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长琪
- 作品数:231 被引量:2,192H指数:25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我国CO_2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本文利用我国1971-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费、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平方和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ARDL估计结果表明,人均能源消费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和对外贸易,并且推导出了一个持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模型,同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 陶长琪宋兴达
- 关键词:经济增长ARDL模型
- IT企业集群的共生性和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对IT企业集群的共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集群内存在若干个核心企业 ,它们形成互补或替代关系 ,众多的卫星企业分别寄生在各自的核心企业下从事核心企业分工结构中的某一项任务活动 ,所有这些核心企业和卫星企业在集群内能够自动维持着这种分工协作的稳定性。
- 陶长琪
- 关键词:企业集群劳动分工稳定性
- 盗版软件生产的经济学分析
- 2008年
- 针对近几年发生在我国较为频繁的软件盗版事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盗版事件的三方博弈主体,即软件制造者、软件盗版者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开展了博弈分析.在经验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我国软件盗版事件频发的对策建议.
- 王海萍陶长琪
- 关键词:盗版经济学分析
-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为长三角地区以开放促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尝试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系统性影响.以2005—2014年长三角24个城市为样本,基于模拟退火和NLS法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差距为吸收能力变量,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且二者关系随吸收能力高低发生转换.具体来看,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由轻微负向逐渐变为正向显著,而当技术差距变小,该影响则由正向不显著逐渐变为正向显著.同时,各样本城市呈现明显区域差异,跨越各自门槛值的样本比例偏低,且人力资本方面仅上海、南京及杭州处于高体制,技术差距方面则未有样本城市进入高体制.
- 陶长琪王慧芳
-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
- 基于信息化的融合及其效应分析——从产业和企业视角被引量:2
- 2008年
- 基于信息化的背景分析产业融合理论,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了产业融合的含义和各自的特点。从产业层面上,产业融合就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的产业新范式。不同产业的经济活动之间出现了相似性;从企业层面上,产业融合是指某一产业中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或者相当数量的企业,出现了内容相同的多元化经营。企业融合深化了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使得企业战略由规模经济转变为范围经济。我国应对产业融合一是非政府创造产业融合的支持环境,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三是制定适合产业融合的管制政策。
- 陶长琪齐亚伟
- 关键词:产业融合信息化
- 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8
- 2015年
-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开展定量研究,并以此量化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细化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作用力度。结果表明:除广东省和江苏省外,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协调度属普遍不协调,归因于产业转型时期低下的耦联效率;区域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出空间相关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这得益于东部发达的经济体、中部"两型社会"的创新政策特权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西部和谐的政府管制政策。综上,我国应深化产业的耦联效应;发挥省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维护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巩固政府的动态调节机制、模糊产业耦联边界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
- 陶长琪周璇
-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产业制造业
- 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陶长琪刘仁彪
-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实证分析农业生产
- 面板数据贝叶斯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基于非对称指数幂分布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分位数回归的贝叶斯推断目前几乎都建立在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ALD)之上。ALD中尾且缺乏控制尾部参数的弊端使得其在实际数据出现尖峰厚尾以及偏斜分布时不能灵活地反映数据特征,导致贝叶斯分位数估计出现偏差。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采用具有左右尾参数的非对称指数幂(AEP)分布和基于Gibbs的自适应Metropolis–Hastings抽样方法,对经典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了扩展与改进,形成了基于AEP分布的贝叶斯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方法,并将该方法首次应用于面板数据中。同时,为检验AEP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该方法与基于偏指数幂(SEP)分布和基于ALD分布的贝叶斯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AEP方法比SEP和ALD方法更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性能更稳定。并且,在不同扰动项分布假设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该方法具有更高精度的变量筛选功能。最后,选取36家我国零售类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AEP方法对其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回归估计,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的能力。
- 陶长琪徐玉婷
- 关键词: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 一类组合恒等式
- 1995年
- 该文通过运用Ferrer图法得到了一些组合恒等式,并对它们进行了推广.
- 陶长琪
- 关键词:组合恒等式
- 数据要素何以成为创新红利?——源于人力资本匹配的证据被引量:61
- 2022年
-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测算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度,实证分析其对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质量,但单独的数据要素或人力资本不具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创新红利的释放强调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组合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仅对中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金融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具有创新激励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通过增强企业流动性储备、激发市场需求以及提升供应链效率从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此外,进一步分析中发现,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对制造业创新质量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处于倒"U"型曲线下降阶段的样本仅占总样本的2.4%左右,97.6%左右的样本反映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的创新激励效应.生活成本的创新挤出效应是二者匹配抑制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在推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释放创新红利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 陶长琪丁煜
- 关键词: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