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峰
- 作品数:108 被引量:2,38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际空间技术溢出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通过将空间技术外溢引入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并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外溢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且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人口城市化的有效影响半径为300公里。在该空间范围内,同等级城市间空间技术外溢对人口城市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负,且特大城市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大城市,因而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创新要素具有明显的极化效应。中小城市由于受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极化效应的影响,非但未能获得其他城市的技术外溢,其研发资本的不断外流反而降低了其人口城市化水平。
- 郑腾飞韩峰
-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系统GMM
-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被引量:152
- 2014年
- 提升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基础上,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了2006-2011年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两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总体上两变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地区间差距趋于收敛。2东、中、西内部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特征各异,且东部、西部省际差距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均分别是两变量总体差距的主要成因;空间演化趋势表明,两变量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和增量集聚特征,且空间格局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集聚演化趋势的同步性;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呈现出"三纵两横"的地理特征,而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则呈自东向内陆地区的梯度集聚之势。3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呈递增之势,无论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层面,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彭冲陈乐一韩峰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246
- 2017年
-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从而导致其碳减排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创新:区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价值: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破解"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韩峰谢锐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溢出效应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被引量:86
- 2014年
-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 韩峰王琢卓阳立高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外部性经济增长
- 最终需求影响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关键路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改善收入分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最终需求如何影响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最终需求影响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的关键路径模型,并利用2002、2007、201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不同类型最终需求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消费是影响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的主要需求类型,国内各部门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的需求类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最终需求对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效果,最终需求主要直接影响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报酬和房地产业的资本收入,而建筑业作为中间产品的路径类型是间接影响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的主要路径。其中,影响劳动者报酬的关键路径是"文教卫生科研事业→消费"和"农林牧渔产品及服务→(中间产品)→消费",影响资本收入的关键路径是"房地产业→(中间产品)→消费"和"建筑业→投资"。为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应把握好最终需求驱动下的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入分配情况。
- 阳立高陈亭亭谢锐韩峰李玉双
- 关键词:劳动者报酬资本收入
- 市场邻近、技术外溢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被引量:42
- 2016年
- 本文将空间技术要素融入新经济地理框架构建理论和计量模型,探讨了国内、国际市场及空间技术外溢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内、国际市场均能有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二者并未呈现明显联动效果;区际研发溢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区际沟通技术溢出的作用却不显著。伴随国内市场扩大,研发溢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断降低,而沟通溢出的作用不断增强。然而在城市土地配置和利用中,国际市场对研发与沟通的技术外溢效应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内外市场和技术的空间分布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两极化倾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而中小城市提升幅度相对有限。
- 韩峰赖明勇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企业创新被引量:2
- 2023年
- 作为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各类创新要素能否在城市中有效组织、配置和利用,因而也势必会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国土地市场网每宗交易土地的地理信息和容积率数据测算中国各城市的空间结构,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推动企业创新,该结果在考虑样本极端值、变换指标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较为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空间配置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但工矿用地和公共用地配置导致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并未对企业创新产生明显影响;地方政府增长竞争导致的过度干预行为弱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企业创新效应;单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均有助于推进企业创新。
- 韩峰庄宗武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 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预测——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被引量:16
- 2009年
- 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02-2007年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灰色系统相关检验发现,GM(1,1)模型误差较小,能较好地拟合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情况.运用该模型预测:2008年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1403.4万人,2009年是1512.2万人,2010年是1629.3万人,2011年是1755.6万人.
- 陈洁李玉双韩峰
- 关键词:灰色预测第三产业就业
- 基于自适应混沌控制的外汇干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有效性一直是金融领域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并且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寻找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在扩展Dorn-busch汇率模型基础上,运用自适应混沌控制方法指导外汇干预策略,试图通过检验干预是否能够控制汇率时间序列的混沌行为并最终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来论证外汇干预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自适应地寻找合理的干预尺度,外汇干预行为最终能够成功地将汇率稳定在系统均衡水平上。研究成果不但为外汇干预有效性给出了理论支持,还为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 张在美谢赤孙柏韩峰
- 关键词:金融工程汇率
- 高等教育质量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探讨高等教育质量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机制,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基于1998-2013年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数据,对高等教育质量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质量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基于实证结果,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改革高等教育机制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制造业升级不断输送高层次、高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 阳立高李璐璐李玉双韩峰
-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制造业升级人力资本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