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莹

作品数:31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皮肤
  • 8篇皮炎
  • 7篇特应性
  • 7篇特应性皮炎
  • 5篇湿疹
  • 5篇儿童
  • 4篇患儿
  • 4篇基因
  • 3篇婴儿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皮肤屏障
  • 3篇细胞
  • 3篇激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瘤
  • 2篇婴幼儿湿疹
  • 2篇影像
  • 2篇脂质

机构

  • 26篇首都儿科研究...
  • 8篇首都儿科研究...
  • 6篇北京工商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首儿药厂

作者

  • 31篇高莹
  • 21篇刘晓雁
  • 9篇王建才
  • 7篇张高磊
  • 6篇顾菲
  • 5篇胡瑾
  • 5篇苏伟
  • 4篇杨明
  • 4篇何聪芬
  • 3篇徐婧
  • 3篇瞿宇晋
  • 3篇甄甄
  • 3篇贾焱
  • 3篇崔乐
  • 2篇宋丽雅
  • 2篇张建民
  • 2篇仪晓立
  • 2篇成志伟
  • 2篇李靖怡
  • 2篇张高磊

传媒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入选患儿分为3组,A组外用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B组外用肤乐霜每日2次,C组外用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肤乐霜每日各1次,均共治疗2周。采用SCORAD评分对受试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最终入选并完成试验210例,A组69例,B组71例,C组70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试验前SCORA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57/69),B组为65%(46/71),C组为84%(59/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A组和C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好于B组。3组均未见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高莹甄甄张勤顾菲苏伟高晓林张建民刘晓雁
关键词:湿疹特应性皮炎随机对照试验醋酸地塞米松
0~2岁口周轻度湿疹患儿皮肤细菌多样性及润肤霜使用对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0~2岁婴幼儿轻度湿疹皮肤与健康皮肤及使用润肤霜前后细菌组成差异。结果显示,相比健康组,湿疹组放线菌属、固氮螺菌属、红球菌属等显著性上升,而[Prevotella]、湖沉积杆菌属、农杆菌属和乳酸菌属等的丰度显著下降(P<0.05)。种水平上金黄色葡萄球菌、Hyphomicrobium zavarzinii、咽峡炎链球菌显著性升高,而溶血葡萄球菌、墨西哥假单胞菌等丰度显著性下降(P<0.05)。湿疹皮肤使用润肤剂1周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细菌OTUs数量增加,厌氧芽胞杆菌(Anoxybacillus kestanbolensis)、微球菌(藤黄微球菌)、Mycoplana等丰度显著升高,而不动杆菌、固氮螺菌属、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zavarzinii)、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bryophila)等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轻度口周湿疹样皮肤细菌组成与健康皮肤不同,与金黄色葡萄球等的显著上升相关,润肤霜等保湿化妆品可以缓解轻度湿疹,与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丰度减少相关。
郑玉梅王茜马来记陈圆圆高莹宋丽雅
关键词:湿疹口周皮肤润肤霜
激光治疗不同分型微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不同分型微静脉畸形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笔者科室就诊的100例微静脉畸形患儿(浅层血管型、深层血管型各50例)为研究对象,浅层血管型为治疗1组,深层血管型为治疗2组,给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4.0%、76.0%,治疗2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46.0%,治疗1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2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儿的有效率逐渐增加,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1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疾病类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1、0.612(P<0.05),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灶部位无关,r值分别为0.134、0.067、0.094、0.01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色素沉着、瘢痕、水疱、烧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微静脉畸形效果明显,尤其是浅层血管型的微静脉畸形有效率更高,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治疗效果与分型、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
徐婧王兴佳李泓馨高莹胡瑾刘晓雁
关键词:微静脉畸形皮肤镜激光治疗美学效果
拇指外伤后发生异位甲一例
2021年
患儿女,7岁。2年前玩耍时被刀具割伤右手拇指,患儿家长自行用聚维酮碘处理包扎,伤口逐渐愈合,3个月后.原有伤口处长出指甲样硬性物,并逐渐长长。修剪后仍可继续长长,增长速度与正常指甲一致,期间无明显不适感,未治疗。体检:各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图1A):右手拇指甲表面光滑有光泽,拇指指背外侧甲旁见一长0.9 cm×0.1cm条状瘢痕,瘢痕近甲侧可见一长约0.3cm的指甲样结构,其长轴与甲根部基本垂直,周围无红肿及压痛;皮肤镜检查(图1B)示右手拇指指背指甲样结构。X线检查未显示多指,右手拇指指骨未见异常(图2)。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示近侧甲襞和轻微嗜酸性甲板(图3)。
杨明刘晓雁张高磊高莹
关键词:甲襞患儿家长聚维酮碘指骨嗜酸性
皮肤微生态与特应性皮炎被引量:9
