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勇

作品数:15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通气
  • 4篇综合征
  • 4篇急性呼吸
  • 4篇芬太尼
  • 3篇镇痛
  • 3篇舒芬太尼
  • 3篇麻醉
  • 3篇机械通气
  • 2篇严重急性
  • 2篇严重急性呼吸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手术
  • 2篇重症SARS
  • 2篇自控镇痛
  • 2篇罗哌卡因
  • 2篇静脉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开胸

机构

  • 15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黄勇
  • 7篇贾乃光
  • 5篇张金华
  • 5篇尹培刚
  • 5篇吴琨
  • 2篇刘鹏
  • 2篇李广仁
  • 2篇樊碧发
  • 2篇王艳
  • 2篇吴丽娟
  • 1篇韩柳
  • 1篇孟轶男
  • 1篇张辉
  • 1篇李成辉
  • 1篇常春燕
  • 1篇李丽伶
  • 1篇赵诗斌
  • 1篇汪炜健
  • 1篇何慧梁
  • 1篇尹常宝

传媒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实用疼痛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8
2009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奴,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μg/kg组(S1组,n=44)、0.6μg/kg组(S2组,n=43)、0.8μg/kg组(S1组,n=38)、1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min(BIS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min(T2)、3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min(T5)、3min(T6)、5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舒芬太尼0.8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朱敏敏徐建国何慧梁古妙宁吴琨张亚军黄勇赵诗斌孟轶男李丽伶汪炜健
关键词:舒芬太尼二异丙酚药物释放系统血液动力学现象
重症SARS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使用镇静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镇静剂对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 :1 0例重症SARS患者 (男 7例、女 3例 )在无创机械通气时使用多美康 (Dormicum)0 .0 3~ 0 .1 0mg/kg/h,使之处于Ramsay镇静分级 2~ 4级水平。比较用药前后呼吸频率、指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血气 (PaO2 、PaCO2 、SaO2 )、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吸入及呼出压力 (IPAP、EPAP)。结果 :患者充分镇静后 ,其有关氧合指标 (PaO2 、SaO2 、SPO2 )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CO2 显著升高 (P <0 .0 1 ) ,呼吸频率降低 (P <0 .0 1 ) ,呼吸机设定条件 (FiO2 、IPAP、EPAP)有下降趋势 ,心率降低 ,血压稳定。结论 :重症SARS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可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
张金华贾乃光黄勇刘鹏
关键词:重症SARS无创机械通气镇静剂多美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全身麻醉术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方法 13346例全身麻醉术后返回恢复室患者按有无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呼吸系统并发症组(615例)和非呼吸系统并发症组(12731例)。记录性别、基础疾病,气道管理类型、是否疼痛、术中镇静药物类型、是否术后拮抗,通过双向无序卡方分析检验危险因素。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ASA分级、BMI分级、肌松药物剂量、术中入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采用秩和检验筛选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为首要因素(OR:3.23,95%CI:2.45~4.25),其次为BMI>30 kg/m^2(OR:2.03,95%CI:1.58~2.61),年龄在40~60岁之间(OR:1.99,95%CI:1.54~2.56);其余影响因素权重比较相同:ASAⅡ级(OR:1.48,95%CI:1.23~1.76),ASAⅢ级(OR:1.56,95%CI:1.07~2.29),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OR:1.50,95%CI:1.14~1.97),术后疼痛(OR:1.67,95%CI:1.27~2.19)。结论年龄、ASA分级、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大于40岁,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术后疼痛均可增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黄勇张金华王戡李成辉
关键词:全身麻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高频振荡通气被引量:1
2006年
陈翠玲黄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机械通气策略
开胸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吗啡静脉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胸部硬膜外连续输注;吗啡组采用吗啡经静脉自控镇痛。测量术后24、48h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出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分析,记录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结果术后24、48h罗哌卡因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吗啡组(P〈O.05),氧分压显著高于吗啡组(P〈0.01)。吗啡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其他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肺部合并症。结论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较,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黄勇刘鲲鹏王艳韩柳张金华贾乃光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硬膜外肺功能试验胸外科手术
能全力营养剂在危重病人肠内喂养中的应用
1999年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与全胃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30例危重病人经复苏抢救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给予能全力,首日500ml,次日1000ml,第3日起增至2000ml;对照组15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在营养治疗第15天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氮平衡、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全力肠内喂养在改善危重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吴丽娟李广仁尹培刚黄勇吴琨王强张冲
关键词:能全力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剂
NIPPV对重症SAR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对重症SARS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39例重症SARS患者应用NIPPV治疗时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9例应用NIPPV治疗的重症SARS患者中 ,显效 2 3例 ,有效 13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2 .3%。因应用NIPPV治疗而出现的并发症共 7例 ,其中皮下气肿伴纵隔气肿 3例 ,皮下气肿伴气胸 4例。结论 :NIPPV对重症SARS患者的疗效显著 ;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可以通过积极的处理得以减少和消除 ;镇静药物的应用有助于提高NIPPV的疗效 ,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
张金华刘鹏黄勇贾乃光彭文华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镇静药物NIPPVSARS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并对阻滞前、后的健侧和患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记录Ⅰ、Ⅲ、Ⅴ波潜伏期,并计算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健侧和患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I、Ⅲ波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无统计学差异,Ⅴ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和Ⅰ~V波间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阻滞后双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无统计学差异;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患侧的Ⅰ、Ⅲ波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无统计学差异,Ⅴ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和I~V波间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发生明显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黄勇李红星王艳樊碧发尹常宝贾乃光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星状神经节神经传导阻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调查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1月间 176例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留管时间、穿刺次数、穿刺者操作经验和并发症。对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 χ2 检验。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 32 .1% ,重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5 .4% ,未发生静脉血栓、气栓、血胸。次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7% ,感染并发症为10 .0 %。无一例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穿刺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相关 (P <0 .0 5 ) ,留管时间≥ 7d者感染并发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我院ICU进行的中心静脉插管术是安全的。
黄勇尹培刚贾乃光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并发症重症监护室
氟比洛芬酯与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应用舒芬太尼0.015μg·kg^-1·h^-1与氟比洛芬酯0.075 mg·kg^-1·h^-1。记录术后PCA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2、4、8、12、24、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是否补充镇痛药物;观察记录术后的副作用与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在术后2、4 h的镇静评分明显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无1例患者在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较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且副作用少。
张金华张辉黄勇
关键词:妇科肿瘤手术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