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秀铭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地震
  • 5篇地壳
  • 4篇地壳运动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3篇危险性
  • 3篇古地震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质
  • 2篇新构造
  • 2篇新构造运动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岩溶
  • 2篇拗陷
  • 2篇活动性
  • 2篇活动性分析
  • 2篇GIS
  • 1篇地貌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20篇黄秀铭
  • 3篇方仲景
  • 3篇汪良谋
  • 3篇邓志辉
  • 3篇张裕明
  • 2篇徐杰
  • 1篇杨主恩
  • 1篇徐好民
  • 1篇陈国光
  • 1篇王绳祖
  • 1篇周本刚
  • 1篇计凤桔
  • 1篇薄万举
  • 1篇严富华
  • 1篇叶洪
  • 1篇王思敬
  • 1篇郭旭东
  • 1篇王辉
  • 1篇徐杰

传媒

  • 7篇地震地质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庆祝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孕震构造势位(LDLEPS)及其相关的地震地质信息分析
2012年
在全变率(NDR)指标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进一步开发了孕震构造势位(LDLEPS)分析法,以便定量评估地震危险性。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基础上绘制了华北地区LDLEPS图和地震分布图,从图中发现,孕震构造势位与地震空间分布的轮廓、位置、震级大小等是完全匹配的,即LDLEPS图可以用来预测未来震情。为此,在2006年绘制了四川、青海等地LDLEPS图,并据图对该地未来震情进行了试验性预测,后来的结果表明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孕震构造的形成机制:华北幔柱亚热柱活动后期对地壳的热作用与构造再造作用而衍生出孕震的二元结构模型,即下层半塑性流变层与上层脆性层,下层动力因素控制上层孕震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根据LDLEPS图把华北地区划分出甲~己6个孕震构造异常区,其中乙异常区(京西北)地热资源丰富,是深部热物质溢出地表的表现。其地震成因是:下层流变层的流体沿断层面涌入上层,断层复活致震,这是下层动力因素对上层间接作用的结果,其发震机制类似于水库诱发地震。乙异常区仅产生中等震级以下的地震。甲孕震构造异常区(渤海及其边缘带)是下层流变层强劲动力因素直接控制上层孕震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产生中频强震以下的地震。另外对探槽剖面及海相沉积物震积岩的古地震遗迹研究发现,甲区史前曾发生大量古地震事件与古海啸事件。现今该区高势位孕震构造和强震事件是过去事件的延续和重复。同时指出,华北南缘之SN地块在构造地形与震情上存在明显差异。
黄秀铭
关键词:GIS地壳运动地震危险性古地震
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中地壳环境的潜在危机被引量:3
1995年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尺度内地壳运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认为地震是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潜在危机之一:(1)北京地区NE和NW向两组主控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大多属继承性活断层;(2)45a来北京地区地形变具有北升南降和西升东降特点。地形变等值线的区域分布具有突出的上升区、下降区及高梯度区;(3)30a来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超短周期断层活动规律性的监测,以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4)目前北京地区仍处在本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壳强活动期内,推论今后发生较强烈地震的长趋势将依然存在。
郭旭东王思敬薄万举黄秀铭
关键词:地壳运动城市发展
建立地震危险性的动态评估系统
<正>评估地震危险性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静态的;另一种是动态的。 中国过去多次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工作,成绩斐然。由于历史原因与当时科技条件限制,这些评估系统多为静态的。目前包含历史与现代地震的全国震中图,常成为各种手段评估...
黄秀铭
文献传递
地壳运动指标与地震动力学特征
<正>地表构造变形是深部构造变动的产物.新构造运动许多迹象往往是深部孕震体应变的直接反映,本文所述的指标即为其中之一.工作区位于华北平原中北部,即西临太行山,北靠燕山,东接渤海,南与豫鲁平原相连.新生代以来
黄秀铭
文献传递
第四纪地壳垂直运动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第四纪地壳运动降幅统计指标,即均化值H、标准差σ、非对称As及峰态Ku,揭示工作区各亚区不同的地震动力学特征,从而为地震危险性评估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定量的地质标志。
黄秀铭
关键词:地壳运动统计分析地震危险性第四纪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GIS软件,建立中国主要断裂信息系统,数据库约有800条中国断裂资料,可以进行断裂空间分析与断裂查询。
黄秀铭邓志辉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京西北地区蕴震构造及其地震地质特征
现今地表水系分布及其基准面高程,明显反映晚第四纪地壳运动的规律。这种相关性已广泛用于构造地质调查,水文与砂矿的普查和储油构造研究等,并获得很好的成果与经济效益。我们利用这些资料, 并经过地貌形态法和数学的处理,可以获得现...
黄秀铭
关键词:地震地质特征
地震预测的构造物理模型研究
2003年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邓志辉王绳祖黄秀铭周本刚徐好民
关键词:地震预测危险性构造物理发震概率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运用GIS软件,建立中国主要断裂信息系统,数据库约有800条中国断裂资料,可以进行断裂空间分析与断裂查询。
黄秀铭邓志辉
关键词:数据库GIS
文献传递
华北地台北部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与建议
1995年
华北地台北部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与建议叶洪,黄秀铭,陈国光(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1引言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研究前沿之一,也是地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高新科学技术,因此近20年来尤其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世界上已有十余个...
叶洪黄秀铭陈国光
关键词:华北地台大陆科学钻探超深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