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玲

作品数:67 被引量:3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肾衰
  • 20篇湿热
  • 20篇湿热证
  • 20篇热证
  • 20篇慢性肾衰
  • 19篇肾衰竭
  • 19篇慢性肾衰竭
  • 18篇清肾颗粒
  • 15篇干预作用
  • 14篇肾炎
  • 10篇虚证
  • 10篇肾亏
  • 10篇慢性肾炎
  • 10篇亏虚
  • 9篇蛋白
  • 9篇肾亏虚证
  • 8篇腹膜透析
  • 7篇肾脏
  • 6篇血清
  • 6篇肾病

机构

  • 49篇安徽中医药大...
  • 18篇安徽中医学院...
  • 6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六安市中医院

作者

  • 67篇魏玲
  • 55篇王亿平
  • 41篇王东
  • 40篇金华
  • 36篇吕勇
  • 33篇茅燕萍
  • 32篇胡顺金
  • 28篇任克军
  • 15篇章雪莲
  • 14篇刘家生
  • 12篇程皖
  • 11篇刘玲
  • 11篇张磊
  • 10篇王立媛
  • 5篇方琦
  • 4篇宋蓓蓓
  • 2篇曹恩泽
  • 2篇霍磊
  • 2篇梁媛
  • 2篇唐昆

传媒

  • 9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医药临床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成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新中医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7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结肠高位透析联合解毒泄浊Ⅱ号治疗慢性肾衰竭60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解毒泄浊Ⅱ号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60例CRF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解毒泄浊Ⅱ号给予高位结肠透析。结果:显效20例,有效25例,稳定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解毒泄浊Ⅱ号治疗可明显延缓CRF速度,为保守治疗CRF的有效方法。
魏玲王亿平朱敏王东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结肠透析疗效观察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清肾颗粒(白花蛇舌草、丹参、茵陈等)对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完成60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清肾颗粒,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以及血清中ROS、MDA、SOD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3.87%,优于对照组的51.72%和48.28%。治疗后治疗组U-Pro/24 h、Scr、BUN水平显著下降,e GFR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R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治疗后治疗组ROS、MDA水平均有所降低,SOD水平有所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肾颗粒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U-Pro/24 h、Scr、BUN,升高e GFR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肾纤维化的发展。
王亿平陈芳王东金华茅燕萍吕勇胡顺金魏玲刘家生章雪莲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氧化应激清肾颗粒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70例CRF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实际完成6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3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口服,疗程8周。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FN、α-SMA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为78.79%,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1.82%,分别优于对照组的54.84%和51.61%(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e GFR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FN、α-SM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FN、α-SM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肾颗粒可以减轻CRF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FN、α-SMA的水平,干预肾纤维化,最终延缓CRF进展。
王亿平戴昭秋王东吕勇刘玲任克军魏玲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纤维连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清肾颗粒
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患者炎症/铁调素轴及铁代谢的干预机制: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铁代谢实现的。
张磊张磊王亿平金华王东魏玲任克军
关键词:清肾颗粒炎症铁调素铁代谢
新安名医师承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新安名医师承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后选取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临床学习的2019级-202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专业二年级硕士研究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新安名医师承结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研究生传统临床教学模式。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结合问卷调查模式测评,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研究生对新安名医师承结合C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达94.17%,对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认可度达90.00%,对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能力提高的认可度达94.17%;观察组对新安名医师承结合C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对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认可度(P<0.05),观察组对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能力提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专业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安名医师承结合CBL教学模式可培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研究生肾病诊疗临床思维,增强临床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成效。
吕勇魏玲宋蓓蓓王东金华
关键词:新安医学师承教育
242例次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腹膜炎入住我科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25人共242例次,其中男74例,女51例,平均...
王亿平魏玲方琦程皖胡顺金吕勇刘家生任克军刘玲茅燕萍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耐药性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湿热证患者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治疗CRF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68例CRF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实际完成63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并设正常组20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加服清肾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以及外周血中NF-κB p65、p-IκB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38%(27/32)和81.25%(26/32),优于对照组的54.84%(17/31)和51.61%(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Cr水平明显下降(P<0.01),e GFR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F-κB p65、p-IκBα水平升高(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NF-κB p65、p-IκB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清肾颗粒能改善CRF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SCr、升高e GFR水平,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中NF-κB p65、p-IκBα水平有关。
王东王亿平程敏程皖胡顺金吕勇魏玲金华王立媛任克军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清肾颗粒湿热证核转录因子-ΚB
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纤维连接蛋白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观察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纤维连接蛋白(urinary fibronectin,UFn)水平及糖肾康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糖肾康颗粒,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uria/urine creatinine,MAU/U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及CysC、UFn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MAU/UCr比值和CysC、UFn水平,以及升高eGFR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肾康颗粒可降低Ⅲ~Ⅳ期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CysC、UFn水平,并可减少DN患者尿蛋白排泄,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刘玲王东魏玲金华任克军茅燕萍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肾康颗粒血清胱抑素C尿纤维连接蛋白
参地颗粒调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T细胞亚群平衡并下调足细胞足萼糖蛋白水平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T细胞亚群及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 PGN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和正常组。参地颗粒组按4 g/(k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k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常规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7和尿足萼糖蛋白(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钙调磷酸酶(Ca N)含量。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17和尿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Ca N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模型组全血CD4+T细胞及血清IL-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高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参地颗粒可有效降低Ms PG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可能与增加CD4+T细胞数量,降低血清IL-2、IL-17及尿PCX、B7-1水平和肾脏组织中Ca N的表达,增加血清IL-4水平有关。
王亿平张磊王东魏玲金华章雪莲胡岚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T细胞亚群足细胞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及胶原蛋白Ⅳ的干预作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的层粘连蛋白(LN)、胶原蛋白Ⅳ(CV-IV)变化情况,并观察清肾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68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西医对症处理和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清肾颗粒;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LN和CV-IV的变化。同时设正常组20例,检测其血清LN、CV-IV水平。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0%和90%,均优于对照组63.4%和60%,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的血清LN、CV-IV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LN、CV-I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N、CV-IV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V-IV是观察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清肾颗粒治疗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其机理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LN和CV-IV水平,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有关。
王亿平魏玲吕勇胡顺金茅燕萍刘玲任克军
关键词:清肾颗粒肾衰竭湿热证层粘连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