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芳

作品数:4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血压
  • 25篇高血压
  • 17篇老年
  • 12篇老年高血压
  • 12篇高血压患者
  • 10篇胰岛
  • 10篇胰岛素
  • 8篇胰岛素抵抗
  • 8篇老年高血压患...
  • 8篇高血压病
  • 7篇动脉
  • 7篇动态血压
  • 5篇代谢
  • 5篇原发性
  • 5篇左室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压昼夜
  • 4篇血压昼夜节律
  • 4篇血脂
  • 4篇糖尿

机构

  • 40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作者

  • 40篇黄慧芳
  • 18篇黄惠玲
  • 15篇谢建洪
  • 11篇孙东升
  • 10篇张丽
  • 6篇陈明
  • 4篇黄小芳
  • 3篇劳迪波
  • 3篇张继业
  • 2篇朱霞
  • 2篇章芸
  • 1篇吴娟娟
  • 1篇袁晓虹
  • 1篇朱建华
  • 1篇桑国卫
  • 1篇袁航
  • 1篇张健
  • 1篇徐绍彦
  • 1篇金凡
  • 1篇万海燕

传媒

  • 17篇浙江医学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三届国际骨...
  • 1篇2008年浙...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二磷酸果糖诱发痛风4例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1,6-二磷酸果糖(FDP)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中间产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改善和器官保护,一般认为仅有注射部位疼痛等副作用。我们在使用中发现诱发痛风4例,现报告如下。
陈明黄慧芳
关键词:痛风二磷酸果糖EDP
脂质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4
1998年
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85例病员分成班块组(CP)与无斑块组(NCP),比较两组血脂值。并作颈动脉斑块指数(PLI)与血脂值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P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脂蛋白(a)[LP(a)]值均高于NCP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低于NCP组。其中两组间TG、HDL有显著性差异,LP(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I与TG、LP(a)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提示LP(a)、TG升高,HDL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及发展有关。LP(a)、TG、HDL水平可预告CAS的发生及程度,维持正常水平的血脂对防治CAS乃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十分重要。
黄慧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紊乱影响因素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和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20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和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治以阿司匹林,每次100mg,1次/d,餐后口服;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1次/d,晚餐后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怕凉、酸胀、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温降低等症状积分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评价动脉顺应性,治疗后踝肱指数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和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可用于防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孙东升黄惠玲谢建洪黄慧芳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疗效观察
动态血压负荷在评价高血压病并左心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负荷 (BPL)对预测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比较不同期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 2 4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分析其 2 4h、白昼、夜间的血压负荷值、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 高血压组 (EH)的BP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Ⅰ期EH组BPL值夜间较白昼降低 (P <0 0 1) ,LV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而左室舒张功能却已有下降 ;Ⅱ期EH组与Ⅲ期EH组昼夜负荷值接近 ,与对照组比较LVMI明显增高 (均P <0 0 1) ,左室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可早于左室肥厚的发生。
黄小芳黄慧芳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负荷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1994年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4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提示,EPFV减低,APFV增高;T及EDT延长,E/A比值减低,A/E比值增高.其中20例伴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者,上述改变更为显著.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和随访病情有重要意义.
韩建一徐佩莲杨鲁辉戴慧华潘亦农张健黄慧芳张继业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观察39名正常血压者和8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BPDR)<10%]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检出率(36.7%)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10.3%);高血压昼夜节律减退者及倒置者LVMI与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对LVH发生、发展及LVMI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应控制血压,而且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黄惠玲黄慧芳
关键词:高血压昼夜节律左室肥厚
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P)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30例(HP+DM组);3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3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的检测。结果三组比较FBG、FINS、收缩压(SBP)、TG、TC和IAI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SBP、TG、TC均与IAI成明显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与IR密切相关,IR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又参与IR的发生与进展。
黄惠玲谢建洪黄慧芳张丽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糖尿病老年人
高血压病人危险度分层与肾功能损害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早期肾功能改变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危险度进行分层 ,分为低、中、高危者 ,检测三者尿α1-微球蛋白 (α1-MG)、β2 -微球蛋白 (β2-MG)、泰穆 -郝斯福蛋白(Tamm -Horsfallprotein ,THP)、白蛋白 (ALB)及24h尿蛋白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 发现低、中、高危者间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F=0.96、2.41、0.32,P>0.05) ;低危者α1-MG、β2-MG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t=2.03,2.10,P>0.05) ,中危及高危者α1 -MG、β2-MG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1) ;尿ALB及THP从低危者开始即表现出明显差别 (F=2.78及6.79,P<0.05及<0.01)。结论 尿ALB、THP、α1-MG、β2-MG检测有利于发现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改变 ,从而作出早期干预。
劳迪波黄慧芳吴娟娟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度肾功能损害
代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代文 (Diovan,化学成分 :缬沙坦 )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 ,服用代文胶囊80mg,或加服双氢克尿噻片12.5mg/25mg,1次/d ,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时的诊所坐位血压和心率 ,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立位血压、尿蛋白、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结果 单用代文或加用双氢克尿噻后8周 ,坐位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77.78% ,其中显效47.22 % ,血压由服药前 (156.43±10.46/95.76±3.79)mmHg下降为 (134.56±9.15/82.38±6.01)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9.020,18.983 ,P<0.001) ;立位血压由服药前 (154.54±11.06/94.37±4.67)mmHg下降为 (133.75±9.40/81.76±6.00)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6.584,17.169,P<0.001) ,但未见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用药前后心率、尿糖、血肌酐及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 ,尿蛋白有减少。 结论 代文 ,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既安全又有效。
刘忠陈君柱朱建华徐耕黄慧芳徐绍彦钱宝庆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安全性代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0例临床观察
1999年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可分为Ⅰ型和Ⅱ型。通常认为其发病与营养、活动及内分泌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缓慢发展的疾病,临床上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我们自1995年起开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现将40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陈明黄慧芳谢建洪章芸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内分泌改变发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