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鹏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下颌
  • 3篇颌骨
  • 3篇颌面
  • 3篇下颌骨
  • 3篇口腔
  • 3篇口腔颌
  • 3篇口腔颌面
  • 2篇腮腺
  • 2篇舌癌
  • 2篇肿瘤
  • 2篇颌面部
  • 2篇面部
  • 2篇口腔颌面部
  • 2篇骨折
  • 1篇带旋髂深血管
  • 1篇带旋髂深血管...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12篇赤峰学院

作者

  • 12篇马鹏飞
  • 5篇张永春
  • 3篇程志富
  • 2篇刘建伟
  • 2篇韩小梅
  • 2篇崔广学
  • 1篇宋荣学
  • 1篇董海华
  • 1篇张秀玲
  • 1篇刘颖刚
  • 1篇王志强
  • 1篇解明
  • 1篇闫学勇
  • 1篇张然
  • 1篇王冶

传媒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临床定位和拔除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拔除方法。方法:临床门诊患者128例,通过定位X线牙片结合临床检查,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128例患者经术前定位,83例位于腭侧,15例位于唇侧,30例位于牙列中,与术中所见一致,无损伤邻牙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定位X线牙片对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便于选好手术进路。
韩小梅马鹏飞崔广学董海华
关键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
舌癌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例舌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舌癌中3例位于舌体侧缘,2例位于舌腹部,病理结果均为鳞癌;2例位于舌根部,病理结果为1例腺癌,1例基底细胞癌。在CT和MRI表现上均可见肿块状改变,其中鳞癌和腺癌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中度异常强化并向周围直接浸润。而1例基底细胞癌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异常强化,呈匍行性生长。7例舌癌均未见骨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可对舌癌做出明确的诊断,但MRI不同序列扫描对于舌癌肿块向周围结构侵犯的情况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解明刘颖刚马鹏飞张永春张秀玲
关键词:舌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口腔颌面部高血运疾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3年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技术(TCAE)注入人工栓子以阻塞动脉、阻断病变区的血供达到栓塞病变,观察其即刻效果和2年后效果.结果:本组栓塞后即刻有效率为90%,栓塞2年后有效率为80%.结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一定要选好适应症.
张永春马鹏飞王志强宋荣学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栓塞治疗
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为促进当代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发展,已进行多种多样的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模式改革,其中PBL教学法受到比较多的注意和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工作中开展PBL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对比,发现PBL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张永春马鹏飞王冶
关键词:PBL教学法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医学专业
腮腺手术的美容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美容效果。方法:采用耳前切口向下至耳垂后向后延伸至发际并沿发际边缘延伸的改良切口入路行腮腺区肿瘤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术中尽量保留耳大神经,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随访3-60个月观察术后美容效果和手术预后。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I期愈合,无涎瘘和感染发生。其中5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都出现术后耳垂麻木,除耳大神经被切断者4例耳垂麻木症状无改善外,其余24例均于术后3个月后恢复感觉。患者对术后美观程度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改良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切口隐蔽美观,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填塞创腔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崔广学闫学勇马鹏飞张永春程志富
关键词:肿瘤腮腺手术改良切口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例128例,其中86例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与42例传统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相比较.结果:86例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凹陷畸形不明显,其中9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4例耳垂麻木.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相比,肿瘤复发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和Frey.s综合征、凹陷畸形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是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之一.
张永春马鹏飞
关键词:腮腺肿瘤复发并发症
MMP-1基因多态性与舌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1607 1G/2G多态性与舌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98例舌癌患者为病例组,1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MMP-1-1607 1G/2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MMP-1-1607 1G/2G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χ2=6.748,df=2,P=0.034),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差异(χ2=1.538,df=1,P=0.215)。各基因型发生舌癌风险无显著差异,各等位基因间发生舌癌风险也无显著差异。但携带基因型1G/2G和2G/2G的患者较基因型1G/1G舌癌复发风险显著升高(OR=4.762,95%CI=1.106-20.501,P=0.036;OR=6.667,95%CI=1.619-27.456,P=0.009);携带等位基因[2G]较等位基因[1G]舌癌复发风险增加2.397倍(OR=2.397,95%CI=1.290-4.457,P=0.006)。等位基因[2G]与MMP-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1-1607 1G/2G多态性可能是舌癌复发的危险因素。
刘建伟马鹏飞
关键词:MMP-1单核苷酸多态性舌癌
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修复下颌骨半侧缺损5例
2005年
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80%为肿瘤切除术后所致,20%为外伤等原因所致[1].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上多采用骨移植术.传统的骨移植术是将没有血液循环的骨片进行移植,这种骨移植只能起到受区新骨形成和生长支架作用,而利用带血管蒂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有良好的血液循环,使骨移植愈合过程转化为一般骨折愈合过程,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3].现把5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马鹏飞吴庆宇张然郭小平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髂骨瓣
下颌骨升支纵行劈开截骨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对下颌骨升支纵行劈开截骨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内移位骨折。方法:应用下颌骨升支纵行劈开截骨术后体外行髁状突骨折钛板复位固定。结果:8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1/甲,咬合关系良好,张口无明显受限,术后行X线检查,骨折复位愈合良好,无其它不适。结论:应用下颌骨升支纵行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内移位骨折术后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马鹏飞程志富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复位固定
微动力手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364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不同方案,探讨微动力手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优点。方法:将364例下颌阻生智齿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微动力手机拔除法和传统凿骨法、劈开法、增隙法及高速涡轮钻法拔除。结果:应用微动力手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较传统拔牙法手术时间短、术后肿胀反应轻、术后疼痛反应轻。结论:微动力手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为临床工作中可取的手术方式。
马鹏飞明志军韩小梅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