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通气
  • 3篇脓毒
  • 2篇心衰
  • 2篇心脏
  • 2篇休克
  • 2篇预后
  • 2篇脓毒症
  • 2篇机械通气
  • 1篇心排血量
  • 1篇心衰竭
  • 1篇心跳
  • 1篇心跳呼吸停止
  • 1篇心脏按压
  • 1篇心脏功能
  • 1篇胸外
  • 1篇胸外心脏
  • 1篇胸外心脏按压
  • 1篇血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11篇黄杰
  • 8篇黎英
  • 6篇陈荍
  • 4篇林启良
  • 4篇李莹
  • 3篇刘军
  • 1篇任光阳
  • 1篇樊霞
  • 1篇陈雯敏
  • 1篇周耀辉
  • 1篇陈莜
  • 1篇郭莉

传媒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阻肺伴严重呼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研究有创通气治疗的时机选择对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科时间段为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共9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此次收治的96例患者,依照通气时间均分组,>6h为对照组,<6h为观察组。后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前后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情况,对比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aCO2分别为(50.23±4.98)、(82.31±7.93),PaCO2/Fi O2分别为(96.28±7.23)、(80.37±8.07),血氧分压分别为(90.55±7.22)、(78.29±8.2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生命体征指标中,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舒张压等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给予伴严重呼吸衰竭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在急救和治疗中效果理想,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宝贵时机,延长生存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
黎英范绍辉黄杰苏志勇
关键词: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生存期
PICCO对重症感染患者心脏功能监测作用及其对预后预测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对重症感染患者心脏功能监测作用及其对预后预测性,旨在为临床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监测提供可靠指标。方法:收集ICU病房共46例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出存活组(n=28)和死亡组(n=18)。比较两组患者PICCO心功能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及传统指标水平,分析心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和传统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PICCO心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及感染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心排指数(CI)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心功能指数(CF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高于死亡组,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和GEDI、CFI均呈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和CI呈负相关(P<0.05),PLT和CI呈正相关(P<0.05),PLT和GEDI、SVRI、CFI均呈负相关(P<0.05),CRP和SVRI、CFI均呈正相关(P<0.05),PCT和GEDI、CFI均呈正相关(P<0.05)。GEDI、CI、APACHEⅡ评分、PCT水平对患者预后评估均有价值(P<0.05),GEDI、CI、APACHEⅡ评分和PCT对重症感染预后预测性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3%、90%、86%和86%、85%、85%、72%。结论:PICCO可有效监测重症感染患者心脏功能状态,且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陈荍黄杰黎英张丹红刘军苏志勇李莹
关键词:重症感染PICCO心脏功能预后
PICCO监测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咏搏轮廓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上脓毒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探究,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方法:将我院收治重症监护室的4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
陈荍黄杰黎英刘军李莹苏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标动态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ICU病房治疗的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集束化治疗及PICCO监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O指标1周内的动态变化,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PICCO监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经治疗后,26例存活,26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周内传统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PICCO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存活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随时间进展呈下降趋势,死亡组无显著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循环阻力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EVLWI、PVPI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其中CI、EVLWI、PVPI与预后关系密切。
陈荍黄杰黎英刘军苏志勇李莹
关键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感染性休克预后血流动力学
HP联合CVVH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VVH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HP联合CVVH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为11.54%、28 d死亡率为23.08%,均低于对照组的34.62%、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3.65±0.95)d、呼吸机使用时间(4.81±2.36)d、ICU治疗时间(12.06±3.59)d均短于对照组的(4.96±1.26)、(7.03±2.59)、(16.86±4.7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HP联合CVVH治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降低了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
黎英黄杰林华权
关键词: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脓毒性休克
血清胱抑素C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urea)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s...
林启良黄杰黎英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胱抑素早期诊断价值
文献传递
ICU62例心跳呼吸停止抢救对策探讨
2015年
对62例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实施准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电击除颤,正确使用复苏药物,加强心脑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复苏成功16例,成功率25.80%,有效13例,占20.97%,总有效29例,占46.77%,无效(死亡)33例,占53.23%。准确的抢救配合和及时的护理干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心肺复苏(CPR)愈早,成功率越高。心室颤动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心室静止,及早电击除颤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荍黄杰黎英郭莉李莹
关键词:心跳呼吸停止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甲亢性肌病误诊为心衰导致甲亢危象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5岁,发现'甲亢'病史3mo,未规则治疗.于2003年8月14日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曾在当地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而于2003年8月24日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h后以'呼吸困难查因'收入我院的内科.体格检查:血压180/140mmHg,心率130次/min,呼吸32次/min,体温36.5℃,神志清,半坐卧位,口唇轻度发绀,甲状腺Ⅱ~Ⅲ肿大,弥漫性,未扪及结节,可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黄杰林启良陈莜周耀辉
关键词:甲亢性肌病心衰甲亢危象
微泵法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使用微量泵静脉持续应用垂体后叶素在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中的疗效。方法 60例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随机分为微泵组与皮下注射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行积极病因治疗。微泵组在积极病因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尿量的情况,通过微量泵给予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组则给予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监测患者尿量、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微泵组患者尿量、血清钠、血浆渗透压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与皮下注射组比较均有明显好转。结论使用微泵持续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有效改善中枢性尿崩症症状。
林启良黎英陈荍黄杰
关键词:尿崩症垂体后叶素微量泵
早期应用BiPAP辅助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治疗重度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86例重度急性左心衰(Killip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常规治疗组则给予面罩高浓度吸氧。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心率、血压等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心率、血压、肺部啰音及动脉血气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其中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3.02%;常规治疗组死亡2例,总有效率76.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予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应用BiPAP辅助治疗安全有效,能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林启良陈荍陈雯敏黄杰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