2018年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提高,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困扰。AD的病因较为复杂,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失衡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AD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升高,以及链球菌属、棒状菌属及丙酸菌属等菌属的降低紧密相关。该文围绕皮肤微生态平衡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王茜高莹张高磊宋丽雅何聪芬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失衡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儿22例临床特点及NF1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NF1基因变异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的22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对家系成员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基因突变位点验证,利用同源建模软件对蛋白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基因突变特点。结果22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儿中男14例,女8例,就诊年龄3个月至12岁。22例患儿均有多发的牛奶咖啡斑,发病年龄为出生时至2岁。9例伴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2例伴皮肤神经纤维瘤,2例伴幼年黄色肉芽肿,2例伴学习障碍,伴虹膜lisch结节、中枢性性早熟和脊柱侧弯各1例,5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有神经纤维瘤表现。22例患儿中共检测到5种类型的NF1基因变异,1例为NF1基因整体杂合缺失,4例为错义变异(其中1例携带2种错义变异),8例为移码变异,6例为无义变异,3例为经典剪接位点变异。其中有7种为未报道变异:c.758T>A(p.Val253Glu)、c.2360dupC(p.Thr788Asnfs*5)、c.5513T>G(p.Leu1838*)、c.2774dupT(p.Leu925Phefs*11)、c.6894dupT(p.Val2299Cysfs*7)、c.6882_6883delCT(p.Phe2295Leufs*10)和c.6448A>T(p.Lys2150*);6种为移码变异或者无义变异导致蛋白表达截短,严重影响蛋白功能;而错义变异c.758T>A(p.Val253Glu)经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分析显示,不确定是否影响蛋白构象。2例患儿的NF1变异遗传自母亲;1例同时携带2个NF1错义变异,其中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为自发变异,另1个致病性不明的变异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患儿父亲;其余19例患儿的变异均为自发变异。结论神经纤维瘤病1型在儿童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发牛奶咖啡斑,可在早期出现皮肤神经纤维瘤、幼年黄色肉芽肿、虹膜lisch结节等特征性表现;NF1基因发生致病性变异复杂多样,本研究鉴定22个变异,新变异丰富了NF1基因变异谱。
高莹王建才朱芸张建昭仪晓立白晋丽瞿宇晋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神经纤维瘤病1型表型皮肤表现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20年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瘙痒及生活质量降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患者往往伴有反复的剧烈瘙痒,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1]。AD多发于婴幼儿,研究显示50%的AD发病于1岁以前[2]。世界范围内的A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发病率为10%~21%[3]。我国AD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4],2016年来自我国12个城市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5]。AD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及获得性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2,6]。
高莹邓维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湿疹儿童
KIT-D816V阳性幼儿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2017年
患儿男,11个月,因生后既有左膝关节皮损渐增多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左膝关节处有一分硬币大小的淡褐色肿物,触之稍硬,未予重视,随患儿长大逐渐增大,16d时到外院就诊,考虑淋巴管瘤、血管汗腺错构瘤或血管内皮瘤。
王建才刘晓雁胡瑾高莹瞿宇晋
关键词:肥大细胞增生症血管内皮瘤幼儿阳性左膝关节淋巴管瘤
婴幼儿皮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15年
婴幼儿皮肤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其结构、成分和功能都与成人显著不同。多数观点认为至少在出生后的一年内皮肤结构和功能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婴幼儿皮肤较成人角质层薄,角质细胞小,皮肤的水合能力还不完善,角质层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较少的天然保湿因子等,这些特点使婴幼儿更容易产生各种皮肤问题。所以在出生后的一年内,也是各种皮肤问题的爆发期,如:湿疹、尿布疹、特应性皮炎等。
高莹鲁楠职蕾蕾蒋丽潇刘晓雁
关键词:天然保湿因子尿布疹小汗腺角质细胞
基于脂质组学的新生儿痤疮面部皮损脂质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痤疮皮损和健康婴儿面部正常皮肤表面脂质(SSL)的差异。方法2018年6-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收集36例新生儿痤疮(痤疮组)面部皮损及36例健康婴儿(对照组)面部皮肤脂质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得到脂质图谱,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得到脂质成分的具体信息。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痤疮组患儿面部皮肤甘油脂类和孕烯醇酮脂类显著增加(均P<0.001),但脂肪酸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固醇脂类、糖脂类、多聚乙烯类显著下降(P<0.01或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痤疮组脂质总量、甘油二酯、蜡酯、角鲨烯平均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或0.05),但亚油酸平均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生儿痤疮面部皮损脂质总量较健康婴儿明显增加,脂质成分也存在明显差异。
杨明高莹周明月王贺聪贾焱何聪芬顾菲刘晓雁
关键词:寻常痤疮皮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