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潇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低氧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间充质
  • 2篇低氧环境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缺氧
  • 2篇细胞低氧
  • 2篇免疫
  • 2篇乏氧
  • 2篇乏氧诱导因子
  • 2篇MIR-15...
  • 1篇大细胞
  • 1篇低压低氧
  • 1篇调节性

机构

  • 13篇兰州军区兰州...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韩潇
  • 9篇白海
  • 4篇赵强
  • 4篇杨柯
  • 4篇吴涛
  • 3篇王存邦
  • 3篇王养民
  • 3篇欧剑锋
  • 3篇韩燕霞
  • 3篇尹娇娇
  • 2篇王蕾
  • 2篇张姝婷
  • 1篇胡巨龙
  • 1篇蓝天
  • 1篇李卫平
  • 1篇杨旭凯
  • 1篇王振
  • 1篇陈吉祥
  • 1篇何苗
  • 1篇赵丽萍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枸杞、泽泻及其混合物对大鼠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枸杞、泽泻及其混合物对大鼠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B、C、D、E组给予1%乙二醇和1%氯化铵自来水饮水诱导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形成。B组为结石模型组,C组为枸杞用药组,D组为泽泻用药组,E组为混合药物组,实验期间每天灌胃1次,共28 d。检测5组大鼠尿液、血生化、肾脏指标及肾组织丙二醛(MDA)和总过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枸杞、泽泻及其混合物均能降低泌尿系结石大鼠24 h尿Ca2+含量、血Ca2+、血尿素、肌酐、右肾系数及MDA含量,并增强T-SOD活性,且E组作用效果优于C组及D组(P<0.05,P<0.01),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泽泻均可有效抑制乙二醇及氯化铵诱导的大鼠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二者混合物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王施广王振王养民杨旭凯李卫平蓝天韩潇
关键词:枸杞泽泻草酸钙泌尿系结石
氯化钴模拟低氧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基因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氯化钴可促进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对其基因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建立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钴模拟化学低氧环境,在不同浓度(0,100,150,200,250μmol/L)和不同时间(0,1,2,3,4 d)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鉴定及细胞周期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mR 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CD29、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呈阴性表达,且不受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影响。氯化钴模拟的化学性低氧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时间及浓度依赖性。RT-PCR检测到低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 RNA表达上调,而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mR NA表达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氧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增高。结果表明氯化钴模拟的体外低氧环境能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最佳浓度为200μmol/L,但过高浓度(250μmol/L)时反而抑制其增殖,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韩潇白海尹娇娇杨柯韩燕霞欧剑锋王存邦
关键词:脐带细胞低氧缺氧诱导因子1干细胞低氧氯化钴增殖
核因子-κB通过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主要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限制.近年研究表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能有效预防与治疗GVHD.随着现代免疫学的进展,核因子(NF)-κB作为多效转录因子,对Treg增殖与活化均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GVHD的防治.笔者拟就近年关于NF-κB通过Treg在GVHD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韩潇吴涛白海
关键词:核因子-ΚB移植物抗宿主病
miR-155在低氧环境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韩潇白海尹娇娇杨柯王存邦吴涛
微小RNA-155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2016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能力的干细胞,而且因其获取方便,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已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但因其分化不稳定及易老化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微小核糖核苷酸155(micro RNA455 miR455)是一种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微小RNA转录后能降解mRNA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随着miR455的深入研究,其在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免疫调节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iR-155应用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韩潇王蕾吴涛白海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肥大细胞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尽管在基因组和细胞学方面的知识在不断增加,前列腺癌仍是世界各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前列腺癌由一系列影响分子、细胞、超细胞加工过程的基因发生改变所致,同时前列腺癌中可见大量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到底是肿瘤引起炎症还是炎症导致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这个问题尚不清楚,但炎症的确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作用[2]。
