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伟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被引量:194
- 2002年
- 土壤质量指标是耕地分等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分等中土壤指标的选择应该遵循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壤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耕地分等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 ,但最有效的耕地分等指标体系选取方法应根据土壤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而指数和方法是综合评价耕地等级的有效方法。
- 张凤荣安萍莉王军艳张军连刘黎明陈焕伟
- 关键词:指标体系耕地分等土壤质量指标
-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8
- 2004年
- 在半干旱地区采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样,利用干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K_2SO_4浸提碳含量。结果显示,有机碳含量最高的土壤其大团聚体占的比例也最高;未筛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以灌溉耕地最高、油菜-土豆轮作旱地最低,分别为336和189mg·kg-1。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为153~324mg·kg-1。灌溉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最高,草地土壤<0.25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大团聚体(>2mm)中的含量相对都高于小团聚体。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极显著相关,与K2SO4浸提碳不相关。与微生物量碳相反,K_2SO_4浸提碳含量在<1mm的团聚体中相对较高。
- 文倩赵小蓉陈焕伟妥德宝林启美
-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土壤团聚体半干旱地区耕地土壤
- 基于GIS的北京市不同地类规模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模型,以北京市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二次详查)数据成果为基础,揭示了北京市不同地类规模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类在远郊平原区的比重和密度最大;(2)各地类用地规模较小,绝大部分分布在0.06-6.7hm^2之间;(3)近郊区的耕地和园地规模较小,分布比较零散;远郊平原区的农村居民点在规模分布上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规模比较均匀,远郊山区规模最小,分布比较分散。
- 赵磊陈焕伟徐振君颜国强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GIS技术的伊金霍洛旗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被引量:5
- 2004年
- 以生态服务功能理论为背景,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水蚀和风蚀两部分估算了伊金霍洛旗1990年和2000年的土壤保持价值。结果表明:2000年和1990年相比,总体土壤侵蚀量略有下降,约减少190000t,生态系统保持土壤量上升了200000t,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价值增加了41.567万元。
- 赵立军陈焕伟白晓飞
- 关键词:土壤保持地理信息系统
-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中人文环境的影响
- 2003年
- 王慧文陈焕伟
- 关键词:荒漠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
- 大同市南郊区治沙工程对区域景观生态影响的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景观生态影响评价是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尤其关键.该文以大同市南郊区2002~2003年的生态治沙工程为例,以2001年的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2年、2003年的1∶10000治沙工程设计图为基础数据,对工程实施前后的区域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同市南郊区2002~2003年治沙工程总体使该区景观向着有利于沙化逆转的方向发展,表现为研究区景观水平的分形维值降低,未利用地以及耕地等占优势且高度聚集的状态得以改善,使景观的多样性提高;使耕地和林地景观类型水平分形维下降,未利用地景观类型水平分形维值升高;山区半山区乡镇的景观水平分形维值降低,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聚集度和优势度下降,林地和牧草地的聚集度和优势度上升.
- 郭青霞陈焕伟许孝堂潘喆刘娜
- 关键词:治沙工程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被引量:64
- 2002年
- 在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参数 (气压、辐射 )进行地形 (坡度、坡向和高度 )校正的基础上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并以内蒙古半干旱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区 (面积为 1 1 4km2 )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 ,计算了该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参数校正前后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 :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受地形影响的情况下 ,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且这种变异程度随模型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提高了区域蒸散估算的精度 ,对于区域水分平衡研究和分布式地理模型以及沙质荒漠化防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牛振国李保国张凤荣陈焕伟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水力学参数预测被引量:27
- 2005年
- 为了获取区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模拟所需的土壤水力学参数,利用黄淮海平原曲周县的试验资料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转换函数模型。本文采用土壤粒径分布、容重、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来预测土壤饱和导水率Ks、饱和含水量sθ、残余含水量θr、以及van Genuchten公式参数α、n的对数形式ln(α)和ln(n),并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训练和预测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很好,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通过对平均相对误差的比较,得出在粒径分布的基础上增加容重、有机质含量等输入项目,可以提高部分土壤水力学参数的预测精度,而有些参数的预测精度反而降低。以误差平方和为标准的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总的来看要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法。
- 高如泰陈焕伟李保国黄元仿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土壤转换函数
-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7
- 2005年
- 从半干旱地区采集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获得了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研究了微生物量磷、速效磷、有机磷及其组分在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有机磷分别为5.86~12.24mg·kg-1和0.12~0.35g·kg-1,灌溉耕地最高、退化草地最低,二者在大团聚体(>2mm)中的含量皆高于小团聚体(<2mm);土壤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在小团聚体中较高。有机磷分组研究显示,大团聚体的中等稳定性和稳定性有机磷含量较高,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则在>2mm或<0.5mm团聚体中较高。结果表明土壤大团聚体可能是磷转化的库,小团聚体是土壤磷供给的源。微生物量磷与各种形态的土壤磷都显著相关。
- 文倩赵小蓉张书美妥德宝李贵桐陈焕伟林启美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半干旱地区土壤磷土壤速效磷退化草地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研究——以伊金霍洛旗为例被引量:7
- 2006年
- 研究目的: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解决土地利用中生态效益的量化问题,从空间上显示生态效益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方法、USLE模型、风蚀流失量统计模型。研究结果:研究区伊金霍洛旗1990年与2000年相比生态价值减少约2.1亿元,与经济增长呈相反方向,但是空间分析表明该地区大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局部地区减少严重。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更有助于把握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效辅助手段。
- 白晓飞陈焕伟彭晋福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