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乐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白芍总苷防治放射性肝损伤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9
- 2017年
- 探讨白芍总苷防治放射性肝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选择解放军第105医院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白芍总苷组、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AST,ALT,HA,LN,PCⅢ,CIV,TGF-β_1含量。与单纯照射组及对照组相比,白芍总苷能明显降低血清AST,ALT,HA,LN,PCⅢ,CIV,TGF-β_1含量(P<0.05或P<0.01)。研究得出白芍总苷可有效防治放射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表达,减少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 高世乐胡宗涛董六一费振乐马金柯刘纪云
- 关键词:白芍总苷小柴胡汤放射性肝损伤TGF-Β1
- 胰尾部孤立性纤维肿瘤一例
- 2016年
- 患者女,43岁。2011年5月因“右上腹痛3 d”入院。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0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 高世乐胡宗涛顾炯胡勇王崇
- 关键词:胰尾部持续性胀痛阑尾切除术右上腹痛胃内容物呕吐物
- 肝纤维化4项在原发性肝癌放疗前后变化的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性肝损伤的演变关系。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前1天、放疗后2、4、8、12、26周血清中HA、LN、PCⅢ、CⅣ、AST、ALT、ALP、γ-GT、TBIL水平以及肝脏CT的动态变化。结果放疗至第2周,部分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水平开始升高,至第12周达峰值,第26周未再持续上升,且与转氨酶水平相比呈正相关,放疗后各时期测得指标同放疗前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纤维化4项可作为放射性肝损伤的判定指标,尤其是早期肝纤维化的预测,为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高世乐胡宗涛董六一周俊平朱捷费振乐卢东徽刘阳
- 关键词:转氨酶原发性肝癌放射性肝损伤肝纤维化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EGFR-TKI耐药后一例报告被引量:3
- 2018年
-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病死率位居首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既往内科治疗以含铂两药联合化疗为主,近10年肺癌在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tc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淋巴瘤(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激酶融合基因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线治疗[1]。
- 高世乐胡宗涛
- 关键词:肺肿瘤
- 胰尾部孤立性纤维肿瘤术后复发灶放射治疗1例
- 2016年
- 患者女,43岁,2011年5月2日因“右上腹痛3天”入住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普外科。上腹部增强 CT 示:胰腺尾部见一类圆形肿块,最大截面积42 mm ×39 mm,与胰腺分界欠清,相应胰腺呈“抱球征”,脾脏体积稍增大,影像学诊断为胰尾部占位,考虑可能为囊腺癌。
- 高世乐胡宗涛费振乐顾炯胡勇王崇
- 关键词:胰尾部影像学诊断右上腹痛圆形肿块
- 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放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纵隔淋巴瘤、胸腺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时,肿瘤组织在受到放射线照射的同时,纵隔处的心脏亦不可避免受到不同体积、不同剂量的照射,引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放射性损伤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重者死亡,抵消放疗带来的生存受益。若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降低放射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研究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生条件、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阳高世乐胡宗涛
- 关键词:肿瘤放射性心脏损伤
- 全身PET/CT断层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讨PET/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经病理诊断或随访证实的99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部病灶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显像,分析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运用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检查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19%、77.78%、83.84%;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NSE、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2%、77.78%、84.85%;联合PET/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30%、83.33%、93.94%,与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明确病理诊断的肺部疾病患者,联合PET/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 高世乐董六一王崇刘美琴魏磊徐鹏刘演胡宗涛
- 关键词:PET/CT肺癌
- 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的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情况,并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40例经病理诊断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分4组,其中A组(化疗同期放疗)44例、B组(单纯化疗)28例、C组(单纯放疗)13例和D组(序贯化放疗)55例。原发灶放疗采用常规分割三维适形和常规放疗技术,肿瘤剂量为40~64 Gy。化疗方案以EP、CE、CAV为主。结果随访率为97%。 A、B、C、D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41%、34%和43%、21%、10.5%和39%、17%、0%和63%、33%、21.8%。放化疗综合治疗组优于单一治疗组,同期放化疗生存率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化疗同期采用放疗治疗模式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徐秀理陆林胡宗涛高世乐费振乐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化学疗法诊疗模式
- 左颞部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3年
- 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pithelial carcinoma,EMC)又称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MME),主要发生于大小涎腺的恶性肿瘤,组织来源于外胚层,具有上皮特性;多见于文献中报道,临床中较少见,是与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恶性涎腺恶性肿瘤,
- 高世乐王崇胡宗涛董六一
- 关键词: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食管癌患者癌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食管癌患者癌痛治疗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并伴有癌痛的住院患者,选取NRS评分在4~10分之间80例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止痛,2周后观察其NR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程度。结果经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处理后癌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或P〈0.01),其药物不良反应经护理干预后可耐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可控,明显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张萍高世乐胡宗涛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食管癌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