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宫颈
  • 9篇子宫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7篇妊娠
  • 6篇细胞
  • 6篇宫颈癌
  • 5篇手术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内膜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4篇上皮
  • 4篇腔镜手术
  • 4篇宫腔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机构

  • 35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35篇黄平
  • 21篇陈光元
  • 14篇谢家滨
  • 7篇李日红
  • 6篇金瑛
  • 5篇黄慧
  • 2篇李增玉
  • 2篇陈彩香
  • 2篇敬宗玉
  • 2篇李蓉
  • 2篇涂伟娴
  • 2篇黄彩平
  • 2篇向群
  • 2篇张雪
  • 2篇陈沛林
  • 2篇黄晓芬
  • 1篇梁炎春
  • 1篇刘文毅
  • 1篇陈勍
  • 1篇陈雪兰

传媒

  • 12篇海南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近期与远期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术中予以缝合止血,对照组术中予以双极电凝止血,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并用阴道超声探测窦卵泡数(F0)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SH、LH及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FSH、LH、E2分别为(7.22±2.26)U/L、(5.89±2.14)U/L、(320.85±38.51)pg/m L,与术前(6.42±1.58)U/L、(5.69±2.12)U/L、(325.75±35.96)pg/m 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E2为(291.88±32.14)pg/m L,较术前(321.56±35.67)pg/m L显著下降,FSH与LH水平分别为(8.99±2.12)U/L、(8.68±2.06)U/L,较术前的(6.32±1.51)U/L、(5.70±2.23)U/L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PSV、F0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0为(4.33±1.24)个,与术前的(6.42±2.13)个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合并卵巢早衰1例,观察组未发现卵巢早衰患者。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中,采用缝合止血和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近期影响相似,但从远期影响来看,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影响更大,建议术中采用缝合止血。
李日红陈光元黄平
关键词: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卵巢功能
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临床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对人工流产后立即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40例人工流产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在术后即刻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疗程为3w,停药1w继续第2疗程。结果1组患者出现盆腔感染者为7例,2组仅有1例,术后6个月内妊娠的患者1组有9例,2组仅有2例。1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者仅为4例,多于月经量着为3例,2组患者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者为14例,多于月经量着仅有2例。结论2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转经时间、再次妊娠率均好于1组患者。
黄慧黄平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片人工流产短效避孕药
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植入术治疗近端输卵管不孕53例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行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治疗近端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门诊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间质部或峡部阻塞的53例不孕患者,术中均经宫腹腔镜检查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或峡部阻塞,且经宫腔镜下Cook导丝输卵管介入疏通失败者为患者实施宫腹腔镜下宫角输卵管植入术。结果 53例患者中共实施宫角植入术65条,术后一个月行宫腔镜检查并输卵管通畅度检查,植入后的输卵管通畅率达100%,随访1年内32例正常受孕,1例输卵管妊娠,20例未孕,妊娠率达60.37%,目前足月经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1例。结论宫腹腔镜下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治疗近端输卵管性不孕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光元黄平谢家滨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性不孕
年龄和月经周期对人血清HE4和CA125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年龄和月经周期对人血清糖链多肽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健康女性160例,分为绝经前组114例,绝经后组46例,绝经前组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61例和>35岁组53例,比较绝经前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血清CA125、HE4水平,并比较≤35岁组、>35岁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和绝经后组血清CA125、HE4水平。结果绝经前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体期与卵泡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期、黄体期均低于排卵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排卵期血清HE4水平均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35岁组月经周期各个阶段血清HE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水平在≤35岁组月经周期各个阶段之间、>35岁组月经周期各个阶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HE4水平绝经期高于绝经前组月经周期各个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女性血清HE4水平受到月经周期和年龄的影响,血清CA125水平受年龄的影响,临床在界定HE4、CA125的诊断阈值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刘媛玲黄晓芬聂石婵陈彩香黄平
关键词:年龄月经周期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确诊未破裂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72例,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开取胚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转阴所需时间等差异,随访观察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72例均腹腔镜手术成功,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转阴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造影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40%(16/40),随访术后18个月宫内妊娠率67.5%(27/40)。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很好地保留了输卵管的功能,特别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陈光元谢家滨黄平张玲华黄慧陈沛林
