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棠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脏利什曼病
  • 2篇利什曼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病例
  • 1篇行省
  • 1篇原虫
  • 1篇三间分布
  • 1篇输入病例
  • 1篇能力考评
  • 1篇疟原虫
  • 1篇网络直报
  • 1篇考评
  • 1篇棘球蚴
  • 1篇棘球蚴病
  • 1篇寄生
  • 1篇寄生虫
  • 1篇寄生虫病
  • 1篇寄生虫病防治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篇陈海棠
  • 2篇伍卫平
  • 1篇郑香
  • 1篇柳伟
  • 1篇燕贺
  • 1篇李军建
  • 1篇李石柱
  • 1篇汪俊云
  • 1篇王立英
  • 1篇周晓农
  • 1篇夏志贵
  • 1篇周水森
  • 1篇田添
  • 1篇李美
  • 1篇张少森
  • 1篇朱雪花
  • 1篇尹建海
  • 1篇肖宁
  • 1篇黄芳
  • 1篇张丽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内脏利什曼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2008--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707例,各年依次为513、526、378和290例,报告死亡病例1例。病例数居前的是新疆(48.9%,835/1707)、甘肃(35.O%,598/1707)、四川(13.4%,228/1707)三省(区),累计病例数占全国的97.3%。1岁以内年龄组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59:1。有病例报告的县数由2008年的62个,增加到2011年的84个。结论2010年后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减少,呈散发状态。
田添伍卫平王立英陈海棠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三间分布
2012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报告:Ⅰ.疟原虫检测能力考评结果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对2012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疟原虫检测能力考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防治专业人员的疟原虫检测能力。方法2012年5月,以省(市、区)为单位,每省选送各级疾控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名(年龄≤45周岁,县级不少于2名)参赛。竞赛内容包括疟原虫厚、薄血片制作(每参赛选手30 min内制作完成3张血片,并做吉氏染色;计满分为10分,6分为及格)和疟原虫虫种鉴别、计数(每选手镜检5张血片,每张8 min,其中定性5分,定量1分,共计6分;计满分为30分,18分为及格)。用SPSS 11.6软件分别从参赛选手的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所在省份疟疾流行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方位等方面对参赛选手疟原虫检测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竞赛共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120名选手参加。血片制作平均成绩为8.7分,最高者为10分、最低者为5.8分,及格人数为118人,占98.3%;疟原虫镜检平均成绩为16.0分,最高者为29分,最低者为0分,及格人数为52人,占43.3%。疟原虫平均检出符合率为65.4%,17人(14.2%)达到100%,39人(32.5%)低于60%。间日疟和恶性疟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62.6%和67.8%,阴性标本的符合率为40.0%。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参赛选手之间的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疟疾流行程度、地理方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间选手成绩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片制片和镜检读片成绩,疟疾流行一类(9.29±0.41和18.17±6.42)、二类(8.92±0.79和18.31±6.94)和三类省(8.61±0.89和15.63±7.52)的参赛选手均高于非疟疾流行省份(7.95±1.00和10.19±7.01)(P<0.01);南方省份参赛选手(9.16±0.61和18.82±6.78)均显著高于北方省份(8.30±0.99和13.23±7.45)(P<0.01)。东部省份参赛选手的镜检读片成绩(18.20±6.88)显著优于西部省份(13.39±7.60)(P<0.05),两者血片制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省疟原虫�
张少森夏志贵尹建海燕贺周水森李石柱郑香黄芳李美陈海棠王强张丽柳伟肖宁周晓农
关键词:寄生虫病疟原虫病原检测
我国非流行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2004--2010年我国非流行省区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状况。方法从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获取非流行省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以电话、信函等形式进行个案调查,对获取的资料描述性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结果2004--2010年间,全国共有13个非流行省区有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告,共31例,居前3位的是重庆市、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8名有明确暴露史的患者分别自甘肃、四川、新疆、境外获得感染,其中来自甘肃感染的患者最多,达11人。结论非流行省区人员在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省区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陈海棠汪俊云朱雪花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11年我国网络直报棘球蚴病病例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相关信息。方法运用SPSS 16.0软件,对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棘球蚴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年我国棘球蚴病报告病例3 225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有效病例3 013例。发病居前3位的是新疆(41.5%,1 251/3013)、甘肃(16.9%,509/3 013)和青海(12.0%,363/3 013)。各年龄组均有发病,31~40岁组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20.7%,625/3 013),男女病例之比为1:1.01。高发职业为农牧民。结论 2011年中国棘球蚴病网络直报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内蒙古和西藏等7省(区),棘球蚴病在中国西部地区依然流行较广。
李军建陈海棠伍卫平
关键词:棘球蚴病病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