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利 作品数:27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考虑通信延迟的智能车队纵向控制 2024年 针对智能车队纵向跟随控制中车辆之间信息传递存在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延迟条件下运动状态估计与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的MSE-MPC(Motion State Estimation-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智能车辆队列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利用运动状态估计算法,对通信延迟情况下的前车状态信息进行估计,并将所预测的前车状态信息用于更新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输入,决策出跟随车行驶所需的期望加速度,在保持合理的车间距情况下,实现车辆的加减速,使队列系统达到稳定。通过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在固定延迟和随机延迟两种不同延迟条件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与无延迟时MSE-MPC及有延迟时MPC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MSE-MPC融合算法有效,对于延迟时长的变化不敏感,能够较好地抵抗通信延迟的影响,而且整体的控制效果较好,能够保证队列的稳定运行。 王静 雷利利 熊晓夏 林威关键词:智能交通 通信延迟 模型预测控制 Ce改性对Cu/SSZ-13催化剂抗钾中毒的影响机理研究 2023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e-Cu/SSZ-13、Ce-K-Cu/SSZ-13和K-Cu/SSZ-13催化剂,通过模拟气试验平台研究了Ce-Cu/SSZ-13、K-Cu/SSZ-13和Ce-K-Cu/SSZ-13催化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_(3)-SCR)性能,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比表面积(brunauer emmett teller,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NH_(3)-TPD)等表征手段评价碱金属钾(K)对Ce-Cu/SSZ-13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金属K的引入使得Cu/SSZ-13催化剂的NH_(3)-SCR性能下降,导致催化剂出现中毒失活现象。与K-Cu/SSZ-13催化剂相比,Ce-K-Cu/SSZ-13催化剂的NOx脱除效率显著提高,T_(80)(NO_(x)转化率达到80%的温度区间)温度窗口扩宽到220℃~580℃,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和活性中心Cu^(2+)物种数量增加,表明Ce对Cu/SSZ-13催化剂的改性可以提高NH_(3)-SCR性能,且对催化剂K中毒失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彭嘉琪 王攀 李飞祥 朱增赞 敖成成 雷利利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柴油机颗粒排放物中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微孔均匀沉积冲击器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排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取样,采用索氏萃取法对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效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不同工况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物主要由烷烃类、酚类、酯类及酸类等成分组成。随着负荷的增加,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在部分工况下,有少量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萘、菲等)出现;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的碳原子数大致分布在C10~C35,其中C14,C16和C19所占比例较高。在高负荷工况下,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出现了高碳链烷烃,主要来自未完全燃烧的机油或燃油添加剂。 雷利利 裔静 周俊 殷俊晨 王攀关键词:柴油机 色谱分析 质谱分析 Mn负载量对NSR催化剂NO_x存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Mn负载量对NOx存储还原(NSR)催化剂NOx存储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负载量的1Pt/15Ba/15Ce/xMn/γ-Al_2O_3(1、15、x表示其后元素的质量百分数,x=0、2、4、6、8和10)复合型NSR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模拟气试验平台测试了催化剂的NOx完全存储性能。结果表明,不同Mn负载量的NSR催化剂整体结晶状况良好,Mn元素以Mn_2O_3和MnO2形式存在;Mn元素添加后,1Pt/15Ba/15Ce/8Mn/γ-Al_2O_3比表面积最大;γ-Al_2O_3主要是以多边形状和长棒状的形态存在,各活性组分分散较为均匀;1Pt/15Ba/15Ce/8Mn/γ-Al_2O_3的存储能力最强,存储效率为89.47%,NO_x存储量达689.43μmol/g;催化剂的NOx存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8Mn>10Mn>6Mn>4Mn>2Mn>0Mn;在10%的O2气氛下,1Pt/15Ba/15Ce/8Mn/γ-Al_2O_3催化剂的NOx存储能力最强。 王攀 张博 李凯 崔宸睿 雷利利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浸渍法 Au/CeO2催化剂有氧条件下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负载量为3%的Au/CeO2催化剂,并利用表征手段结合固定床反应器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的理化特性和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water gas shift reaction,WGSR)的活性.