关键词:腹腔镜保守手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监测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分流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妇女采用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386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收集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V L1蛋白,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测,可疑部分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对比HPV L1蛋白在正常妇女及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此评估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检测对筛查子宫病变的临床实际价值。结果 386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发现正常子宫颈16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9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28例,而子宫颈鳞癌2例,统计后发现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和低度内皮病变者。此外,宫颈脱落细胞的HPV L1蛋白检测中的组织学诊断关于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两种类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CT检查,但是在特异度一项中,组织学诊断则明显低于T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项检查中对于阳性预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HSIL、SCC患者的HPV L1蛋白阳性比例为19.2%,而正常以及LSIL者的蛋白阳性比例高达6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脱落细胞额HPV L1蛋白检测中的组织学诊断关于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两种类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CT检查,但是在特异度一项中,组织学诊断则明显低于T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患者而言,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具有一定的筛查意义,能够为临床提供多一种且适宜的分流方案。
黄平张雪陈光元金瑛
关键词:宫颈脱落细胞高危妇女
p16、Ki67、PHH3和HPV-L1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p16基因、Ki67蛋白、核分裂特异性抗体(PHH3)及人乳头瘤病毒L1型(HPV-L1)基因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妇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行杂交捕获Ⅱ代法人乳头瘤病毒(HPV HC-Ⅱ)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检测并分析HPV-L1、PHH3、Ki67、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检出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NILM)8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LSIL)42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HSIL)41例,鳞状细胞癌(SCC)9例。ASCUS/LSIL患者的Ki67、PHH3、p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05%、4.76%、26.19%,均明显低于ASC-H/HSIL患者的85.37%、88.89%、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表达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0.32%(56/62)、86.84%(33/38),Ki67分别为83.87%(52/62)、89.47%(34/38),PHH3分别为70.97%(44/62)、100.00%(38/38);ASCUS/LSIL患者的HPV-L1阳性表达率为69.05%,明显高于ASC-H/HSIL(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H3、Ki67、p16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宫颈脱落细胞的辅助手段,其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检测HPV-L1能够对ASCUS/SLIL病变程度进行有效分流,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黄平张雪陈光元金瑛
关键词:宫颈脱落细胞
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0例,分别采取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中药灌肠复合抗生素,及单纯应用抗生素对照治疗,利用u及2检验,比较各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愈率明显高于中药灌肠复合抗生素组(p<0·05)。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组的总有效率达99·2%。结论金刚藤胶囊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增玉黄平
关键词:金刚藤胶囊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
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104例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78例正常妊娠妇女,将其设为对照组;动态监测并比较两组子宫动脉PI、RI值与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FIB、TT、APTT、PT),并评估超声联合D-二聚体判定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更高(P<0.05);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联合D-二聚体判定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判定(P<0.05)。结论: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诊疗灵敏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张梅芳涂伟娴彭树新黄平吕小霞
关键词:早孕期先兆流产超声D-二聚体凝血功能
2种雌激素治疗方案在中度宫腔粘连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对中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2种雌激素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因月经量减少、不孕或反复自然流产而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度宫腔粘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常规组应用戊酸雌二醇与黄体酮胶丸短周期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戊酸雌二醇加用黄体酮胶丸长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患者疾病总有效率为79.49%,干预组为97.44%,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为20.51%,干预组为5.13%,常规组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患者再孕情况良好、患者子宫恢复情况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针对宫腔粘连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同时采用药物为术后巩固疗效进行辅助治疗。为有效提高宫腔粘连临床疗效,患者应坚持术后复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进展。为宫腔粘连患者采取2种雌激素不同剂量治疗,按照疗程时间不同,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生命质量较好。
黄彩平黄平李日红
关键词:雌激素宫腔粘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