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鸿飞

作品数:53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再生稻
  • 26篇水稻
  • 14篇栽培
  • 14篇灌浆
  • 10篇蛋白
  • 10篇腋芽
  • 9篇季稻
  • 8篇籽粒
  • 7篇腋芽萌发
  • 7篇籽粒灌浆
  • 7篇萌发
  • 6篇氮肥
  • 6篇蛋白质
  • 6篇栽培模式
  • 6篇早稻
  • 6篇早稻-再生稻
  • 6篇收割
  • 6篇头季稻
  • 6篇灌浆期
  • 6篇白质

机构

  • 53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省农业厅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53篇陈鸿飞
  • 43篇林文雄
  • 19篇张志兴
  • 14篇梁义元
  • 10篇梁康迳
  • 7篇林瑞余
  • 6篇李忠
  • 6篇方长旬
  • 5篇陈婷
  • 5篇黄锦文
  • 5篇王经源
  • 3篇杨东
  • 3篇林建
  • 3篇郑履端
  • 3篇李兆伟
  • 2篇林娜英
  • 2篇邓家耀
  • 2篇熊君
  • 2篇陈军
  • 2篇郭玉春

传媒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福建农业大学...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2008年中...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的解淀粉芽胞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ZSY‑3及其作为再生稻根际促生菌株的应用。本发明以再生季稻分蘖数为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得到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ZSY‑3,并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实验证明,本...
陈鸿飞许丽宁邵彩虹方长旬林文雄
文献传递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特性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大田栽培的方式,研究了大穗型水稻金辉809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模式以及同一施氮量下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总施氮量225 kg/hm2,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和6∶4)对强弱势粒灌浆影响的分子机制。获得了水稻不同灌浆时段籽粒总蛋白的表达图谱,共发现32个在灌浆过程中发生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涉及籽粒的淀粉合成,能量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节和抗逆响应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不同灌浆发育时段水稻强弱势籽粒响应不同氮肥比例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结果发现强势籽粒响应氮肥调控出现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有8个,而弱势籽粒有26个,可见强势籽粒灌浆具有更强的环境稳定性,相对地,弱势籽粒灌浆则易被环境所调节。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生育后期氮肥的施用量,有利于增强弱势籽粒中信号转导,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物质调运与能量代谢速率,增强抗逆性,增强弱势籽粒的代谢水平,延长其灌浆时期,提升弱势籽粒活性和灌浆强度,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氮素调控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分子生态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张志兴陈军李忠李兆伟黄锦文陈婷方长旬陈鸿飞林文雄
关键词:水稻灌浆蛋白组学氮肥
一种水稻超干种子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超干种子生产方法,以含水量≤15%的水稻种子为材料,进行高温加温干燥,得到水稻超干种子;所述水稻超干种子含水量为5%-7%及以下;所述的高温加温干燥为45℃-80℃条件下恒温加热或连续的在45℃至80...
王经源陈鸿飞林文雄林瑞余陈菜金林娜英卢丽君
文献传递
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衰老的演变特征及其延效机制
2024年
探索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生育后期植株衰老进程的菌群演变规律及其生态对策是防止作物早衰发生,促进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关键。本研究选用2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常规再生稻品种黄华占(Huanghuazhan,HHZ)和丰华占(Fenghuazhan,FHZ)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再生稻生育后期根际菌群随植株衰老进程而发生的多样变化、菌群演变生态策略和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结果表明,2个具有紧密亲缘关系的供试品种其生育后期的自然衰老变化趋于一致。但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丰华占生育后期的所有相关生理指标衰败速度均明显高于黄华占,即呈现早衰现象,并显著影响其头季和再生季稻的干物质积累与籽粒灌浆结实,进而减产。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再生稻植株的衰老进程紧密关联,具体表现在随着再生稻生育后期的推进,FHZ根际微生物多样性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幅度更大,根际微生物生态位宽度变小。进一步分析发现,HHZ头季稻成熟期较FHZ头季稻成熟期根际土壤显著提高了地杆菌属(Geobacter)、卤囊菌属(Haliangium)、亚硝酸盐氧化菌属(Candidatus_Nitrotoga)以及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0.61%、0.17%、0.42%和0.045%);而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以及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上HHZ较FHZ显著下降了0.29%、0.76%和0.15%;HHZ根际上调的微生物在土壤的营养循环和有效性转化上起到重要功能作用,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位宽度比FHZ高36.81%,反映了根际微生物对资源利用的差异,是微生物适应土壤胁迫环境的生物印迹。本研究认为植物早衰发生是根际微生物生态对策的结果,再生稻头季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对其再生季具有显著的延效作用。因此,加强再生稻头季后期的根际调控,强化根际土壤微生物菌
郭春林林满红陈婷陈婷林文芳陈鸿飞
关键词:再生稻早衰根际微生物根际效应栽培调控
不同栽培模式对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揭示不同栽培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采用超高产栽培模式并以常规栽培模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强、弱势粒的生长潜势强,灌浆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早,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的前、中、后3个阶段均较高,活跃灌浆时间较短,强、弱势粒较早进入灌浆盛期,同时,整个灌浆期头季稻强、弱势粒的Mg2+-ATP和Ca2+-ATP酶活性超高产栽培模式也都较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尤其是在籽粒灌浆的快速增长阶段,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因而其头季籽粒灌浆呈现出灌浆起动快、灌浆强度大、灌浆后期"拉力"足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输,这是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实现大穗、多穗、粒饱、结实率高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生理原因。
陈鸿飞张志兴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
关键词:灌浆特性ATP酶活性
一种利用GF14f蛋白靶向多肽配体调控水稻弱势籽粒灌浆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GF14f蛋白靶向多肽配体溶液调控水稻弱势籽粒灌浆的方法。所述多肽配体溶液由60mg/L的14‑3‑3蛋白成员GF14f靶向多肽配体R18和6ml/L的表面活性剂吐温‑20组成。在水稻灌浆期外源喷施G...
张志兴陈鸿飞林文雄
文献传递
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的特点,并结合生态学的性质,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同类型实验比重调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多元化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出构建符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陈鸿飞陈婷林文雄
关键词: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显著,分别高10.77%和63.2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群体干物质累积总量在头季稻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83%-38.17%,茎鞘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10.60%和13.88%,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常规栽培模式多21.43%,穗粒数多1.88%,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22%。
陈鸿飞林瑞余梁义元郑履端梁康迳林文雄
关键词:水稻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
一种直列双驱可避稻茬再生稻收割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列双驱可避稻茬再生稻收割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盘和控制系统,所述底盘前端设置有收割稻穗的割台和对稻穗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所述底盘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驱动轮,其中一个驱动轮同时作为导向轮;...
施火结郑文鑫孙珍军陈鸿飞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再生稻腋芽再生率的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再生稻腋芽再生率的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该调节剂由蔗糖、钨酸钠、磷酸二氢钾、吐温和水组成,其施用方法是兑水稀释后,于再生稻头季稻收割后5天内及5~10天内分两次喷施在稻桩上。本发明调节剂能显著提高再生...
陈鸿飞邵彩虹许丽宁杨松威林文雄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