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立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白马林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
- 本研究以白马林场为研究区域,以2013年Landsat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同期野外调查数据,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建立森林碳储量遥感反演模型,以期能有效地估测白马林场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为我国今后此类项目的研究提供...
- 陶立超
-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碳储量遥感模型
- 北京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及粗死木质残体贮量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北京1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进行调查,估测了北京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地表凋落物和粗死木质残体(CWD)的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凋落物贮量为25.614 t·hm-2,变异系数为0.112-0.635;CWD贮量为0.213 t·hm-2,变异系数为0.854-2.449。凋落物贮量主要集中在半—已分解层,其一般占凋落物贮量的60%-80%,其次为未分解层叶,所占比例一般低于30%,而未分解层枝所占比例最小,低于15%。不同密度等级的油松林凋落物中养分元素含量均表现出N(53.55 kg·hm-2)>K(31.97 kg·hm-2)>P(7.29 kg·hm-2)的规律,但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小规律不完全相同,N元素含量依次为Ⅰ(2 500株·hm-2)>Ⅱ(2 000株·hm-2)>Ⅲ(1 700株·hm-2),P和K元素含量依次为Ⅰ>Ⅲ>Ⅱ。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凋落物贮量与林分平均树高呈显著正相关,而CWD贮量与平均胸径、海拔、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 陶立超孟晓清孙翀刘琪璟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凋落物粗死木质残体生物量
- 满归林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林区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地上总碳储量从2010年的974万t增加到2012年的1 005万t,年均增长率为1.57%,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林区的北部和西部。从树种的角度看,林区总碳储量中落叶松和白桦贡献最大,占据主导地位;从龄组的角度分析,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很大;乔木林碳密度与林龄紧密相关,先随林龄快速增加而后又缓慢减小。研究时段内,尽管林区整体森林碳密度较小,但不同龄组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 周亚爽刘琪璟陶立超程小云孟盛旺
- 关键词:蓄积量碳储量碳密度
- 大兴安岭地区南北部幼中龄林碳储量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南部和北部落叶松与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差异,准确估算该地区碳储量,本文结合南北部两个典型林业局抚育伐样地调查及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了南北部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林分特征及生物量差异,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建立了生物量(B)与蓄积量(V)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南部落叶松和南北部白桦直径分布均为右偏山状曲线,北部落叶松为左偏山状。样地生物量密度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南部各样地之间分布相对均匀,北部各样地分布相差较大。落叶松和白桦生物量与蓄积量线性关系分别为B=0.6726*V+0.5592和B=0.7317*V-0.2932。南部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分别为30.54 t·hm-2和30.06 t·hm-2,北部地区分别为24.19 t·hm-2和26.77 t·hm-2。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储量分别为8 546.4万t和2 798.9万t,碳密度分别为26.08 t·hm-2和25.01 t·hm-2。由于幼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碳增长潜力,合理地经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将有利于提高该区森林碳汇潜力。
- 孟晓清刘琪璟陶立超邓留宝李卫军温志勇
- 关键词:落叶松白桦抚育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