001)、LA-EAT体积(OR=1.051,95%CI 1.003~1.101,P=0.037)及LAD(OR=1.019,95%CI 1.005~1.032,P=0.006)与房颤发生独立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EAT体积(r=0.466,P<0.01)、LA-EAT体积(r=0.290,P<0.01)与LAD呈正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出的总EAT及LA-EAT体积与房颤发生相关,对预测房颤发生有一定价值。
- 朱艳敏徐海霞陆齐黄荫浩景宏美吴翔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心包填塞抽血回输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心包填塞抽血回输装置,其包括第一引流管(1)、三通(2)、抽血管(3)、注射器(4)和第二引流管(5),所述第一引流管(1)一端连接至穿刺针(9)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三通(2)的第一接口(2‑1),所述抽血...
- 黄荫浩
- 文献传递
-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行RFCA术A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将其分为未复发组(N=56)和复发组(n=20)。分别于RFcA术前、术后d1、d2、d3及6个月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s-cRP、NT-ProBNP、CTnI水平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RFCA术AF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复发组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水平的hs-CRP、NT-ProBNP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AF患者RFCA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RFCA术后AF复发的可能性。
- 黄荫浩于小红徐海霞王政华陈子微
- 关键词:导管消融
-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最优化治疗提供可行性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待治疗后第8周末,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静息心电图改变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均有所改善,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静息心电图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采取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是一种安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心绞痛的程度,促进病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黄荫浩吴翔陆齐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索洛尔辛伐他汀
- 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A(32例)、对照组B(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A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B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联用以上两种药物。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A(65.6%)和对照组B(71.9%),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EF、LVEDV和LVESV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3个指标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A和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对照组B患者的hs-CRP和BNP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A明显(均P<0.05)。且3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应用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蔡丹磊黄荫浩刘东华王霆
-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阿托伐他汀
- 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16例临床诊治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对疑似病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好转出院1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8.8%。3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该病发病突然、转变快,临床诊治需及时准确,早期糖皮质激素和心脏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
- 耿海华苏亚民黄荫浩张剑
- 关键词:心肌炎心肌梗死
- 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假手术组各12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取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行病理分析及分级。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缺血心肌VE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组心肌坏死病理积分较组单纯手术明显降低,手术组和给药组大鼠血清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药组血清CK-MB均较单纯手术组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单纯手术组大鼠血清NO明显低于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高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组VEGF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增加,给药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较单纯手术组增加(P<0.01),高剂量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高于低剂量给药组(P<0.01)。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能够减轻心梗大鼠缺血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增加心肌损伤大鼠心肌VEGF表达,与血清NO的含量有关,且作用与剂量相关。
- 黄荫浩吴翔陆齐耿海华
- 关键词:瓜蒌皮缺血心肌
-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血清IL-18、TNF-α、TGF-β水平变化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复发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采集患者血标本测定IL-18、TNF-α、TGF-β水平,并分析其与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房颤患者总体复发率为21.42%(27/126),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为31.57%(12/38)高于阵发性房颤者的17.04%(1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9,P=0.068>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治疗成功组与复发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BMI及LVEF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复发组LAD显著大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P=0.008<0.05)。复发组术后1、3个月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成功组,复发组术后3个月血清TNF-α、TGF-β水平显著高于成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血清IL-18、TNF-α、TGF-β水平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血清炎症相关因子IL-18、TNF-α和TGF-β水平与术后房颤复发显著相关,检测其炎症因子说对其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黄荫浩于小红徐海霞王政华陈子微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白细胞介素18
- 心外膜脂肪及其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外膜脂肪(EFT)存在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生理状态下,EFT对心脏及血管有保护作用;病理状态下,EFT可导致脂毒性和心脏功能障碍。通过心动超声、多层螺旋CT、心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对EFT进行评估。EFT与AF的发生及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目前认为,EFT通过炎症及氧化应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释放造血干细胞等参与AF的发生。
- 朱艳敏徐海霞陆齐黄荫浩吴翔
-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心房颤动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