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祥盛

作品数:208 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6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生物学
  • 53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2篇蜡蝉
  • 41篇蝉科
  • 39篇昆虫
  • 36篇飞虱
  • 33篇蜡蝉总科
  • 33篇蝉总科
  • 28篇半翅目
  • 27篇同翅目
  • 27篇蜡蝉科
  • 26篇虱科
  • 26篇飞虱科
  • 22篇斑蝥
  • 20篇斑蝥素
  • 17篇害虫
  • 14篇叶蝉科
  • 13篇亚科
  • 13篇芫菁
  • 12篇饲养
  • 11篇叶蝉亚科
  • 11篇昆虫标本

机构

  • 204篇贵州大学
  • 12篇遵义医学院
  • 6篇贵州山地农业...
  • 5篇贵州省烟草公...
  • 4篇井冈山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安顺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贵州省羊艾茶...
  • 1篇贵阳学院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宜宾学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05篇陈祥盛
  • 32篇张余杰
  • 29篇杨琳
  • 28篇李子忠
  • 20篇刘洋洋
  • 19篇李晓飞
  • 17篇刘沅
  • 16篇侯晓晖
  • 15篇常志敏
  • 13篇罗强
  • 12篇龙见坤
  • 12篇母银林
  • 9篇李娇
  • 8篇周正湘
  • 6篇金道超
  • 6篇郑延丽
  • 6篇李洪星
  • 6篇杨灿
  • 6篇姚亚林
  • 5篇张争光

传媒

  • 3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5篇贵州农业科学
  • 14篇动物分类学报
  • 10篇四川动物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Entomo...
  • 6篇昆虫学报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昆虫知识
  • 3篇植物保护
  • 3篇井冈山大学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Zoolog...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22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飞虱对五种杀虫剂抗药性研究
为了弄清楚贵州省褐飞虱抗药性的现状,我们选择了贵州省5个实验点:盘县、三都、锦屏、花溪和道真,他们分别位于贵州省西南、东南、东部、中部和北部.本实验运用点滴法测定了这5个实验点褐飞虱对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氯虫苯甲酰...
李国勇陈祥盛
关键词:褐飞虱杀虫剂抗药性水稻喀斯特地貌
贵州弯茎叶蝉属—新种(同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被引量:1
1998年
文中记述采自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弯茎叶蝉属—新种,茂兰弯茎叶蝉Flexocerusmaolan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陈祥盛李子忠
关键词:同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
危害方竹的叶蝉一新属新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额垠叶蝉亚科)(英文)被引量:4
2007年
记述采自我国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方竹上的叶蝉科昆虫1新属1新种,即拟痕叶蝉属和黑带额痕叶蝉。根据头部颜面构造、前后翅端部翅脉、腿节刚毛公式、下生殖板及阳基侧突等特征,该属应隶属于额垠叶蝉亚科,与痕叶蝉属近缘,主要区别特征为:前翅具4个端室(后者前翅具3个端室);阳茎具短背腔(后者阳茎简单,无背腔),有2个性孔(后者仅1个性孔);连索"V"形(后者连索"Y"形)。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李子忠陈祥盛张斌
关键词:半翅目叶蝉科新属
A checklist of the Chinese endemic genus Semibetatropis(Hemiptera: Fulgoroidea: Achilidae) with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male of Semibetatropis patungkuanensis Chen, Yang & Wilson
2015年
The Oriental and Chinese endemic genus Semibetatropis is reviewed and currently includes 8 species. The male of Semibetatropis patungkuanensis Chen, Yang & Wilson, 1989 (southeastern China: Taiwan) is reported and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generic characters are added by male genitalia characters. A key to species based on the males of the genus Semibetatropis is provided.
龙见坤杨琳陈祥盛
关键词:FULGOROMORPHA
螳螂种群增长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在自然界中,螳螂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观察,以及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对这些主要制约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影响螳螂分布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这些因素中,自然条件中的温度是关键的制约因素,食物、天敌、自残行为、人类活动等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葛德燕陈祥盛
关键词:螳螂种群增长
芫菁科昆虫体内斑蝥素的气相色谱法测定被引量:12
2007年
分别采用酸水解法和直接浸提法处理不同种芫菁样品、短翅豆芫菁Epicauta aptera Kaszab的卵和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不同虫体部位,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斑蝥素含量。结果表明:用酸水解法处理后的芫菁体内斑蝥素含量较之用直接浸提法处理后有显著提高,增高幅度在1-9倍之间,其中以豆芫菁属Epicauta昆虫的增高幅度最大,一般在7倍以上,而斑芫菁属Mylabris的斑蝥素含量增幅不高,芫菁卵中斑蝥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斑蝥素主要富集于大斑芫菁的腹部。
李晓飞陈祥盛国兴明
关键词:斑蝥素芫菁科气相色谱法酸水解法
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普通昆虫学”课程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文章以“普通昆虫学”课程为例,首先阐述了课程目标,然后论述了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最后从课堂讲学;实验、实践融入;科研强化;文化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
李海银陈祥盛乙天慈郭建军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教学
中国颖蜡蝉科(半翅目:蜡蝉总科)昆虫区系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占比例最高(属级占96.55%,种级占91.8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属级分别占89.65%和68.96%,种级分别占54.47%和49.59%).此外,聚类分析显示华南区和华中区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推测这两个区为我国现生颖蜡蝉科昆虫分化中心和汇集中心.中国颖蜡蝉科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而我国现生颖蜡蝉科目前的分布格局则主要受植被分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诸如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赵正学龙见坤陈祥盛
关键词:颖蜡蝉科动物地理区划
高、低温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短时高、低温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将其3龄幼虫置于36℃和13℃下分别处理8、16、24、32 h,处理结束后观察其各龄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并比较其于-7℃胁迫下的耐寒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7℃)相比,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经高温不同时长处理后,其3~6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处理32 h组延长至13.496 d;处理8 h组蛹期缩短为8.428 d;处理24、32 h后化蛹率极显著降低。低温处理16、24、32 h后3龄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其中处理32 h组是对照组的1.543倍;3~6龄幼虫累计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各处理蛹期显著缩短,蛹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高、低温处理后3、4龄幼虫死亡率均显著增大。3龄幼虫经高、低温处理8 h于-7℃下胁迫的耐寒性显著提高。表明一定程度下短时高、低温处理可提高草地贪夜蛾耐寒性,但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汪洁母银林母银林黄秀东杨灿喻会平陈祥盛
关键词:温度处理生长发育死亡率耐寒性
扁角豆芫菁成虫雌雄异型触角感器精细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主要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扁角豆芫菁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也为今后的触角感受器电生理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对扁角豆芫菁E. impressicornis雌雄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分布及其差异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二者的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7种,即2种刺形感器(CH1和CH2),2种锥形感器(SB1和SB2),1种B9hm氏鬃毛(BB),1种耳形感器(SA)和1种钟形感器(CA);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1种刺形感器(CH3)和1种锥形感器(SB3),而雌性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含2种锥形感器(SB4和SB5)和1种凹槽钉形感器(GP)。【结论】扁角豆芫菁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丰富多样。根据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分布以及与之前报道结果的比较分析,推测其功能可能为信息素感器(CH1)、化学感器(CH2和GP)、嗅觉受体(CH3,SB1-SB5,SA和CA)、机械感器(BB)和温度感器(GP和CA)。
刘洋洋李国勇杨琳陈祥盛
关键词:性二型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