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DC负载EBV抗原肽制备DC-CIK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Epstein-Barr virus)感染致PLT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诱导DC,悬浮细胞诱导CIK;负载EBV抗原肽LMP2后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检测共培养前后细胞上清IFN-γ的分泌水平,基因扫描仪分析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β家族基因谱。结果:成功制备负载EBV抗原肽的DC-CIK,HLA-DR+CD86+DC细胞从诱导前的12.5%增加到91.17%;DC-CIK共培养14 d后,两例患者的CIK数量分别增加了5.3和6.8倍;CD3+、CD8+、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比例在DC-CIK共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均P<0.05)。抗原肽负载的DC-CIK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经抗原肽负载的DC组[(1 332.6±92.38)pg/mlvs(693.42±62.41)pg/ml,P<0.01)]。DC-CIK培养后细胞的TCRβ家族基因在5.2家族出现单克隆表达峰。结论:EBV抗原肽负载后DC可诱导DC-CIK共培养体系中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扩增,并分泌高水平IFN-γ,为临床应用DC-CIK对移植后EBV感染致PTLD患者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郭晓玲魏雅朱平牛志云蔡圣鑫张改玲达万明潘崚
- 关键词:CIK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骨髓形态学变化1例
- 2008年
-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2006年6—7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故停用瘤可宁,开始皮下注射干扰素,无明显疗效,而于2006年8月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0cm×0.5cm×0.5cm-4.0cm×4.0cm×4.0cm大小。B超示:肝脾肋下不大。血常规示:WBC20×109/L,淋巴细胞0.49、Hb107g/L、Pt172×10^9/L。
- 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潘崚董作仁
- 关键词:形态学变化肿大淋巴结骨髓苯丁酸氮芥
- 白血病细胞TIG2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王艳崔桂荣黄月华魏雅潘崚
- 关键词:白血病白血病骨髓细胞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例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
- 硼替佐米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抗肿瘤作用。目前,硼替佐米用于首次复发的MM疗效显著,有关硼替佐米治疗多种类型的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已显...
- 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蔡圣鑫潘峻董作仁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骨髓形态学变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 本文介绍了Richter综合征的定义与诊断标准的演变,分析了Richter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治疗及预后。
- 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杨晓阳潘峻董作仁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1例
- 2008年
- 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张丛丛潘崚董作仁
- 关键词:伊曲康唑化疗后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骨髓有核细胞白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