韩潇王施广王养民
关键词:前列腺癌肥大细胞公共卫生问题免疫细胞基因组细胞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详细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纯度及增殖能力,从而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方法 将剔除动静脉及内膜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剪切成1mm3小块,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得到贴壁细胞。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研究特殊细胞表面抗原CD29、CD73、CD90、CD105、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体外培养7~10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主要呈纺锤体样、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生长曲线显示其增殖能力强;特殊表面抗原CD29、CD73、CD90、CD105表达强阳性,造血性抗原标志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均呈阴性,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超过80%。结论 利用组织块法可有效获得人脐带MSCs,具有高纯度、低成本优点,并在体外较易培养、扩增。
韩潇白海赵强杨柯欧剑锋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对再生医学中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免疫抑制能力和多系分化潜能等特征,因此被认为是干细胞再生治疗中一个重要资源。然而,体外扩增期间的低生产动力学、早期衰老、基因不稳定性和低移植率是MSCs在再生治疗中的主要不利因素。细胞间及细胞内大量的信号通路在其壁龛中控制着MSCs的生长、倍增和分化。通常,干细胞培养的实验条件为20%的环境O_2浓度,而壁龛中通常为2%~9%O_2。O_2通过调节乏氧诱导因子-1(HIF-1)来介导不同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维持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描述和对比常氧(20%O_2)和低氧(2%~9%O_2)对MSCs的生物学影响。并总结了在体外培养扩增中,低氧环境显著提高MSCs的生长动力学、遗传稳定性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最终提高MSCs在再生治疗中的效应。
张姝婷韩潇赵强白海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低氧乏氧诱导因子-1
miR-155在低氧环境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55在低氧条件下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因子表达的调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将miR-155模拟物转染至MSC中,构建miR-155高表达的MSC细胞。在水合氯化钴(CoCl2·6H2O)模拟的化学低氧环境中,用脂多糖(LPS)刺激MSC的免疫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其转染效果,并检测IL-6、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GF-β、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8、TGF-β及SDF-1α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Hl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较阴性对照组,miR-155转染组的IL-6、IL-8表达上调(24.201±1.536对1.802±0.058,P〈0.01;24.406±4.611对7.407±1.553,P〈0.01),iNOS mRNA表达下调(0.151±0.035对32.925±1.632,P〈0.01)。同时,HIF-1α在低氧环境下高表达(45.093±3.371对2.210±0.498,P〈0.01),且低氧miR-155转染组较低氧对照组上调更为显著(102.965±4.449对45.093±3.371,P〈0.01)。低氧miR-155转染组IL-6、IL-8上调较miR-155转染组更加显著(65.670±10.613对24.201±1.536,P〈0.01;35.537±2.285对24.406±4.611,P〈0.01);miR-155下调iNOS表达(0.235±0.003对0.612±0.043,P〈0.01),低氧条件下更为显著(0.087±0.002对0.235±0.003,P〈0.01)。低miR-155组SDF-1α、TGF—β mRNA表达均上调(5.690±1.655对0.841±0.194,P〈0.01;6.982±1.353对0.632±0.184,P〈0.01),上清中细胞因子SDF-1α表达水平为24.609±2.584对25.359±2.455(P=0.760);TGF-β表达水平为0.568±0.019对0.345±0.037(P=0.002)。结论低氧条件下,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从而下调iNOS基因及蛋白,由此促进miR-155正向调控MSC免疫因子的表达。
韩潇白海尹娇娇杨柯韩燕霞欧剑锋王存邦吴涛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低氧微RNAS乏氧诱导因子1Α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检测T细胞亚群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中的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我科SAA患者103例为SAA组,以健康成年人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初诊时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SAA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免疫抑制治疗组(IST组)及IS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观察不同治疗组间疗效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A组CD4+、CD8+T淋巴细胞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倒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ST组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IST联合UC-MSCs组治疗前后CD8+、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A患者CD4+/CD8+比值倒置,提示免疫异常与SAA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IST联合UCMSCs治疗更有利于促进SAA患者骨髓造血能力的恢复,不良反应少。流式细胞术行T淋巴细胞检测对探讨SAA的发病机制、提高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赵强韩潇白海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亚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