结果表明:Au元素均匀地分散在了载体表面,改善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CO吸附性能,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当反应温度为300℃时,WGSR试验中CO转化率提高了56.0%,O2促进了催化剂表面碳酸盐类物质的分解,恢复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明显提高了低温下CO的转化率;当反应温度在200,250℃时,CO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5.0%和17.5%. 李凯 王攀 李振国 崔宸睿 雷利利关键词:AU/CEO2催化剂 CO氧化 氧气 WGSR 一流专业背景下“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年 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汽车运用工程》在一流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其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的要求日益提高。文章首先介绍了《汽车运用工程》的课程目标,总结了《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所遵循的三项原则,进而探索了《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汽车运用工程》课堂教学的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融入提高了同学们的职业素养、专业精神、创造意识、团队意识、爱国之情。 潘公宇 杨建 周海超 雷利利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建设 NTP技术对柴油机颗粒物组分及热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低温等离子体(NTP)处理柴油机碳烟排放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了NTP处理后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成分(SOF)组分变化.结合热失重分析仪(TGA),分析了NTP对颗粒物样品组分及热重特性和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烟排放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TP处理后,碳烟排放降低较多;NTP处理前后,颗粒物样品中SOF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12%和24.36%.在25~1,000,℃温度内,NTP处理前后颗粒物样品的总失重率分别为95.63%和94.89%,同时NTP处理后颗粒物样品放热峰温度降低67.5,℃. 雷利利 蔡忆昔 王攀 韩文赫 张琳关键词:柴油机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不同Ce/Ba比对柴油机NSR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e/Ba比的NOx存储还原(NSR)催化剂:x Ce(25-x)Ba/γ-Al_2O_3(x为质量分数,且x=8-12),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NSR催化剂中存在Ce O_2晶粒,且以近似球状均匀分布在催化剂表面,粒径尺寸为(20~50)nm;在催化剂表面分布有大量孔洞,且随着x的增大,孔容和孔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当Ce/Ba质量比为10:15时,晶粒分布较其它配比均匀,催化剂表面的孔容和孔径数值最大,更有利于吸附。 雷利利 李靖 刘桂武 王攀关键词:催化剂 掺杂Pt对NTP协同Fe/Ce-K-O催化脱除柴油机NO_x的影响 2014年 通过柠檬酸凝胶-浸渍法制备了纳米Fe/Ce-K-O和Fe-Pt/Ce-K-O催化剂,并利用XRD、SEM和EDX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TP)放电装置,建立了NTP协同纳米催化系统。基于台架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负荷工况下,掺杂Pt对NTP协同纳米Fe/Ce-K-O催化剂脱除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P协同Fe-Pt/Ce-K-O催化剂作用下,NOx排放得到显著降低,其中,在25%负荷时,NOx转化率最高,达到75%。在NTP协同Fe/Ce-K-O催化剂作用下,NOx转化率最高,达到60%,但是NO2浓度有所升高。此外,在NTP协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副产物N2O排放总量变化不大。 王攀 谷文业 雷利利 蔡忆昔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 纳米催化剂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催化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 被引量:12 2012年 针对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PAC)技术转化NOx排放的热点科学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La0.8K0.2Mn0.5Co0.5O3(LKMCO)纳米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plasma,NTP)发生器建立了NPAC系统。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NPAC技术转化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NTP能量密度和排气温度对转化NOx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NTP不同放电频率工作下,O2浓度与原机相比明显降低,降幅最高为5.17%;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NO2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在放电频率为14.0kHz条件下,当能量密度大于80J/L时,NO2和NO浓度开始转化;在温度为280~350℃时,LKCMO催化剂发挥活性,NPAC技术作用下NOx转化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蔡忆昔 雷利利 王攀 郑荣耀 闫亚洲关键词:柴油车 尾气排放 低温等离子体 纳米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