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昕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及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两组各30例胫骨骨折患者,一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式,另一组应用普通术式。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无明显差异。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手术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骨折间接复位,钢板插入,经皮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微创组骨痂形成时间平均8.3周,普通组平均10.2周,微创组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3周,普通组平均18.7周。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有利于骨愈合,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顾昕吴卫平楼列名
-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胫骨骨折
- 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8年1月问收治的3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电脑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部分限制肩部活动范围,并于3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随访评价肩关节功能。并依次比较内固定取出前后和最终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喙锁螺钉组与锁骨钩钢板组最终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内固定松动、脱钩(钉)等,无肩锁关节再脱位。其中锁骨钩钢板组有10例患者出现肩痛,其中3例严重者影响夜间睡眠。10例患者内固定取出后症状缓解。结论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相似,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内固定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范围、早期取出后功能锻炼能有效避免内固定并发症。
- 顾昕史永振张立国楼列名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
- 锁骨远端骨折钩钢板术后肩痛的关节镜下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锁骨远端骨折在所有锁骨骨折中约占10%~26%,大都由交通伤及运动损伤所致,Neer按照骨折与喙锁韧带的损伤情况将其分为三型,其中Ⅱ型骨折线位于喙锁韧带内侧或中间,骨折移位明显难以复位及维持复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发生率达30%-37%。
- 顾昕程飚孙健史永振陶坤
-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镜下观察钩钢板关节维持复位
- 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比较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两种颈椎失稳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人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值后,制成三柱损伤和前柱损伤模型。按顺序依次测四种内固定技术下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AP),②前路自锁钢板+后路侧块钢板(OP+AP),③前路自锁钢板(OP),④椎弓根螺钉钢板(TP)。结果三柱损伤模型中OP及AP在侧弯及旋转上达不到正常的稳定度。OP+AP及TP在各向运动上达到稳定。前柱损伤模型则四种技术在各向运动均能达到稳定。两种模型中,AP稳定性强于OP,而弱于OP+AP及TP,后两者间相似。结论OP可以稳定前柱缺损模型但不能稳定三柱损伤,不支持单纯前路钢板在临床颈椎三柱损伤中的应用;AP稳定性较高,但仍不能稳定三柱损伤模型;OP+AP稳定性最强;TP固定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稳定性更强,基本上达到OP+AP固定后稳定度。
- 夏军顾昕黄煌渊
- 关键词:内固定颈椎稳定性生物力学颈椎损伤椎弓根螺钉
- 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 :评价及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位后分别应用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度限制肩关节活动,随访观...
- 顾昕张立国史永振楼列名
-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喙锁螺钉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1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 顾昕贺石生张海龙顾广飞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 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评价及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9月间,收治30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位后分别应用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度限制肩关节活动,随访观察至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应用Constant-Murley法评价肩关节功能。比较取出前后和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结果锁骨钩钢板骨折愈合时间为10.7周,喙锁螺钉为9.3周。两组患者最终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其中锁骨钩钢板组有26.7%出现肩痛。两组患者取出后肩痛和运动范围均有改善。结论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临床疗效相似,功能恢复满意。内固定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后尽早取出,能有效避免内固定并发症。
- 顾昕史永振张立国楼列名
- 关键词:骨折锁骨钩钢板喙锁螺钉
- 交通伤所致胫骨骨折79例的微创治疗被引量:6
- 2008年
- 高能量交通伤导致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临床处理比较棘手。笔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朱裕昌楼列名茅凌州蔡新宇顾昕
- 关键词:交通伤微创治疗胫骨骨折有限切开复位粉碎性骨折胫骨中下段
- 同心球定位导向技术对椎间孔镜术辐射暴露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估同心球定位导向技术对椎间孔镜辐射剂量及其相关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8月共127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患者的资料。其中,64例采用同心球定位导向技术进行辅助穿刺的病例被视为导向组,63例采用常规手动盲穿的患者被视为常规组。观察比较穿刺次数、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总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和估算的辐射剂量及相关疾病的风险。[结果]平均穿刺次数导向组为(1.59±0.66)次,常规组为(4.83±1.76)次;总透视次数导向组为(27.38±5.11)次,常规组为(36.97±7.52)次;总曝光时间导向组为(26.27±4.75)秒,常规组为(33.51±7.08)秒;辐射有效剂量导向组为(0.49±0.09)mSv,常规组为(0.63±0.14)mSv;癌症风险导向组为(26.75±4.89)×10^(-9),常规组为(34.39±7.50)×10^(-9);遗传疾病风险导向组为(0.97±0.18)×10^(-9),常规组为(1.25±0.27)×10^(-9);导向组手术时间(62.91±10.03)min,常规组(69.84±10.49)min;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心球定位导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椎间孔镜穿刺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辐射有效剂量,进而降低患者罹辐射相关病症、遗传疾病的风险。
- 范国鑫赵永昭汪东冬周志管晓菲张海龙王传锋顾昕贺石生
- 关键词:穿刺
-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 L,B组为(93.7±5.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吴信波范国鑫虞舜志张海龙顾昕胡安南胡硕管晓菲贺石生
-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