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08年
-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的损伤与保护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从基础到临床均受到广泛重视。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循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的机械屏障,而且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器官。由于他所具有的机械屏障作用。使它很容易受到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受损后的VEC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必然失调,使其分泌的多种活性物质或是与这些活性物质有关的其他物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本文就VEC功能的损伤因素与保护措施现状做一综述。
- 王鹤马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器官机械屏障血管平滑肌内分泌功能
- 按两种吗啡剂量计算方法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01年
- 李德光马莉李赟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吗啡
- 不同麻醉方法下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TNF-α和sIL-2R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 1998年
- 本文观察了乳腺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麻醉方法下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情况,了解不同麻醉是否对细胞因子产生不同影响。资料和方法 36例择期施行乳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年龄38~61岁,体重46~62kg,ASA分级Ⅱ~Ⅲ级,无内分泌疾病及激素应用史。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1、苯巴比妥钠2mg·kg-1。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麻组(A组,12例),吸入全麻复合芬太尼组(B组,12例),单纯吸入全麻组(C组,12例)。A组患者取T4~5
- 马莉李继梅莫治强
- 关键词:复合麻醉TNF-Α
- 手术野布比卡因局部阻滞对胆囊切除术预先镇痛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的概念在上世纪初由Crile通过临床观察提出,后在上世纪末90年代又被重新提及并发展川。此是指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期望达到术后减轻疼痛的目的。动物实验对预先镇痛的存在取得了可信的证据,但临床观察结果仍有争议。
- 马莉李德光马玉恒
- 关键词:手术野布比卡因胆囊切除术镇痛作用麻醉
- Bcl-2、Bax基因与脑缺血/缺氧预适应
- 2007年
- 脑缺氧/缺血,药物等多种因素产生的预适应现象都具有显著的组织器官保护作用。脑功能的保护一直是麻醉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国内外很多研究通过使用低温,麻醉药物和技术等来实现大手术围术期的脑功能保护,但却没有明显的突破。目前的研究提出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调控细胞凋亡。随着Bcl-2,Bax,Bcl-x等Bcl-2家族的生物生动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利用细胞调亡机制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干预是当今围术期脑保护研究的重要趋势。由于细胞调亡是一个主动过程,人们有可能在Bcl-2基因家族的网络系统中发现某一终止细胞调亡的关键点,这将为重大手术过程引起的脑缺血的耐受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以及脑功能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 陈文栋马莉唐天云
- 关键词:BCL-2BAX基因脑缺血缺氧预适应
- 手术野布比卡因局部阻滞对胆囊切除术预先镇痛作用的研究
- 2007年
- 马莉李德光马玉恒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预先镇痛
- 麻醉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08年
- 麻醉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培养麻醉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全球意识与国际化视野、宽容心和爱心以及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来培养麻醉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是适应医学模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体现麻醉医学人文化的要求。因此,培养麻醉医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 马莉陈文栋罗志勇
- 关键词:沟通能力
- 胸部闭合性创伤术中健侧急性肺不张的处理
- 1996年
- 胸部闭合性创伤术中健侧急性肺不张的处理马莉,杨文燕,高明由于胸部闭合性创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及气道血性分泌物,处理患肺时健肺向下侧卧,血性分泌物可能会流向健肺气道致使健肺气道完全阻塞引起健肺不张,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术中危险性极高。我们将所遇到的...
- 马莉杨文燕高明
- 关键词:胸部损伤闭合性创伤肺不张
- 麻醉中输液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过程中液体治疗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0例高血压Ⅱ期的择期手术老年病人,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其分为I组(45例)和Ⅱ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吸人加静脉全麻,两组病人人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分别按3:1的比例输注勃脉力一A和琥珀酰明胶,Ⅰ组病人在麻醉开始前输入液体1200mL,后以15mL/(k·h)的速度补液;Ⅱ组病人在麻醉开始前输入液体600mL,后以10mL/(kg·h)的速度补液.两组病人均以先晶体后胶体的顺序进行.并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1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结束前30min(T3)和拔管后30min(T4)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率(HRV)以及血压、CVP、SPO2、PETCO2、尿量、失血量等各相指标.结果(1)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Ⅱ组病人各时间点输液量均比Ⅰ组病人显著性的低(P〈0.01),尿量在T2比Ⅰ组病人低(P〈0.05),在T3、T4显著性降低(P〈0.01);(3)血压与麻醉前比较,Ⅱ组病人各时间点有降低(P〈0.05);组间比较,Ⅰ组病人的收缩压在T1~T3各时间点均比Ⅱ组病人显著性高(P〈0.01),T4时间点高,舒张压在T1时间点高(P〈0.05);(4)心率变异性,各时间点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均有降低(P〈0.05),组间比较,Ⅱ组的代表交感兴奋性占优势的指标的变化较Ⅰ组的大(P〈0.01).结论在合适的麻醉深度下,术中输注适量的液体有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术中和术后交感神经活性、维护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和自主神经总张力,以及机体循环的稳定性.
- 陈文栋马莉陈燕唐天云尹翠芬
- 关键词:输液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性
- 生物电阻抗法用于重大手术患者手术期间输液方案的评估
- 2010年
- 目的通过多频生物阻抗分析仪测定观察肺叶切除术手术期间不同输液方案下体液的分布,特别是临床上难以测定的有效循环血量之外的细胞外液的变化,为重大手术期间制定更合理、安全的输液方案,保证手术患者术中、术后有更稳定的内环境及良好的器官功能。方法 6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输液组,28例),B组(限制输液组,35例)。A组:手术期间输注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2~14ml.kg-1.h-1;B组:手术期间输注LR液6~8ml.kg-1.h-1。用多频生物阻抗分析仪监测手术期间患者的总体液量(TBW)、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结果 2组术前后水含量:手术结束时,常规输液组细胞内、外液和全身水量均增加,其中细胞外液和全身水量增加更为明显,限制输液组细胞内、外液和总体液量在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Hct、pH值、K+、N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使用两种输液方案均能维持较为正常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但传统输液组细胞外液量有增多趋势。
- 钟颖马莉陈文栋毕春
- 关键词:输液方案细胞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